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行业调整期 广发信用卡“深水区”攻坚
在不良率攀升、息差收窄的行业困局中, 广发信用卡向变革要效益的实践,为信用卡行业提供了从规模驱动转向质量驱动的范本。
中国信用卡行业正经历一场步入“深水区”的深刻重构。随着全国信用卡发卡量连续9个季度下降,从巅峰时期的8.07亿张至2024年年末的7.27亿张,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达1239亿元,行业集体步入存量博弈与风险暴露并行的阵痛期。
数据显示,多家信用卡贷款占比普遍大幅滑落,部分区域性银行不良率甚至突破3%。在这场由市场饱和、监管清虚、宏观环境共同催化的行业改革中,转型成为行业最强呼声。广发信用卡以“三优三进”战略为锚点,在守住用户基本盘的基础之上,实现年活跃用户大幅增长、不良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调整期的分化与抉择
信用卡行业告别“跑马圈地”的时代,全行业结构性矛盾逐渐爆发:消费动能待培养、睡眠卡清理导致的规模收缩等。当下的信用卡行业既要控风险,又要寻找增长空间。各家银行卡中心根据自身资源和市场环境,采取了不同的战略路径,形成了明显的分化趋势。
从卡量最高峰到去年年底的最新值,全行业减少了8000万张信用卡。这一现象被众多方面冠以“消失的8000万张信用卡”。实际上,数字背后并非简单的收缩,而是以经营管理以及权益体系调整来重构资源配置逻辑,即调整营销阵线、整合权益配置、压缩隐性成本,将有限资源聚焦于优质客户的深度经营。
对广发信用卡而言,调优结构、主动收缩之路早已开始。广发信用卡选择以“优风控、优客户、优管理”重构底层逻辑筑牢根基,以“进融合、进协同、进服务”增强动能以破局新的发展阶段。通过发展模式转变与经营管理变革,推进信用卡业务融入大零售发展格局,打下了稳的基础,形成了进的态势。
“无人区”的融合与探索
面对行业调整中各种方向的分歧,广发信用卡以“进融合”为核心,推动信用卡业务与财富管理、私人银行、储蓄、理财等零售板块深度融合,推动臻瑞系列高端卡以及周五臻选活动成为这一战略的标杆性载体。该系列产品及活动通过AUM联动年费减免、卡版定制、高端餐饮权益等设计,将信用卡从支付工具升级为连接消费与资产管理的桥梁。
例如,广发借记卡的持卡人可凭资产规模享受米其林餐厅优先预订、机场贵宾厅等优享权益。“周五臻选”品牌活动聚焦中高端餐饮赛道,通过打造全新的品质消费场景,携手全国47城数百家品质餐饮名店推出大额优惠,实现翻倍让利。此外,渠道、产品、权益、服务、平台等一系列融合探索,构建出了信用卡高质量客户服务体系,实现了全年卡贷联动累计拨贷同比大幅提升。
传统信用卡业务依赖利息与手续费收入,而广发信用卡将单一信贷产品转化为综合金融服务入口,通过高净值客户的黏性,为财私、零售业务导流。数据显示,信用卡与零售、财私业务联动后,高净值客户人均资产贡献得以持续提升,印证了生态化服务对客群质量的优化效应。
“深水区”的风险与出路
尽管新的发展模式初见成效,但广发信用卡仍需直面行业共性难题。2024年,广发信用卡透支贷款余额、交易总量等均有所下降,不良率也略有升高。分析指出,作为行业过往发展平稳的机构,广发信用卡在2024年遇到的挑战充分折射出整个行业所面临的风险压力。
广发信用卡以“优风控、优客户、优管理”为核心,构建抵御风险的屏障。依托线上支付生态广泛布局与线下真实消费深耕的场景经营驱动,在服务“扩内需、促消费”政策中优化交易结构,将信贷资源向新消费领域和经济韧性区域倾斜,发力布局低风险优质资产,全力做大优质底盘。数据表明,2024年广发信用卡场景分期余额较当年年初实现大幅增长,高风险资产规模同比快速下降,资产组合抗周期波动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在行业普遍陷入“收缩保安全”的被动局面时,广发信用卡通过主动优化,实现风险与增长的动态平衡——既以客群管理筑牢安全底线,又以场景创新和政策响应打开价值空间,更以资产组合优化提升抗周期能力。在不良率攀升、息差收窄的行业困局中, 广发信用卡向变革要效益的实践,为信用卡行业提供了从规模驱动转向质量驱动的范本。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