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董家渡迎来“援兵”:孙宏斌曲折激活项目,融创未来或回购股权
房地产“金融16条”之后,首单“AMC+银行”股权融资落地
孙宏斌,终于等来了“援兵”。
11月28日,融创中国(01918.HK)完成转让上海董家渡项目近90%股权的消息引发市场关注。时代周报记者查询资料获悉,泛海建设控股有限公司的投资人信息发生变更,除融创中国以外,新增中信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芜湖华融资本创誉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两名股东。
变更后,融创中国在泛海建设的持股比例由100%下降为10.322%,中信信托、华融的持股比例分别为64.678%、25%。
“本次合作的股权转让并不是项目出售,而是华融资产与融创董家渡项目的股权融资合作,股权设计为信托收益权方式,由华融联合银团、信托机构对项目进行大规模融资,融创会在未来融资偿还后回购股权。”12月2日,一位接近融创的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泛海往事
泛海建设拥有上海董家渡项目100%权益。上海董家渡项目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核心位置,地处南外滩板块,总占地面积12.0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2.8万平方米。
2019年1月,泛海控股为缓解资金压力“断臂求生”,当时现金充裕的融创充当了“白衣骑士”,获得两个京沪核心地段大体量优质项目。
在收购完成后,融创于董家渡地块上开发了“融创外滩壹号院”项目,并先后在2019年7月、9月两次开盘,累计售出440多户,均价12.1万元/平米,套均总价约4000万元,为融创回笼了近70亿元的销售回款。
图源:图虫创意
然而,自去年末陷入流动性困境以来,融创不得不通过出售资产、配股融资、大股东借款等方式筹集资金。而上海董家渡项目作为孙宏斌“压箱底”的优质资产,是去是留一直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事实上,早在今年3月市场便传出消息,称融创曾与中国信达洽谈出售上海综合体项目,但当时融创并未透露具体洽谈的项目,双方也就此没了下文。10月初,又有坊间消息称,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与融创中国,就重组上海董家渡项目等事宜展开合作,并达成了协议。
而此次出售泛海建设控股股权的交易,时隔近8个月才得以实现,业内人士认为或与近期出台“金融16条”政策有关。
“金融16条”政策中关于信托方面曾提到,鼓励信托公司支持房地产企业和项目的合理融资需求。而伴随着市场情绪波动和政策持续回暖,融创与AMC的谈判,终于以一种难得的创新模式面世。
项目未售货值超500亿元
兜兜转转四年时间,孙宏斌还是暂时舍弃了上海董家渡项目部分股权。
事实上,据知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在本次中信信托+华融入局后,融创仍然还是操盘方,华融行使监管职能,董家渡项目仍将保留使用融创品牌,项目总建筑面积约68.8万平米米。其中,未售部分对应货值超过500亿元。
而本次合作的成功,意味着融创其他优质项目将得到AMC和银行的更多融资支持,有助于推动融创整体经营尽快恢复正常。
“融创会在未来融资偿还后回购股权。退出时,AMC和银行的融资享有优先权,融创股权劣后并在融资全部偿还后回购股权。”一位接近融创的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天风证券的一份研报指出,此前收并购推进效果欠佳,主要受民企负债、资产质量、项目价格和公开市场拿地的横向比价效应等因素影响,问题更多源于买方,甚至伴随行业挤兑和买方压价,导致资产价格加速打折。近期政策针对卖方债务展期和项目破产重整给予支持,同时从买方角度减少对加杠杆收购的担忧,有利于推动优质项目的收并购进程。
另一位券商分析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此次融创与“AMC+银行”的股权融资合作,以金融创新的方式,可以称得上是最快践行“金融16条”的标杆案例,在房企纾困、化解行业风险的背景下,具有不可低估的示范效应。但同时也要看到,一般类似“输血”只可能发生在房企最优质的资产上。
目前,融创在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济南等20个城市的近70个项目,已经获批总数超百亿元的纾困基金。
在推进债务重组的同时,在推迟长达半年之后,融创还于12月2日披露了2021年业绩情况,这一动作也被外界视作孙宏斌重回大众视野的“第一步”。
公告称,预期2021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383亿元,核心净亏损约为253亿元,剔除减值影响后的核心经营约为120亿元。预计将于2022年12月底或之前刊发本年度经审核业绩公告。
这也是近五年来,融创首次出现业绩大额亏损。而自2022年4月1日起停牌后,融创至今尚未复牌。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