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旅游花样多:随机出发、错峰出游,返乡打工人带动县域消费
过年方式变得更多样
2025年春节,在北京工作的95后女孩小苗没有回老家。大年初一这天晚上,她和母亲一起在云南大理古城参加篝火晚会,手牵手围着“科技篝火”,边唱“天下相亲与相爱”边跟随音乐舞动。
对于这对母女来说,这是一个特殊的春节。“大年初一大理古城人很多、有些挤,白族的嬢嬢一直在维持秩序。但科技篝火很酷,我妈妈也很开心。”小苗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除夕当天大理下了一整天小雨,除夕夜母女两人“逛吃”结束后在路边看烟花。这是小苗第二次和妈妈一起旅行过年,2024年春节她在广州度过,今年她希望和妈妈一起提前感受大理的生活氛围,这是未来她想要旅居的城市。
多年来大理一直是热门旅行目的地。同程旅行平台数据显示,1月28日除夕当天,包括大理、昆明等在内的多个春节热门旅游目的地的铁路及民航到达客流量较前一日增长近两成。
云南大理古城 图源:受访者
近几年,像小苗这样选择旅行过年的年轻人不少见。根据央视新闻援引通信大数据平台数据,节前一周,返乡人群占比从春运前的14%大幅跃升至39%,出游人群占比则达到37%。
与此同时,人们过年的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
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的游客中,有中老年夫妇首次尝试在春节前错峰旅游,感受国外风土人情;有人因高价机票改变旅行计划,选择去更近地方出游;也有父母留在子女工作的城市过年,感受当地传统文化。
人们正在探索更多的过节方式,希望为这个最能代表团圆的传统节日创造更多难忘回忆。
机票价格高昂,行程随机应变
相较往年,2025年蛇年春节的特殊之处在于,这是除夕被纳入法定假日、法定假期达到8天的首个春节,也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
据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春运出行总量和单日峰值均可能创历史新高。2025年春运40天里(1月14日-2月22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达到90亿人次。
受供需关系影响,机票价格也在春节期间水涨船高。同程旅行发布的《2025春运旅行趋势报告》显示,春运期间国内机票均价较平日上涨六成多,热门线路的直达机票折扣较少。春运出行高峰时段,国内机票均价超千元,国际机票均价接近4000元,较平日票价均有明显上涨。
北方女孩小苗的云南之旅安排在1月24日,当天小苗和母亲坐上从北京去往云南昆明的火车,凌晨到达后再乘高铁去往大理。这次长达40个小时的旅途是在她看到机票远高于火车票后对出行工具所作出的调整。
春节前两周,小苗决定去云南旅行过年,在小红书做好攻略后,她开始进行具体行程规划。但当看到机票价格时,她选择在路上多花些时间以节省费用。“1月24日当天,北京飞往大理的个人单程机票就要2300元,但火车票600元左右。”小苗说。
1月30日,时代周报记者在携程平台看到,当天从北京飞往大理的机票最低价格为1320元,而2月5日春节假期结束后的第一天最低价为695元,二者价格相差将近一半。
小苗的8天旅行计划中,日程包括在大理古城品尝当地美食、感受当地民俗风情。随后去自然风光中放松心情:环洱海骑行、爬苍山、逛村庄,以及去玉龙雪山;余下3天时间,小苗准备去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和野象谷,体验原始生态。
大理古城 图源:受访者
“感觉大理周边村庄的商业化气息比较浓,和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那种自由自在的旅居氛围不完全相同。不过大年初一大理古城白天有舞龙舞狮,晚上有篝火晚会,游客明显比前一天多,过年氛围也很浓。”小苗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同样因机票价格高昂而对出游计划作出调整的还有北京人阿默。过去几年,阿默常在大年初一从北京飞往海南,在那里和家人度过春节,但今年他选择一个人留在北京过年。
“机票太贵了,来回要几千块,而且来回折腾也很累。现在北京的年味也很浓,民俗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比如地坛和龙潭的庙会,除了有北京老字号和兔儿爷等传统手工艺品,还有故宫文创、中轴线文创等文创产品,结合市集等活动,吸引了很多年轻人。”阿默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春节期间除了在北京参与庙会等活动,阿默也准备避开人流高峰,去距离相对更近、也更冷门的地方短途旅行。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在“北上赏雪,南下看海”的冬季热门选择之外,作为首个非遗春节,今年“文化旅游”也成为一大亮点。全国各地结合“非遗”推出诸多文旅活动,包括西安的庙会和灯会、洛阳的“宫里过大年”等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而来。
同程旅行方面提供给时代周报记者的报告显示,2025年春节期间,北京推出5600多场文旅活动,同时向游客发放非遗漫游地图、庙会地图等;苏州则汇集全国200多项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举办首届“姑苏年市·新春非遗游园会”,均带动当地酒店预订量上涨。
返乡“打工人”带动县域文旅消费
攒了一年的钱遇上期待已久的长假,让人们的消费预期随之提高,更多预算也令过年方式变得更加多样。
今年春节前夕,一对在北京生活的夫妇决定出国旅游。他们今年60岁出头,此前从未有过在春节前后出国旅游的经历。综合考虑距离和价格等因素后,他们将出游目的地选在旅游业相对成熟的泰国曼谷。
1月22日,他们坐上从北京飞往泰国曼谷的飞机,开始为期7天5晚的泰国之旅。在当地,他们逛大皇宫、玉佛寺、暹罗古城,也在璟泰庄园体验独特的文化氛围和地道的生活方式。除夕当天,这对夫妇旅行回国和家人一起在北京过年。
他们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春节前夕,泰国的春节氛围十分浓厚,到处贴对联、挂灯笼。“总体而言,这次旅行比较满意,第一次体验国外春节氛围,看看当地景致和风土人情,新鲜有趣,以后春节时也会考虑去更多地方旅游。”
在“过年团圆”这一不变的主题下,即便不在家乡,家人也要在同一个地方相聚。
来自内蒙古的剑南(化名)今年与父母家人一起在北京团圆。喜欢京味文化的他为一家四口做了详细规划,包括参加温榆河公园的“2025北京千灯夜”;去石景山游乐园的新春庙会及灯火游园会,观看打铁花;到雁栖湖参加首届新春音乐灯会等。
“考虑到第一次和家人一起在北京过年,重点是要让家人感受到浓浓的京味儿文化,体验庙会等民俗文化的魅力。”他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近几年,父母前往子女工作的城市过年正在成为新趋势。根据央视新闻援引通信大数据平台数据,春运以来,反向春运人群规模较去年同期增长10%。反向春运人群主要来自江苏、四川、河北、陕西、浙江等省份,目的地为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西安等大城市。
当然,更多人依然遵守春节的传统习俗“回家过年”,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只能守在家中。家乡的卖力宣传,也扩大了返乡人的出游半径。
邯郸人小静回家后,原本没有安排出游计划,但家人看到隔壁县城大名县在社交平台的宣传视频中年味浓郁的热闹场景和五彩斑斓的花灯,临时起意决定夜游大名府。大年初一下午5点,小静一家人驱车前往大名县,直至凌晨1点才返回家中。
邯郸大名县 图源:受访者
小静观察到,当天有不少附近县城的居民来到这里看花灯、游街区。在她看来,虽然大名县与大多数景区相比没有太大区别,但放在县城中已经足够惊艳。
“尤其是物价,在当地相关部门严格管控之下,整个景区商品标价合理。比如烧饼2元一个,一人限购5个,所有摊位都一样。”她对时代周报记者说道。
返乡人重游家乡也带动当地的县域文旅消费。同程旅行提供给时代周报记者的数据显示,春节假期期间,中西部地区多个城市的县城酒店预订量均有较大幅度增加,当地主要景区的门票预订有近八成来自本地,都与回乡过年人群的消费拉动密切相关。
名气不算大的大名县或许不会作为游客远道而来的旅游目的地,但对于返乡“打工人”而言,却是一次难得的旅游体验。对于小静这样的当地人而言,家乡依旧值得继续探索。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