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准科技二十周年峰会隆重举行:感恩同行二十载,智创工业新未来

唐洛
2025-11-10 12:44:01
来源: 时代在线
二十年砥砺前行,初心不改;新征程波澜壮阔,信心满怀。

11月8日,天准科技(688003.SH)成立二十周年峰会在苏州隆重举行。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和夫人陈家恩,李政道先生长子、香港科技大学讲席教授、李政道教育和科学基金会名誉理事长李中清,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庆文,及有关政府部门代表、学术界权威、产业伙伴、投资机构、媒体等数百位嘉宾出席活动,共同回顾天准科技二十年来的奋斗历程,分享其在AI与工业深度融合道路上的实践成果,并展望智能制造的未来蓝图。

二十年深耕:从突破“卡脖子”技术到树立科创板标杆

峰会伊始,天准科技董事长徐一华在致辞中,深情回顾了公司二十年聚焦“AI+工业”的发展历程。他感恩于时代机遇,以及客户、投资人、员工、合作伙伴及苏州这片土地的信任与支持。展望未来,围绕“大力发展AI”与“管控AI”两件大事,公司将通过经营好企业,和设立公益基金支持青年科技人才与基础教育工作者,积极应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回顾往昔,天准科技以攻克工业精密测量领域的“卡脖子”技术、打破国外垄断为起点,系统性构建了以“视觉精密驱控平台”与“AI技术平台”为核心的双引擎驱动架构。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卓越的创新能力,2019年,天准科技成功登陆科创板,并迅速成长为备受瞩目的标杆企业,产品与服务深度覆盖电子、半导体、新汽车与机器人等多个重要领域,业务布局拓展至全球市场,赢得了超过6000家全球知名客户的长期信赖。

立足当下:发布“美道基金”践行社会责任,展示“智能之脑”引领产业前沿

本次峰会的一大亮点,是备受瞩目的“美道基金”捐赠签约仪式。美道基金(取“天地大美、道不远人”之意),由沈向洋先生、陈家恩女士、徐一华先生、王璐女士共同发起。以现金加股票的捐赠方式,与李政道教育和科学基金会、苏州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合作,在两家基金会下面分别设立专项基金。基金主要用于支持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与苏州市教育事业的发展。捐赠总额为天准科技股票800万股以及现金800万元,按捐赠日股价总价值约为4.5亿元。

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天准科技“科技向善”的价值追求与回馈社会的担当,也生动实践了其“道不远人”的文化理念,为科技、教育、人才的良性循环注入活力。

与此同时,天准科技亦展示了其面向未来的核心技术硬实力。天准以“AI量检测”为基石,构建起从精密感知到智能决策的完整技术体系,将相关技术延伸落地至电子、半导体、新汽车与机器人等前沿领域,为工业设备打造更锐利的“工业之眼”(视觉精密驱控平台),锻造更强大的“工业之脑”(覆盖测量、检测与具身智能的AI技术平台),双轮驱动,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协同与创新动能。

全球竞速的具身智能领域,是天准的重点发力方向之一。作为英伟达Jetson平台合作伙伴,公司正以系统化视角推动机器人智能从分散控制向集中决策演进。今年8月推出的新一代具身大脑域控制器“星智007”,实现了算力的跨越式提升,为视觉语言模型、大语言模型及视觉语言动作模型等复杂模型在具身智能场景的落地提供了强有力的算力支撑,真正为机器装上了强大的“中国大脑”。

今年9月,《苏州市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城市行动方案(2025-2026年)》正式发布。天准在“AI+工业”领域的技术布局,既是对苏州市“人工智能+”城市行动方案的顺势而为,也集中展现了其自身的硬核技术。该方案提出到2026年底,全市集聚人工智能企业超3000家,智能经济产业核心规模年均增长超过20%,为天准这样的创新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产业化土壤。

智汇未来:深化AI战略,共建产业生态

展望未来,董事长徐一华清晰阐述了公司的战略愿景:天准科技将继续聚焦 “AI+工业”,大力推动AI技术在电子、半导体、新汽车与机器人等工业领域的持续深化。公司董事蔡雄飞则进一步介绍了与之匹配的行动纲领,涵盖突破性技术攻坚、前瞻性市场布局与开放性生态构建,彰显了天准作为领军企业,持续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决心与能力。

会上,国际人工智能权威专家沈向洋院士发表主旨演讲,分享了其对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前沿洞察。在最后举行的投资人/媒体交流会中,与会嘉宾围绕AI在工业领域的落地路径、当前瓶颈与未来投资风口展开深入探讨。核心共识是:AI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催生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关键引擎。本次峰会不仅是对天准科技过去二十年成就的总结与庆祝,更是一次迈向新征程的启航。站在二十周年的新起点上,天准科技将继续秉持技术立业的初心,强化价值立人的担当,与各方伙伴携手,在智能制造的广阔天地中,共绘AI赋能工业的壮美蓝图,为中国乃至全球的工业进步贡献更多天准力量!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企业出海新篇章”研讨会成功举办 中欧发布最新案例成果,聚焦企业全球化能力建设
六大新品首发首秀,澳优进博八载亮出“科创答卷”,擘画全球化创新发展新蓝图
观察|科技让“变美”有更多选择,巨头竞逐“绿色”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