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界百年博弈
“孔雀多生印度东,娇鹦工布产偏丰;二禽相去当千里,同在拉萨一市中。”
据称这是西藏著名诗人仓央嘉措留下来的一首诗,这位神秘的诗人,据传也是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从诗中隐约可见当时西藏与毗邻的印度地区有着畅通的经贸往来以及融洽的民间关系。
但是,
过去60年谈过数十轮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南亚问题专家马加力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曾透露,中印边界全长大约
在过去的60多年里,中印曾围绕边界问题进行了数十轮多机制、多级别的谈判。在此期间,“中俄界碑”在黑瞎子岛竖起,中越陆地边界也已划定,而中印谈判自2005年后鲜有突破。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南亚中心主任赵干城研究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是一个多因致果的历史遗留问题,涉及面积之广袤,因素之复杂,在其他国家十分罕见。但它之所以近一个世纪来拖而未决,主要症结之一在于双方对历史的看法差异甚大。”
赵干城指出,“麦克马洪线”的性质决定了这是一场“零和”游戏。所以,印度在独立之后,虽然承认英国殖民者是不道德的,但是不愿意承认“麦线”的非法性,反而要求全盘继承。
早在1960年4月,周恩来总理与印度总理尼赫鲁会晤时就当面质问对方:“麦克马洪是谁,总理阁下?”当时,尼赫鲁尴尬地说不出话来。周总理见状直截了当地提出了中方的疑问:“我不明白,为什么殖民统治在印度结束了几十年后,一个前英帝国普普通通的将军,还能对主权国家的重大事务发挥着这么巨大的作用?”
中印边界问题谈判从1981年就已开始,28年断断续续的谈判中,双方也积累了一些共识。
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印期间,中印特别代表举行了第五次会晤,就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达成一致,并签署了《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双方一致同意通过和平友好方式协商解决边界问题,互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并考虑双方的历史证据、民族感情、实际困难、合理关切与敏感因素。
同年12月,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也在回答印度议员的提问时表示,解决中印边界问题已经进入第二个阶段,“下一阶段的任务是,两国特代(中印边界谈判特别代表)首先制定出一个双方共同认可的边界框架协议,然后据此进行划界工作”,并且“在此过程中,无论有什么不同的意见,都将全部解决”。
中印边界会谈似乎有“打破僵局”的迹象,有人甚至大胆预测“再过两三轮就可以确定解决方案”。但事实上,情况并没有这样乐观。
印度鹰派阻碍谈判
历次谈判以及争执当中,几乎都可以见到印度鹰派的身影。
就在本次谈判前几个月,印度在中印争议地区动作频频,为谈判蒙上了一层阴影。
6月,印度向中印边界—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即中国藏南地区)增派两个山地师,使这一地区陈兵总量逾10万人,同时,还正式在边境部署先进的苏-30MKI战机,共两个中队约36架,并新修机场和战略公路。
7月,印度又成功拓宽了在锡金北部境内的一条公路,使得印度可以将坦克开入这一与中国接壤被称为“鸡脖子”的狭长地区。据印度军方的消息透露,这一驻扎坦克重兵的地区,位于锡金北端,俯瞰着当地的河谷,“很有战略防卫价值。”
不仅如此,近段时间,印方国内还热炒“中国威胁论”。印度国内大小“鹰派人士”相当活跃。印度政策研究中心战略研究专家布兰哈玛.切拉尼(Brahma Chellaney)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万一发生重大袭击事件,印度不能毫无防备。希望政府向北京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印度的军力今非昔比,跟1962年中印战争时完全不同,今天印度军队完全可以保护自己的国土。”
印度的做法激起了中国民众的反感,据环球网进行的“中印边界问题谈判”系列调查显示:截至
除去印度鹰派的阻挠因素,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
中印盼望“双赢”
那么,百年争端有没有解决的可能?
在本次会晤之前,曾有香港媒体大胆猜测,认为中方的谈判“底线”是中方放弃东段的要求,印方放弃西段的要求,印方将占领的中段归还中国。由此计算,印度将获得全部争议土地的72%,中国仅得28%。对此,中国外交部予以否认,认为“该说法毫无根据”。
事实上,28%和72%是目前中印各自有效控制区域的比例。赵干城研究员指出:“如果按照现状解决,中印边界早在5年前甚至8年前就可以定下,也不会拖到今天了。”他认为,现状只是基础,这条线具体要怎么划,双方都有“国内、国外两个大局要统筹兼顾”,但原则上,两国都必须让步。
至于怎么“让”,《印度商报》
对此,
虽然,本次谈判与2005年后的历次会晤有些相似,没有重大突破,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轮会晤的议题已不再局限于领土问题,还包括双方共同关心的地区、国际及全球性问题。
事实上,中印密切的经济关系已经使中国成为印度去年最大的贸易伙伴,2008年双边贸易额超过500亿美元。尤其,在当前世界遭受严重经济衰退之际,确保双边关系稳定关乎两国利益。正如一个月前,印度总理辛格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晤时所说:“我一直认为,中国不是竞争对手,全世界有足够空间让印中两国实现发展。”
近年来,中印年度防务对话也得以制度化,边境部队的交流和联合演习也有所增加。另外,两国还在能源、WTO、环境、信息技术和旅游等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
实际上,这种机制目前已经初现端倪。中国方面曾表示将在今年底委派一名“高层”—有望是外交部长杨洁篪—参加俄印中外交部长会议,而印度总统帕蒂尔已经确定年底前将访问中国。同时,中印两国也同意建立总理热线,减少相互间的误解与摩擦。
相关链接 专访中国驻印度前大使周刚:“边界谈判,目前症结在印度”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