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逸夫书院”落成,正式引入“书院

2016-09-14 09:35:23
来源: 时代在线

时代周报记者 刘巍 发自深圳

9月4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举行了2016年度入学典礼,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会主席沈祖尧,香港中文大学校董会主席梁乃鹏,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荣誉教授、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里耶·瓦谢尔,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会成员以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100多位教授出席了活动。港中大(深圳)招收的三届共2000多名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国际生和1000多名新生家长共同参加了典礼。

据悉,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16年在全国22个省(市)共录取806名内地学生。本科专业招生专业包括金融学、会计学、国际商务、市场营销、经济学、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和翻译专业。100余名学生获得四年入学奖学金, 另外还有21名来自中西部边远山区或贫困地区的学生获得四年共计420多万元人民币的助学金。

典礼上,徐扬生致欢迎辞,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里耶·瓦谢尔教授发表了主题演讲。

阿里耶对深圳的创业环境表示肯定:“中国的创业者也好、外国的创业者也罢,深圳都是他们创业的一方沃土,这点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对于你们,则拥有在自己选择的任何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智力潜能和资源。” 对于学生的在未来四年应该如何提升自我,他认为:“你们要确保挤出时间当志愿者或参加交流、提升项目,不要让自己只受困于书本知识中。这些课外活动、课堂表现、社会实践对你的职业发展同样重要。” 

港中大(深圳)还迎来了第一所书院——逸夫书院的诞生。秉承香港中文大学的传统,港中大(深圳)沿用书院制,所有学生都将隶属于一所书院,建立各自的书院文化。邵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主席邵方逸华出席了9月4日上午的逸夫书院开幕典礼。

书院有别于传统学院的概念,学院传授的更多是专业知识,书院则以举办集体活动来授予学生人际交往技巧、文化品味、自信心和责任感等软技能,发挥个人成长的潜力。

书院制为香港中文大学几十年来形成的独特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它打破学院和专业的界限,将不同学科和文化背景的学生聚集在一起,促进师生密切交流,朋辈一同成长。书院着重全人发展,提供众多非形式教育机会,与学院的专业课程相辅相成,也让师生关系重回到了本真状态,鼓励师生多作交流,互相学习。学生在本科期间不仅是专业学院的学生,同时也是书院的学生,他们将共同参与书院的管理。

9月4日上午也同时举行了“逸夫国际会议中心的封顶仪式”,这标志着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将于2017年8月整体交付的新校园已见雏型。

此外,港中大(深圳)今年还招收了200多名攻读金融学、金融工程、翻译和同声传译专业的硕士生以及近20名计算机与信息工程专业的博士生,其中,博士研究生是港中大(深圳)招收的首届博士生。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