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送“房票”成楼市调控标配,谁是下一城?
下一站会是一线城市吗?
生孩子送“房票”,再下一城。
近日,据媒体报道,厦门调整购房政策,厦门市户籍二孩及以上家庭可在全市范围内,购买180平方米以下的第三套住宅,但二孩中至少有一人是未成年人。
5月25日,时代周报记者致电厦门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获悉,前述调整属实,新政已于5月21日开始执行。
多孩家庭多张房票,几乎已成本轮楼市调控的标配。
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截至目前,在GDP排名靠前的16个强二线城市中,已有15城互相“抄作业”,先后发布关于多孩家庭限购调整相关政策。
下一站,会是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厦门出招激活多孩家庭及人才购房
曾经如烈火烹油的厦门楼市,在最严调控期下经历了一段冰封期。
据中原地产厦门研究院统计,2022年1-4月,厦门住宅供应35.1万平方米,成交5510套、55.86万平方米,同比下跌56%。岛内的湖里区仅成交199套房,平均每天不足2套,降幅高达77%,岛外的集美区、海沧区、翔安区成交面积降幅均在50%以上。
楼市低迷,一方面受集中供地、集中推盘影响,厦门经历了长达3个月的新盘“空窗期”。另一方面,中原地产厦门研究院认为,部分购房者收入不确定性增加,楼市购买力受到影响,市场观望情绪较浓。
僵持的市场,急需活力注入。厦门准备激活的是,多孩家庭和人才的购房需求。
时代周报记者从厦门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了解到,厦门于近期对限购政策作出局部调整,相关政策已开始执行。
针对多孩家庭,厦门市户籍二孩及以上家庭可在厦门市范围内,购买180平方米以下的第三套住宅,但是二孩中至少有一人是未成年人。
针对人才购房,非厦门市户籍在岛内购房需要提供全日制本科学历证明,以及近半年医社保证明或半年的劳动合同证明;非厦门市户籍在岛外购房,需要大专及以上学历购房者或家庭,且持有购房之日起往前半年以上的劳动合同、工作证明、医社保证明。
此前,非厦门市户籍人才,需稳定在厦就业1年以上且与厦门市企事业单位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可在岛外4区购买1套自住商品房。
另外,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非厦门市户籍的普通购房者依然限购一套,且须提供前4年中连续缴满3年的个税或医社保证明。
“多孩家庭和人才类家庭的购房政策调整是各地比较通行的做法,尤其是对于多孩家庭的购房政策放松更是大趋势。”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厦门关于住房面积的认定值得各地借鉴,“从改善型购房需求的角度,一些城市划定为144平方米的做法可能不太合适,可以学习厦门,针对三孩家庭购房除了增加套数外,适当放松户型面积的限制,或者可以调整为普通住宅,进一步降低购房成本。”
与生育挂钩的调控政策成标配
近期,针对多孩家庭购房的宽松政策密集发布。无论是高能级城市如厦门、武汉、济南,还是低能级城市城市如四川遂宁、山东淄博,都在为多孩家庭购房“开绿灯”,扎堆发布包括调整住房限购套数、发放购房补贴等新政。
5月22日,武汉市出台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对符合国家生育政策生育二孩或三孩的武汉市户籍居民家庭,且在武汉市已有2套住房的,在限购区域可新购买1套住房。
5月23日,济南发布新政,户籍家庭在限购区域内家庭住房总套数在两套及以下的,有2个及以上子女的(子女已经取得本市户籍,其中至少1个未成年),可在限购区域内购买第三套商品房。
遂宁对符合政策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在市主城区购买新建商品住房并办理了不动产登记证书的,按建筑面积给予每平方米50元的财政补贴,单户补贴最高不超过6000元。淄博同样提出对符合政策的二孩、三孩家庭,按照房屋面积和生育数量给予一定的购房补贴,并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自愿参与对符合生育政策的家庭实施购房优惠。
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统计,在GDP排名靠前的16个强二线城市中,除西安外,已有15城放松多孩家庭限购政策。
杭州“5·17新政”规定,符合条件的三孩家庭可多一个购房名额,在报名参加新建商品住房公开摇号销售时,参照“无房家庭”优先摇号。据了解,杭州上城已有三孩家庭参与网红盘摇号。
南京、沈阳、东莞、兰州、扬州等6城,允许生育二孩或三孩家庭多购1套房。在此基础上,沈阳、南京、无锡还给予利率或公积金等信贷支持。苏州则定向松绑限售,对于因家庭出生人口增加确实需要更换住房的,现有房屋可即时出售,不受限售条件的制约。
克而瑞分析师杨科伟认为,不同于2008年和2014-2016年的两轮政策放松周期,基于三孩生育政策全面放开,定向为多孩家庭增加限购套数以刺激购房需求,成为2022年以来本轮政策宽松周期中,不少二线和强三线城市共同的政策发力点。
杨科伟进一步指出,5月下旬至6月是核心城市房地产政策调控的重要窗口期,楼市较疲弱的一线城市或许也将有所动作,前期出台过政策的强二线城市,不排除进一步放松的可能。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