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发布“产业生态发展平台”,共建“千行千面”空间智能新生态

2025-09-25 18:36:29
来源: 时代在线

9月24日,以“云智一体·碳硅共生”为主题的云栖大会在杭州云栖小镇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次大会为期三天,重点围绕人工智能、云计算及其产业应用展开探讨。

会议期间,高德旗下高德云图举办了“2025高德技术峰会”。峰会不仅展示了高德在空间智能领域的最新进展,还正式发布了基于空间智能的产业生态发展平台,致力于通过“技术底座+产业平台”的模式,帮助合作伙伴打造“千行千面”的AI融合发展模式。

峰会上,高德董事长刘振飞表示,2025年是高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未来高德空间智能将像云计算一样,成为360行与物理世界交互的标配。

(高德董事长 刘振飞)

走向360行的空间智能

“所有数字世界的智能,最终都要在物理世界里找到存在的意义。”刘振飞在致辞中提出的这一观点,清晰地揭示了空间智能的核心价值——推动AI从二维信息处理迈向三维时空交互,使其能够理解和预测真实世界的复杂性。

据介绍,高德空间智能通过融合视觉、声音、定位等多模态信息,构建物理世界的三维几何结构,从而实现“被动感知”到“主动预判”的跨越,最终推动AI从“对话工具”,蜕变为“行动伙伴”。

过去的二十多年,高德的进化其实就是一个持续理解真实世界的过程:一条路什么时候开通,而什么时候又会拥堵,一家餐厅是否值得去……看似简单的决策,其实背后是真实世界海量数据的沉淀和对规律的推理。而也正是对这些关于人、车、路、店在物理时空中动态认知的沉淀,让高德有能力将空间智能应用到实际业务中。

例如高德此次展示的多项成果:出行导航场景虚拟数字人“小高老师”, 可通过调用子智能体和工具,为用户制定个性化、千人千面的最优出行方案;全球首个基于用户真实行为与信用数据生成的“高德扫街榜”,其背后是每天超过15亿公里的生活服务导航总里程,而要将如此巨量的真实出行数据精准量化,同样需要空间智能。

当然,空间智能的价值,远远不止是在高德地图一个APP里,更大意义在于帮助更多企业和开发者,打造出更好的产品。目前,高德已与智能眼镜、汽车、机器人、低空飞行等领域的多家伙伴展开合作,将技术延伸至更广泛的物理世界交互场景,为后续产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千行千面”的生态共生

事实上,高德在产业空间智能领域布局已持续多年。

(高德副总裁 董振宁)

高德副总裁董振宁表示,公司自2023年起持续推进“空间智能产业发展计划”,在经历“技术突破”与“开放融合”两个阶段后,目前已进入“生态共生”的新时期。

本次峰会上,高德正式发布产业生态发展平台。该平台基于时空数字底座,对外开放高德的能力共享,让伙伴可以更好地开发应用。同时,充分联合包括政府、基金、产业龙头等多方,打通行业之间的合作,孵化行业的创新企业,让空间智能在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场景都能落地适合发展的产业模式。

例如,在AI+低空场景方面,今年7月高德与深圳合作落地“空中高德”龙岗项目,不仅应用空间智能技术,也为低空经济搭建了开放、可持续的运营平台,实现AI与产业的“双向奔赴”。

在文旅领域,高德以科技与艺术双轮驱动,联合北京冬奥会特效团队黑弓,将空间智能与艺术创作深度融合,打造打破时空边界的沉浸式文化体验平台。

“我们不再只是技术提供者,而是生态共建者。”董振宁说,推动空间智能产业发展,仅靠单一技术或产品远远不够,需构建覆盖技术研发到应用落地全环节的完整生态系统。而“技术底座+产业平台”战略框架,将能够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形成良性互动、协同发展的局面。

正如刘振飞所说,高德对自身的定位很明确,就是负责搞定“世界的复杂性”,让合作伙伴专注于自己的创新,无需在“理解世界”这件事上再耗费精力。

迈向4D三维重建时代

为实现对现实世界的高精度数字化重建,形成全面、准确、实时更新的空间数据基础,向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商业运营等提供可靠支持,2023年高德云图面向产业端推出了首个时空产业大模型——高德云境、高德云睿三维重建平台。今年,高德云图更是宣布将高德云境实现重要升级。

升级后的高德云境平台,首次支持4DGS技术,完成了从静态重建到动态三维重建的跨越,标志着三维重建进入3D到4D(三维+时间)的新阶段。同时,高德云境接入阿里自研的国产PPU,实现了渲染引擎的国产化,全面契合国家国产化战略要求。

据了解,目前高德云境已在智慧城市数字孪生、工业巡检、文旅沉浸体验等多个场景实现规模化应用。

与此同时,高德还推出时空态势平台,专注于对空间数据进行深度分析与智能处理,具备对未来趋势进行预测和推演的能力。例如在低空经济领域,该平台可预测无人机航路天气变化;在文化旅游领域,则能提前研判客流量变化,为景区资源调度提供决策支持。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