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节式”作息或带来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专家:降压药不会让血管变薄,应规律服药
冠心病年轻化趋势与年轻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多因素密切相关。
时值十一长假,人们的饮食、作息也切换成“过节式”,长途跋涉、舟车劳顿、走亲访友、过度饮酒、暴饮暴食、熬夜刷剧玩游戏成为常态,原有的生活节奏被打乱,带来的健康风险也不容忽视。
在十一假期期间大快朵颐、熬夜娱乐之余,预防及减轻心脑血管疾病的带来危害也成为国人假日期间所面临的健康挑战之一。
近几年,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害国人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冠心病尤为凶险,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23年发布的数据表明,我国冠心病患者已超过1100万,且每年以约2.5%的速度增长。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根据我国最新统计数据,冠心病在我国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在人口老龄化的大形势下,该趋势预计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也需要警惕近年来冠心病发病的年轻化趋势。
“近年来,冠心病发病出现年轻化趋势,这与年轻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当今社会、环境、心理等多个因素均密切相关。可以说,冠心病是一个影响国民健康和生命质量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亟需全社会和大家的重视和管理。”近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李建平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指出。
李建平强调,冠心病年轻化趋势主要源于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普遍化,如饮食西化(高热量、高脂、高糖)、运动量大幅减少、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熬夜睡眠不足以及吸烟等。
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方面,对35岁以下年轻人而言,李建平认为重在“防”,养成并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健康银行”多存钱,同时定期体检,了解自己身体基本情况。“防治的关键就是低盐低脂饮食、适度运动、控体重、戒烟限酒、调控心态。越早开始健康生活,就等于为自己未来的心血管健康储蓄,收益越大。”
在治疗手段方面,李建平指出,冠心病的药物治疗是基石,目的是缓解症状、延缓斑块进展、防止血栓形成,所有患者都需要终身服药。而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微创介入治疗(PCI)和外科搭桥手术(CABG)两类,具体术式的选择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病变范围等。
近年来,冠心病治疗的药物和手术技术也在不断发展。李建平介绍,一些新型降脂药物被研发,例如PCSK9抑制剂,其相比于传统的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血脂水平,大幅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不健康生活方式导致冠心病年轻化
为什么冠心病会“盯上”年轻人?据空军特色医学中心介绍,首先,高油、高盐、高糖的饮食模式,加上长期外卖、快餐的流行,导致年轻人血脂异常、肥胖问题增多,这些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同时,久坐不动、缺乏锻炼,导致血液循环变差,血管弹性下降,增加了动脉硬化的风险。
再者,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会扰乱内分泌系统,增加心脏负担,诱发心血管疾病;此外,工作、生活压力大,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失常,进而增加冠心病风险;最后,吸烟酗酒也是一大原因,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酒精则会加重心脏负担,两者都是冠心病的“帮凶”。
国庆长假期间,人们食用三高食品的量以及聚餐饮酒量高于平时,不规律的作息或带来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年轻人的管理核心是意识到健康是一种责任,把健康生活方式当成一种新时尚。规律作息、均衡饮食、戒烟限酒、坚持运动、学会减压。定期体检,尤其要关注自己的血压、血脂、血糖指标,不要以为年轻就没事。”李建平强调。
预防冠心病的关键在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据西安市红会医院介绍,首先,要坚决戒烟,并严格控制饮酒量;其次,是健康饮食,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同时,要控制食盐和糖的摄入量;再者,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此外,保持充足睡眠,建议每晚保持7-9小时的睡眠时间,并尽量让入睡和起床时间规律;最后,减轻精神压力,学会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避免过度劳累,可通过运动、音乐、阅读、心理咨询等方式来放松心情、缓解压力。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介绍,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堵塞,从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一种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李建平介绍,传统观念认为,体内的“坏胆固醇(LDL-C)”沉积在血管壁上,日积月累形成斑块,使血管逐渐变窄、变脆。
“而现代观点认为,这是一个复杂的炎症反应过程。起初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吸烟等因素导致血管内皮损伤,然后LDL-C沉积到内皮下,被氧化并被免疫细胞吞噬,形成泡沫细胞,逐渐累积成脂质条纹,随着炎症因子的不断释放和相互作用最终发展为斑块。”李建平也指出。
动脉粥样硬化是否具有不可逆的特点?李建平分析称,既往学者认为动脉粥样硬化过程是不可逆的,但现代研究表明,如果在病情发展的早期,或许可以延缓甚至部分逆转。通过严格的生活方式干预和强效降脂治疗,有可能让软斑块变得更稳定甚至缩小。
“但如果到了晚期,斑块已经发展成严重钙化的硬斑块,则很难逆转。目前北大医院心内科也正在牵头一些新型药物的临床研究,旨在探索和研发可以逆转斑块的新药。”李建平介绍。
值得注意的是,动脉粥样硬化虽为生理机能退化的一种表现,但同样具有年轻化趋势。李建平强调,当下年轻人生活方式不健康,生活节奏快、作息不规律、精神压力大、代谢机能紊乱,导致冠心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有年轻化趋势,这是需要被重视的问题。有很多年轻人体检时已发现血脂异常,B超提示颈动脉内膜增厚或斑块形成,这是早期预警信号,需要及早防治。
药物治疗是基石
在治疗手段方面,冠心病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各具有怎样的特点?李建平指出,冠心病药物治疗是基石,目的是缓解症状,如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延缓斑块进展,如使用他汀类等降脂药物;防止血栓形成,如使用阿司匹林、波立维等抗血小板药物。所有患者无论是否手术基本都需要终身服药。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微创介入治疗(PCI)和外科搭桥手术(CABG)两类,李建平介绍,通俗的说就是应用球囊扩张、植入支架或外科移植血管旁路等物理方式重建心脏血运,解决冠脉的严重狭窄。“具体术式的选择取决于病情严重程度、病变范围等。相对简单病变通常放支架就可以解决,复杂多支血管病变、左主干病变更适合外科搭桥。”
“此外,患者的身体状态和个人意愿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相对于微创介入,外科搭桥创伤相对较大、风险较高,高龄或身体虚弱的患者不太适合。”李建平分析称。
在药物使用中,对于“血压药吃多了,会导致血管壁变薄”的说法,李建平强调,“降压药会让血管变薄”是完全错误的观念。恰恰相反,长期高血压不加控制,才会像“高压水枪”一样冲击血管壁,导致其损伤、变硬、变脆,进而易导致发生心脑血管事件。
“降压药是通过减轻血压对血管的冲击来保护血管,延缓动脉硬化的进展。一些降压药物,例如β受体阻滞剂、RAAS抑制剂已明确被证实具有心血管获益的证据,因此我们不应排斥和惧怕降压药,应严格遵医嘱规律服药。”李建平分析称。
对于近年来冠心病治疗药物和手术技术方面的新发展,李建平介绍,一些新型降脂药物被研发,例如PCSK9抑制剂,相对传统的他汀类药物,PCSK9抑制剂可降低血脂水平,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已有7款PCSK9抑制剂获批上市,并在2018年7月至2025年1月相继在国内获批上市。
手术技术上,李建平认为,腔内影像和冠脉功能学评估技术使得冠心病诊疗真正进入到精准诊疗时代。同时,药物洗脱支架不断迭代,支架内血栓和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显著降低;药物球囊证据也越来越充分,贴合目前“介入无植入”的先进理念。
对于近年来出现的新药、特效药,以及一些新的设备、技术对心脑血管的助力,李建平认为,除PCSK9抑制剂外,近年也有很多降脂新药被研发,不同药物作用不同靶点,精准调控血脂水平。
“设备技术上,AI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医学领域,AI辅助诊断、风险预测等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加便捷、客观的技术支持,腔内影像、功能学评估、药物球囊、生物可吸收支架、RDN等先进的介入器械,都在助力更早、更准、更安全地防治疾病。”李建平表示。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