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的黄瓜让我轻松舒服”
因为在一些米其林餐厅吃到过蔬菜,我慢慢开始不那么讨厌吃蔬菜了。
本报记者 赵妍 实习生 吕一 发自上海
秦明最近正在筹备他的8月欧洲行。
“我去国外一是为了旅游,二是为了考察,三是为了吃。吃也是行程中的一部分,我对吃和住宿要求比较高。”秦明坐下来谈论他的美食经历,一开口便知道这是一个行家。他的朋友在一边不停摇头,示意“这人真是非常挑剔”。
见面之前,他在家里准备这次欧洲行程。虽然尚有三个月,但因为此次准备在法国尝试三家米其林餐厅(一星、两星、三星各一家),需要提前两三个月预定,再加上住宿安排,如今开始准备,时间上已经算紧张。
“我跟几个朋友一起去,一般都是他们负责住宿旅游,我负责寻找餐厅。”秦明说,眼下他已经在巴黎找了两家,一家三星、一家两星,但一星的还没有找好,他的表情显得有些忧虑,“八月份欧洲人度假,十家三星里面只有三家是开业的,我怕最想去的那一家到时候不营业。但两星的那一家是肯定开业的,到时候去试一下。可惜我这次不去里昂,因为法餐最好的地方在里昂,此外还可能去尝试一下瑞士或者摩纳哥的饭店,有地中海风格。”
今年33岁的秦明是个大块头,在他的朋友圈子里出了名的会吃、爱吃。每天的晚餐都不可以随便,虽然家里的阿姨在朋友眼里做菜已经够得上餐厅水准,他还是嫌弃人家不够好吃。他几乎每天都要在外面找餐厅吃饭,每个月用在吃饭上的花销是三四万元人民币。
秦明身边的朋友也喜欢吃,不管是高级餐厅还是小吃,只要做得好,都愿意尝尝。“我有一个朋友还要夸张,他在上海下午五点钟下班,想吃一家做得非常好的烧饼,在湖州,他会开车开到那边去排队,吃完了再开回来。第二天他想去扬州吃干丝,当晚去当晚回。为了吃,他们不惜一切代价。”
“米其林让我不再讨厌蔬菜”
几年前,秦明利用在各国旅游的时间,开始了特意寻找米其林餐厅的尝试之旅。后来在纽约和洛杉矶分别找了一家,都是西餐,一个是法餐,一个是美式混合亚洲餐,吃下来的感觉是“纽约那家不错,虽然只是一星,但比洛杉矶那家两星的好一点”。
秦明选择餐厅的时候一定会做一些功课。所以去纽约之前,他已经知道洛杉矶当时只有四家两星标准米其林餐厅,没有米其林三星餐厅。三星餐厅只有纽约七家、法国十家,且纽约的那七家很难预定。
“我也看过他们的评论,觉得三星吃下来太贵,在纽约尤其贵。如果在欧洲吃一家米其林三星,一个人也就125欧,但在纽约,四个人平均每人200多美元,光小费就要付掉200美元。”在经济问题上,秦明除了需要负担自己的费用外,通常还需要请随行的朋友一起吃,因为一来各人的经济能力不一样,“有些朋友会觉得贵”,二来他是个乐于分享的人,认为任何美食均需要与朋友通享,才算真正美味,“再好的美食,再好的环境,我一个人不愿意去尝试”。
光临纽约的米其林星级餐厅,秦明最大的收获是:他不再讨厌蔬菜了!
“我从小不喜欢吃蔬菜,我爱吃肉。黄瓜、西红柿,我看到就要吐,从来不可能放到嘴里去吃。但是纽约那一次,配菜里有黄瓜,米其林主厨做的黄瓜,那种外观让我有欲望放进嘴里尝试,而且我会觉得非常好吃,不会觉得很难受。他们确实能做到不同的味道在里面,让我感觉比较轻松舒服,我觉得这是米其林餐厅对我来说最大的好处。现在,因为在一些米其林餐厅吃到过蔬菜,我慢慢开始不那么讨厌吃蔬菜了。
当然,秦明绝对不是那种只认“米其林”星级或者看价格奢侈就会觉得好吃的人。他有自己的评判标准。他也会在网上看一些点评,并依据自己多年的食客经验做出判断。
“如果我觉得东西不好吃,哪怕是一些很高级的主厨餐厅,我也会直说。老外会说你这个东西好好吃,我觉得他们很假。我比较喜欢吃牛排,有一次在洛杉矶,我让我朋友帮我订一家洛杉矶最好的牛排店,我跑过去吃,人很多生意很好,前菜不错,牛排上来之后,我看了一眼就觉得这个牛排不会好吃。我切了一刀之后,我说这块牛排我不吃。”最后,为了给朋友面子,他还是吃了一小块。朋友问如果满分十分该如何打分?秦明说给餐厅五分,给牛排大概只有零分。
“我很不客气。我当时看到了厨房的烤箱,用的是那么廉价的烤箱,绝对烤不出好吃的东西。而且一块好的牛排应该是让我看过才烤,它连看都不让我看,可见多么上不了台面。”秦明补充。
对国内“米其林”普遍存疑
在国内,对打着“米其林”旗号的餐厅,秦明更多抱有失望或存疑的态度。他说起自己在上海赫赫有名的雅克红房子就餐的经历。
“雅克红房子在长乐路的陕西路口,按口碑还不错,主厨是米其林两星的厨师,但只有一道菜我还比较喜欢,那道菜现在可能已经没有了,是龙虾和鸭肉混合的分子料理。我第一次去的时候是主厨本人做的,一下子让我觉得味感特别好,第二次去的时候,我立刻感觉换厨师了,因为虽然做法一样,但是口味不同。”秦明深知,这些米其林厨师可能在国内只待几个星期,这自然会影响餐厅的味道和出品。
而外滩三号的法式西餐厅Nougatine by Jean Georges,据秦明说,Jean Georges本人只待了一个星期。
“我当时兴致勃勃地去Jean Georges吃,吃完以后我觉得它真的很烂。那个调味,我怀疑到底是谁在做,因为它偏咸。在这样一家餐厅,我花了6000块人民币,吃着不合口感的东西,这是不应该的,但我不会跟他们说,当然如果他们问,我就会直说。”
但秦明依然会对上海新出现的餐厅满怀期待,比如最近在富人圈子里比较出名的神秘餐厅: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简称UV,直译是“紫外光”),号称“全世界首个感官餐厅”。
这家非常前卫的餐厅,由沪上法国名厨Paul Pairet于2012年夏季创办。此前,背后财团已经与他成功携手经营了上海另一家著名法国餐厅Mr & Mrs Bund。“紫外光”一天只接待十个客人,没有菜单,不可以点菜,给什么吃什么,还需要提前3个月预定才能排上号,—只能通过餐厅官网预订,没有其他渠道,每人餐费3000元,且预定当天需支付定金1000元/人,之后是漫长的三个月等待,没有具体地址,不能私自前往。成功预定后,用餐当晚,在上海外滩18号Mr & Mrs Bund餐厅的楼下,一辆专用的商务车将接送客人前往UV。无法直接前往的直接原因是,餐厅公布的具体地址是:somewhere in shanghai。
秦明已经打听到,这家餐厅其实在苏州河沿岸一个破旧的由老工厂改造的“创意园区”里,而他打听到的价格也已经涨到了5000元人民币每人。“我想带父母一起过去尝试一下,但是还没有预定到。”
这个计划被安排在了他的欧洲之行之后,他认为“紫外光”的味道“应该会不错”。
“最贵的其实是中餐”
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里最出名的一句话,莫过于“他也许不会带我去坐游艇,吃法餐,但他每天早晨可以为我跑几条街,去买我最爱吃的豆浆油条”。在大部分国人的心里,法餐或者更广泛的西餐概念,往往与奢侈、高端相联系。
无论是爱美食的秦明还是接受采访的上海顶级餐厅大厨们,都针对这一看法给出了不同意见。
“在上海,像雅克红房子这样的西餐厅,通常的消费是人均五六百,不过一般我会点超标,因为每次去尝试新餐厅我都会很开心,点很多菜,叫大家一起吃,这样我自己也可以尝试到更多道菜,吃到更多味道。”秦明一再跟我强调,即便是上海打着米其林旗号的餐厅,也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贵。
在大众点评网上,上海外滩三号的法餐Nougatine by Jean Georges,人均消费为300元;Maison Pourcel雅克红房子的午市套餐是178元每人,人均消费332元;而在新开业的法国传统餐厅Paris Rouge(巴黎|红),写在黑板上的套餐价格是598元每位。此外,这些餐厅往往会加收15%的服务费。即便如此,这样的消费水平,对于想要“偶尔浪漫一回”的城市中产来说,均可以负担。
恰恰相反,高级中餐的昂贵程度出乎意料。“现在上海西餐厅里,人均消费最高的估计也就是我们说的很神秘的那一家,人均5000元人民币,但人均消费这个其实没意义,西餐还可以,基本有参考价值,但中餐就没底了。我父亲他们吃一顿可以吃8万多,一共才四个人,还不包括酒水。顶级餐厅还是中餐最贵。”
对于“顶级餐厅其实中餐最贵”,粤菜馆逸荟的马桂明师傅最有感触。“在我们这里,两个人如果不点鲍鱼、鱼翅、海鲜,300块就够。但是我跟你说,我在香港,一顿饭四个人,不算酒水,最贵一次做过25万,要是算酒水是70多万。因为你吃一个鲍鱼,喝一个汤。汤里放什么东西?随便就几万块了。”他不肯透露在上海做过最贵的一餐是多少钱,但他说,“这里做不了那么贵,因为上海很多食材都没有,最多也就是一个鲍鱼6000块人民币,日本进口十六头。”
在逸荟的餐牌上,记者看到晚市最贵的一道菜,价值17980元人民币。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秦明为化名)
相关文章
米其林的中国传说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