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汽车资产重组再进一步!拟27亿元收购4家公司股份,北汽系零部件业务大整合

武凯
2025-10-23 21:26:58
来源: 时代周报
北汽整合零部件业务,拿渤海汽车起手。

10月22日,渤海汽车(600960.SH)在投资者说明会上透露了资产重组方案的最新进展。此前渤海汽车公告称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海纳川持有的北汽模塑、廊坊安道拓、英纳法智联科技、廊坊莱尼线束这4家公司的相应股权,交易对价27.28亿元。

图片来源:时代周报记者摄

渤海汽车表示,此次重大资产重组已完成董事会审议、股东大会审议相关程序,不过尚需经上交所、证监会批准方可正式实施。10月14日,渤海汽车称北京市国资委已就此作出批复,原则同意其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上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的总体方案。

渤海汽车是北汽集团所属上市公司,始建于1951年,1963年定点生产活塞,2004年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主导产品有高性能活塞、汽车轻量化部件、轮毂、汽车空调、油箱、减振器等。

作为北汽集团旗下核心零部件企业,渤海汽车近三年来业绩持续恶化,今年7月更是因去年实际亏损超预告近8亿元遭上交所问询。对此渤海汽车称,海外子公司申请破产增加8亿元亏损。目前,渤海汽车市值约53.23亿元,此次交易对价接近其市值一半。

对价27亿元收购股东资产

渤海汽车是北汽集团旗下唯一的零部件上市公司,也是集团零部件板块的核心平台,北汽集团直接持股21.71%。

此次交易另一相关方为海纳川。海纳川成立于2008年,持有渤海汽车23.04%的股份。海纳川也是北汽集团旗下公司,北汽集团持股60%。因而在资本层面上,海纳川与渤海汽车均为北汽集团控股公司。

在业务上,海纳川也以汽车零部件业务为主。此次海纳川被要约收购相关股份的4家公司分别为北汽模塑、廊坊安道拓、英纳法智联科技、莱尼线束,4家公司分别专注汽车外饰件、汽车座椅系统、车联网、汽车线束系统及电子部件等细分领域,与渤海汽车业务互补。

在2024年,上述4家企业分别实现营业收入54.89亿元、5.39亿元、1062.47万元、34.57亿元,实现净利润4.48亿元、7316.96万元、-3253.21万元及2.9亿元。

渤海汽车将以发行股份和支付现金的结合模式收购相应股份,具体为收购北汽模塑、廊坊安道拓、英纳法智联科技、莱尼线束各51%、51%、100%、50%股份。

根据本次交易作价、发行股份价格及股份支付的比例,渤海汽车发行数量为6.74亿股,发行股份对象为海纳川。交易对价27.28亿元,其中支付股份对价的金额合计为23.19亿元,支付现金对价的金额合计为4.09亿元。

渤海汽车表示,此次收购相关资产,是为了加强模块化供货能力、提升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同时要紧跟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加快乘用车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布局等。

“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加快对标的公司的整合,在业务、人员、财务管理等各方面进行规范;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对标的公司在日常运营、融资渠道等方面提供支持,助力标的公司实现预期效益;充分发挥协同效应,增强上市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渤海汽车称。

目前该交易已经过北京市国资委批复同意,且已完成董事会审议、股东大会审议相关程序,不过还差关键一步——“本次重组尚需经上交所审核、证监会注册等程序。按照相关规定,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事宜应当在监管审核完成之后启动。”渤海汽车董事长陈更回应称。

欲整合资产提高盈利能力

渤海汽车收购海纳川所持有的4家零部件企业股份,被业界视作北汽集团整合旗下零部件业务的关键步骤。

有分析认为,类似于上汽集团旗下的零部件公司华域汽车(600741.SH),北汽集团或将通过把分散的零部件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实现资源集中与协同效应,同时改善上市公司经营表现。

在过去3年时间里,渤海汽车的业绩表现并不乐观。2022-2024年,渤海汽车分别实现营收41.02亿、46.70亿及42.27亿元,期内归母净亏分别为6225.83万、1.99亿及12.64亿元,亏损逐年扩大。尤其在2024年,海外子公司破产,导致渤海汽车陡增近8亿元亏损。

渤海汽车表示,此次重组的一大目的就是在经营端提升渤海汽车的表现,助力其进一步拓展收入来源和提升盈利能力。“本次交易后, 预计上市公司的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规模将较大幅度提高,财务状况将得到优化,盈利能力将得到增强。”

整体来看,北汽模塑、廊坊安道拓、英纳法智联科技、莱尼线束4家企业在各自细分领域具有优势,将四家企业整合进渤海汽车,有助于打造一个业务更为多元化、产业链更为完整的零部件平台。

渤海汽车称,在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下,汽车行业相关核心技术的加速创新和变革将有力推动汽车零部件供应链格局的重塑。“本次交易将有助于上市公司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把握行业机遇,发展汽车电子软件业务,构建智能化软硬件能力,持续增强上市公司综合竞争力。”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分析称,相较于业务收并购,自主研发的周期更长,还会因耗时培育客户而错失市场窗口。因此企业需要保留与主营业务高度关联的零部件业务,剥离非相关业务,同时通过收购方式快速获取优质资产。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正面“刚”豆包?阿里夸克“C计划”落地,AI 入口战事升级
当AI风吹进浴室,马桶、花洒、浴室柜秒变家电
读懂IPO|曾共享专利、同台竞标!农大科技与实控人旗下企业往来密切,关联采购价格公允性引北交所质疑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