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银行金融教育进基层 风险提示入万家

2025-09-15 16:42:25
来源: 时代在线

近年来,“刷单返利”“AI换脸”“虚假征信修复”等诈骗手段不断翻新,基层群众尤其是老年人、青少年、务工人员等群体,往往成为不法分子的首要目标。为提高公众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切实维护广大金融消费者权益,金城银行于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期间,以“保障金融权益,助力美好生活”为口号,推出“反诈电影基层行,风险提示进万家”集中宣教活动,通过多种创新形式将金融知识送到百姓身边。

此次活动突破传统宣传模式,采取“流动宣讲+电影放映+互动体验”相结合的方式,组建“金融服务流动站”和“金融教育流动宣讲团”,深入农村、社区、高校、企业及建筑工地等场所,开展针对性、场景化的金融知识普及,累计线下覆盖超万人次,线上线下总触达量突破十万人次。

把影院搬进村,反诈知识接地气。在天津武清区曹子里镇西柳店村,村委会临时变身“露天影院”,村民们聚精会神观看反诈题材电影《巨额来电》。放映结束后,金城银行宣讲员用当地方言,穿插讲解“保健品骗局”“以房养老”等真实案例,发放通俗易懂的“反诈提示宣传单”,帮助大家识别陷阱、守住“钱袋子”。王大娘感慨道:“以前总觉得诈骗离我们很远,现在才知道,养老钱最要当心!”

高校零食包上印口诀,轻松学习反诈知识。在天津师范大学,金城银行结合电影中“AI伪造老师骗学费”情节,现场还原“刷单诈骗”全流程,并创新推出“反诈零食礼包”——包装上印有“未知链接不点击”“个人信息不透露”等朗朗上口的提示语。学生们通过扫码答题参与互动,在轻松氛围中掌握防骗技巧。这种“知识+零食”的宣传方式,深受年轻人欢迎,百余份礼包很快被领取一空。

工地微课堂,守护工友辛苦钱。在中建八局M0智能创新产业园工地,午休时间成了“反诈微课堂”。金城银行工作人员结合《猎屠》电影情节,拆解“冒充包工头借款”“虚假中奖”等针对务工人员的常见骗局。来自江苏的李师傅表示:“我们常年在外,最怕年底拿不到工钱还被骗。这样讲案例,听得懂、记得住!”课后,他还主动将宣传页拍照分享至工友群,让更多人提高警惕。

企业定制指南,筑牢财务防骗墙。面对企业用户,金城银行提供“定制防诈指南”,重点解析“冒充高管指令转账”“钓鱼邮件”等高发骗局。天津某信息技术公司的财务主管王女士表示,电影中的伪造指令情节与她日常遇到的诈骗邮件高度相似,“以后必须严格执行双人复核、电话回拨,绝不能大意。”

社区联动的“最后一百米”。针对社区中的“一老一少”群体,金城银行联合响螺湾派出所,将“金融服务流动站”开进多个社区,民警与银行员工共同现场讲解“保健品免费试用”“AI换脸冒充亲人”等新骗局,并手把手教学“一看二问三挂断”反诈口诀。一周时间内,活动覆盖居民超6200人次,有效提升了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和青少年的防诈“免疫力”。

本次活动中,金城银行紧紧围绕“风险提示送上门”的核心理念,通过电影下乡、零食包标语、工地课堂、企业指南等多元形式,实现金融教育从“被动接收”到“主动贴近”、从“单向传播”到“双向互动”的转变。不仅普及了金融基础知识,帮助消费者理性选择产品、识别营销误导、防范非法中介,也进一步弘扬了诚信守约的金融文化,展现出金融机构的服务温度与社会担当。

未来,金城银行将继续深化金融教育下沉工作,持续探索更多贴近民生、直达群众的宣教模式,推动金融知识普及常态化、长效化,以实际行动助力构建和谐、安全、健康的金融环境,让金融服务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