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刘汉元:建议减轻光伏企业税费负担
新能源依然是今年最热门的领域
新能源依然是今年最热门的领域。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的推进,以光伏、风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行业成为关注热点。
2021年,中国光伏产业高歌猛进,制造端、应用端、进出口都取得快速增长。其中,光伏制造端四环节产值突破7500亿元;光伏产品出口额超过28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光伏新增装机量创下历史新高达54.88GW。
2022年全国两会进行时,全国人大代表、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就可再生能源发展、光伏行业发展情况等提出相关建议。
以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已具备快速发展的条件,正助力能源实现根本转型。随着光伏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迭代升级、智能制造迅速推广,光伏发电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成本最低、最经济的发电方式。在中国,光伏发电成本逐年下降,2020年平均上网电价降至0.35元/千瓦时,“十四五”期间还将降到0.25元/千瓦时以下,这将使得光伏发电成本低于大部分煤电。
刘汉元注意到,光伏发电项目用地的税收政策各地掌握不一,影响了项目建设。部分省、市、区对架设在荒滩、荒漠、戈壁、荒山等未利用地上的光伏发电项目也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部分省、市、区将光伏发电项目划到工矿区,比照工矿区企业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部分省、市、区扩大征收区域范围,将处在乡、村的光伏电站也纳入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范围;部分省、市、区对光伏用地按照远超实际占用面积征收城镇土地使用税。
与此同时,光伏产业还面临着海外竞争对手的追赶。刘汉元指出,作为全球光伏制造和应用第一大国,我国本应具备绝对的成本优势。但在技术成本不断降低的同时,一些非技术成本仍在制约着产业发展。由于国外的税费、财务费用、土地租金和其他相关费用较国内更低,光伏发电较国内更具成本优势。其中,光伏发电环节税费负担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之一,客观上阻碍了产业发展,延缓了能源转型和双碳战略落地的步伐。
此外,光伏发电环节需要大量固定资产投入,资金占用量大、占用时间久、投资回收期长,加上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因此利息成本占据了项目成本的很大比例。刘汉元表示,光伏行业虽受益于国家减税降费、降成本等系列优惠政策,但与利息成本对应的增值税却始终无法抵扣,无疑加重了企业的税费负担。如允许利息成本进项税可抵扣,银行业的增值税税负基本不会受到影响,企业的税费负担能够进一步减轻,有助于推动产业加速发展。
对此,刘汉元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建议由国家税务总局明确,对光伏发电项目中光伏组件铺设区域一律免征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二是建议实现企业利息成本进项税额可计算抵扣。持续深化增值税改革,解决抵扣难点问题,参考购进农产品进项税额计算抵扣的方式,允许企业依据实际支出的利息费用,按贷款服务6%的税率比例,计算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
“双碳目标的提出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转型的内在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的庄严承诺。在此背景下,国家的财税政策应当同步快速跟上,配套支撑国家意志和战略的实施。这也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减税降费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刘汉元说。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