倡导就地过年 不妨将礼包变人才红包

迟雨
2021-02-02 00:06:21
来源: 时代周报
让做出牺牲的人感觉有所值,让不回家过年的人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让这个春节在有序中不失温馨与祥和,就需要各地就此做出科学、周密、细致的安排。

迟雨(特约评论员)

优先免费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发放节日礼包、发放现金补贴、当地景点免门票、参加线上趣味赛、免费照护务工人员子女……为鼓励就地过年,各地纷纷出台政策,各显其招。

过年代表团圆,团圆就得回家,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但2021年的春节,注定非同寻常。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不能不说克制和谨慎仍然是当下的必需。种种迹象显示,防控形势尚不能盲目乐观,聚集性疫情风险仍然需要正视。

为了同一个目标,为了防疫大局,政府鼓励就地过年是倡导,公众放弃过年回家则代表着一种自律,也是在为国家做贡献。当然,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承载了社交、伦理等重要功能,现在放弃回家,也意味着做出牺牲。

让做出牺牲的人感觉有所值,让不回家过年的人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让这个春节在有序中不失温馨与祥和,就需要各地就此做出科学、周密、细致的安排。

让人们留下来过年,过一个快乐年,远不止发一句倡议这么简单。

对此,用工企业可以大有作为,借此拉近企业和员工的距离。人社部等七部门近日印发通知,1月21日至3月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迎新春送温暖、稳岗留工”专项行动,鼓励企业结合生产经营实际,采取发放留岗红包、过年礼包、安排文化娱乐活动等措施,落实好工资、休假等待遇保障,吸引职工就地过年、在企休假。有理由相信,企业的亲和力将在这一次活动中彰显。

对地方政府来说,相关措施能否深入人心,取得多大成效,更是对其多方面能力的一次检验。

把这么多人留下来过年,适应春节期间的防控要求,各种便利化服务能不能跟上,考验着地方的保障能力。过去但凡春节期间,相应的市场商品、服务都会因客流量减少而削减。在今年的特殊情况下,能否因势而变,即便在正月新年里也能向市场提供品种多、质量高的物资?各种公共服务设施能否照常运转?能否给“就地过年”的群体提供精彩的文化生活和娱乐消遣?

地方政府贴近民众服务的水平也在接受着考验。鼓励民众就地过年,把人留了下来,另一边期盼团圆的人特别是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怎么办呢?如果对此没有妥善安排,即使留下来过年也难免焦虑。依靠周密的安排,让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年也过得温馨,很可能是事关“就地过年”能否过好的关键。

非同寻常的春节,也是对地方政府法治思维的检阅。有的地方出台的“福利包”包括入学加分就受到了热议,舆论质疑,这些措施涉嫌制造不公,究竟有无法理依据?类似事件无疑是一个警醒: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守法治底线,鼓励就地过年,出台激励措施很有必要,但也必须依法而行。

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发展,留人过年不应该只是特殊时期的权宜之计。正如央视主播刚强所说:“留人过年只是一时,把人留下来过日子、留下来发展才是长久。”

留人过年为各地提供了展现魅力、展示温度的机会,各地谋划得越早,安排得越周密,这个年过得越快乐,所在城市就越有家的感觉,对各种人才的吸引力也就越大。毫无疑问,当过年礼包变成人才红包,迟早也会成为地方发展的红利。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