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后赔付向全流程风险管理转型,平安产险构建“防救赔用”安全体系

快讯
2025-10-28 14:09:36
来源: 时代在线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许闲指出,保险的最终价值在于切实回应社会需求。

10月27日,“平安大讲堂·‘防救赔用’保险新范式”活动在深圳举行,围绕保险业如何从“事后赔付”向“全流程风险管理”转型展开深度探讨。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许闲指出,保险的最终价值在于切实回应社会需求。随着我国保险业从“规模扩张”迈向“质量提升”,保险发展更偏重保障归位、风险共治,不再是单纯的“事后补偿工具”,而是通过“事前防控、事中干预、事后赔付”的全链条服务,减少社会总风险成本。

中国平安创新推出“平安行·出行安全守护计划”(下称“平安行”)、“平安24全球守护计划”(下称“平安24”)两款综合保障保险产品,覆盖境内外出行保障场景,旨在构建“防救赔用”安全体系,推动保险服务从被动赔付到主动风险管理的根本性转变,打造保险服务的“平安样本”。

保险3.0时代:以“风险共治”为民生托底

许闲指出,我国保险行业自1980年代开始系统化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保险1.0时代是“为有产者保财产”,保险2.0时代逐渐演化成为财富管理工具,迈入保险3.0时代,保险更偏重于保障归位、普惠覆盖、技术驱动和服务取胜。保险不仅是金融产品,更是国家与人民之间的风险共治契约,其目标是通过风险管理创造社会增量价值。通过事前降低出险概率、事中避免损失扩大、事后完成快速赔付,保险业从“损失补偿”向“风险防控”转型。

许闲强调,中国保险正在从“规模扩张”走向“质量提升”,各类风险保障的创新险种涌现。这背后,是中国保险业对保障本质的回归,对“人民金融”理念的践行。

“保险行业的最终价值,不在于规模或利润,而在于能否切实回应社会需求。”许闲表示,从“赌客户不出险”到“帮客户少出险”,这背后是社会成本降低与企业永续发展的辩证统一,让企业成为政府公共服务、国民安全保障的市场化补位工具,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服务型保险”。

从被动赔付到主动风险管理

近年来,随着旅游政策驱动,冰雪经济、户外运动等热潮兴起,旅游市场潜力显著释放,旅游需求持续爆发,旅游场景更加多元,但境内旅游保险却存在着“大而全、无差异”的行业痛点。

平安产险个人非车及意健险部副总经理方兴指出,“平安行”跳出传统“事后赔付”思维,构建“防、救、赔、用”全旅程急难救援服务体系。“防”在前:通过企微推送台风、洪水等18种灾害精细化预警,结合用户出行目的地实时更新风险提示,从源头降低意外风险。“救”及时:整合90家直升机公司、60支专业救援队,急难救援范围辐射全国,实现“海陆空”最快15分钟内联动出救。“赔”高效:覆盖冰雪、登山等30余种户外运动保障,万元内简单案件当天赔付。在“用”方面,可提供送药上门、就医陪诊、门诊绿通、来华人员就医/理赔多语种协助和医疗费用垫付等服务和保障。

随着中国企业出海与个人海外出行需求增长,海外安全风险防控成为保险服务的新课题。在此背景下,平安产险创新推出“平安24”产品。

平安产险重要客户部海外产品组经理袁辉介绍,该产品专为境外出行人员打造,提供覆盖出行前、出行中、出险后的一站式服务,涵盖保险保障、医疗救援、应急援助等核心服务和权益,开创了“先防再救后赔”的创新服务模式。2025年上半年,平安升级“全球急难救援服务”,依托全球8个运营中心和超60万家医疗健康服务机构,将服务覆盖至233个国家和地区。

数据显示,“平安24”已成功处理多起境外安全及医疗救援服务案例,2024全年共计完成426件海外极速救援任务,实现0投诉。截至2024年底,该产品累计服务超6000家企业、65万客户,理赔案件超4万起,赔偿金额累计超2.2亿元。

“未来‘平安24’将持续升级‘更有感、多语种、全天候’数字服务,既要护航个人海外出行,也要为‘一带一路’企业出海提供‘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从‘风险补偿工具’变为‘价值共创伙伴’。”袁辉介绍。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万亿央企中国移动换帅:70后通信老兵接棒,曾推动4G门槛降低的杨杰卸任
八马茶业港股上市AB面:资本热捧股价狂涨86%,但业绩却增不动了,加盟商也在减少
涨停!澄星股份业绩大增背后,5.77亿元存货仍存减值隐忧
湖南“鸭脖大王”自救,18个月砸3亿广告费,还在商场开起卤味超市?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