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零部件巨头持续造假20年,知名药企80%药物造假,日本工匠精神溃败了吗?
时代周报记者 梁汶岚
2月16日,日本汽车零部件巨头曙光制动器工业公司对外公布,该公司在日本国内工厂生产的刹车及其余汽车零部件产品中,有114000多项质检数据是篡改或者编造出来的。
其中,大约有5000箱零部件并未达到标准值,但这些零部件已经交付给了包括本田汽车、日产汽车在内的数十家日本汽车公司,并且在对整车进行查验时也未发现汽车性能上的问题。
曙光制动器工业公司(下称“曙光”)在自行检查公司与客户相关的19万笔数据时,发现其中的60%都遭到了人为篡改。
曙光称,这种造假行为至少可以追溯到2001年,换言之,造假行为已经持续了20年!
曙光制动器工业公司是日本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龙头企业,为大部分的日本汽车制造商提供零部件,不仅在日本市场的占有率位列第一,在全球市场上表现也非常好。
近年来,日本其他龙头企业也不断被爆出造假丑闻。这不仅让人疑惑,日本引以为傲的”工匠精神“衰败了吗?
知名药企造假40年
日本制造业丑闻近年来层出不穷,数据造假、违规生产、以次充好等丑闻不断蚕食着“工匠精神”的金字招牌。
2020年12月,小林化工株式会社所在地福井县政府对该公司生产的一款药物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小林化工在治疗脚癣等病的口服抗真菌药伊曲康唑片中,混入了达日本相关规定最高限量2.5倍的催眠成分,导致服用这一处方药的239名患者健康受损。福井县政府在随后的深入调查中发现,小林化工近500种药物中有80%都有造假记录,且这种造假行为长达40年。
纂改数据是日本企业近年来常见的造假手段。2016年日本三菱汽车深陷油耗测试数据造假的丑闻,同年铃木汽车也被爆出在其在日本国内销售的16种车型均未按照日本规定的方法获取燃效数据,一直在进行违规测试。
三菱高层集体道歉
2017年11月25日,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有色金属制造巨头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承认旗下三家分公司篡改产品数据的行为。其中三菱电线箕岛制作所2015年4月至2017年9月间生产的防止漏水的橡胶密封圈被发现篡改数据,数量达2.7亿个之多,直接导致了大批不合格产品以次充好提供给了70家航空航天公司、7家汽车制造商和多家电力企业,其中不仅有日本国内的汽车厂商,还波及了美国波音公司和欧洲空中客车等飞机制造商。
2016年的高田气囊事件更是直接引发了迄今为止汽车行业最大规模的召回行动。日本高田公司在生产汽车安全气囊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在气体发生器中使用了硝酸铵,该原料在变质受潮后,极易引起充气发生器爆炸,迸射出的碎片会对前排乘客造成安全威胁。
2017年,与高田公司合作的包括宝马、日产、丰田、东风、福特等汽车厂商召回了问题车辆并对高田公司提出了巨额赔偿,直接导致了高田公司的破产。但是高田公司的“死亡气囊”丑闻并没有随着公司的破产而消停,本月18日据路透社报道,福特汽车将在美国和加拿大召回约15.3万辆旧型皮卡,截至目前美国已召回了6700万辆使用了高田气囊的车辆。在全球范围内,共有19家车企对大约1亿个安全气囊发起召回。
高田公司高层集体道歉
被称为翻版“高田气囊事件”的,是日本另一家制造业巨头的产品安全丑闻。2020年9月1日有媒体报道,日本最大、世界第二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电装公司生产的燃油泵存在缺陷,这种缺陷会直接威胁驾乘人员的安全。该产品安全事件波及了多家日系车企,并由此引发了大规模的车辆召回。据日本媒体报道,通过对各家车企的召回之间所存在的时间差分析,电装公司很有可能在意识到了燃油泵存在缺陷之后,依然将问题商品供应给了一些车企。
这些丑闻不禁让人质疑:“日本企业一直标榜的工匠精神,究竟还存在吗?”
“工匠精神”还是“躬匠精神”
“工匠精神”、“职人精神”、“匠人精神”都是日本人长久以来引以为傲的精神财富,但是近年来爆出的多起日企造假丑闻,让网友戏称日本人一直标榜的精益求精“工匠精神”,或许已经变成了不断为造假丑闻鞠躬道歉的“躬匠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张季风曾在《日本家族企业何以百年不衰》一文中写到,“(日本工匠精神)体现在家族企业经营和生产的方方面面,表现了工匠对工作的执着,对产品质量的精益求精......由于具备工匠精神的工匠的存在,日本家族企业往往是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做好一件独具特色的产品,从而使任何企业都无法超越。工匠精神与企业文化相辅相成,形成合力,保障了日本百年家族企业的大量存续。”
工匠精神是早期使“日本制造”在世界制造业中站稳脚跟的核心精神支柱。而近年来日本企业的粗制滥造,正不断地瓦解着人们对于“日本制造”的好感。
日本制造业衰落
“日本制造”口碑的崩坏背后,是日本制造业的衰落。
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在1991年至2000年陷入极度低迷的状态,被称为“失去的十年”。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从1991年到2000年,日本GDP年平均增长仅1.3%,远远低于低于高增长时期,也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日本失去的远远不止十年。有数据分析,从1991年到2010年的20年间,日本年均GDP增速只有0.75%,陷入持续衰退;从1991年到2020年,30年的时间,日本的国民财富蒸发了约9.3万亿美元。
夏普、东洋、松下等日本家电品牌曾经垄断过中国的家电市场,但是这些曾经让日本家电享誉全球的品牌如今却日薄西山,大多都处于亏损或者变卖的状况。
2012年,由“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创立的松下株式会社将旗下三洋电机的传统白色家电业务出售给中国海尔。
生产出日本第一台洗衣机的电子巨头东芝公司也躲不掉危机。2013年,东芝宣布卖出在中国的电视机生产业务;2015年宣布彻底放弃电视机业务,收购方是中国的创维。
2016年,美的收购了东芝80%的白色家电业务股权,并获得了40年的品牌授权以及超过 5000项家电相关专利,还有东芝家电在日本、中国、东南亚的市场、渠道和制造基地。
2015年长虹吞并三洋中国电视业务;2019年,富士康最终完成对曾在液晶面板领域享誉全球的夏普的收购。
1995年日本制造业处于巅峰时,日本人均GDP高居世界第3,而2019年日本人均GDP已经下滑至22位,在这20多年里被10多个国家超越。
也许是在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下,日本企业无力再维持传统工匠精神的品质。但“躬匠精神”如果意味着道歉和反思,以及对“工匠精神”的不放弃,日本企业们也许仍然有翻盘的机会。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