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未来医疗100强榜单发布:立足当下,突破创新临界点

动脉网
2025-05-10 15:18:29
来源: 动脉网
本次发布的《2025未来医疗100强企业成长性报告》,则不仅记录了这一年来的创新突破,更试图揭示临界点背后的产业规律。

图源:动脉网

在物理学中,临界点预示着物质状态的质变——水在0℃凝结成冰,在100℃沸腾为汽,微小的能量变化便能引发完全不同的相态。2024-2025年的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正处在这样一个充满张力的临界时刻:一面是资本市场的寒意与盈利压力,另一面却是创新力量的蓬勃生长与全球突破。

过去的一年挑战重重,我国医疗健康产业却依然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创新答卷:43款国产创新药、66款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创造了历史新高;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总额实现新突破,在全球医药创新版图上刻下了鲜明的中国印记。更值得关注的是,产业协作的密度显著提升,跨领域技术融合加速,创新生态正在重构中焕发活力。

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无数医疗创新者在临界点的坚守与突破。当传统模式面临挑战时,真正的创新者正在积蓄能量:他们或是深耕底层技术,突破“卡脖子”瓶颈;或是重构商业模式,开辟支付新路径;或是拥抱全球化,将中国方案推向世界舞台。这些微小的、分散的突破,正悄然推动着整个产业向新质态跃迁。

2025VBEF未来医疗医药100强展会以“THE NOW临界点”为主题,诠释临界点“冰与火”并存的特征,并见证那些敢于立足当下、突破界限的先行者。而本次发布的《2025未来医疗100强企业成长性报告》,则不仅记录了这一年来的创新突破,更试图揭示临界点背后的产业规律。

2025未来医疗100强主榜

本排行榜面向医疗健康领域非上市企业展开。榜单以VB100价值评估模型为基础,通过企业自主申报、VB100评审会评审、支持机构交叉评审、专家委员会终审的流程,从四大领域(创新器械与智能制造/创新医药与生物制品/医疗与健康创新服务/医疗健康产业链服务)中分别评选出估值排名TOP100的创新企业。估值之外,将补充调研候选企业在人力资源、知识资源、重要合作伙伴资源、市场表现四大一级指标,共17项二级指标数据上的成长性与年度表现。

上市企业创新力排行榜

本排行榜面向医疗健康领域上市企业展开。榜单围绕企业市值及年度增幅、营收及年度增幅、研发费用及年度增幅6大关键指标构建评估模型,期望通过数据透视企业资本价值与战略创新力、市场价值与商业创新力、技术价值与产品创新力,深入剖析企业的创新价值与增长态势,挖掘出在创新驱动下,具备高创新力和强劲增长表现的标杆企业。

未来医疗100强创新奖

本创新奖面向医疗健康领域的机构、企业、园区、人物、产品展开评选。奖项重点考察候选机构、候选企业、候选园区、候选产品在评审期内的年度价值表现与创新突破情况;重点考察候选人物在评审期内的个人年度领导表现、产业影响力、知名度、洞察力等多个维度。

报告发布

动脉网未来医疗100强每年都会根据当年的未来医疗100强榜推出百强企业成长性报告。在2025年未来医疗100强大会召开之际,再次推出《2025未来医疗100强企业成长性分析报告》,全面分析中国创新器械与智能制造榜TOP100、中国创新医药与生物制品榜TOP100、中国医疗与健康创新服务榜TOP100、中国医疗健康产业链服务榜TOP100四大主榜企业相关数据。我们期望借助于对每年未来医疗100强榜上榜企业的多维分析,总结企业成长规律和产业变化趋势,为医疗健康企业和创业者提供参考借鉴。

本届4张主榜单,共计400家企业上榜,总估值约为1.14万亿元,总平均估值同比下降约9.9%。和历届榜单情况类似,85%的上榜企业估值集中于10-60亿元区间,构成大健康产业非上市公司主要群体。另外,共有11家企业估值突破百亿,2家企业估值在200亿元以上,估值排名TOP10企业估值均值达144.47亿元。

北京、上海区位优势明显,持续蝉联上榜企业驻地排名TOP2。产业集群已成区域发展新引擎,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地区仍为大健康企业成长沃土。深圳、杭州为大健康企业驻地第二梯队,广州、苏州为大健康企业驻地第三梯队。以成都市为核心的西部经济圈大健康产业正在快速崛起,为医疗健康企业西部聚集高地。

上榜企业融资轮次整体较去年更靠后,多处于B轮、C轮系列。其中,B轮系列企业数量最多,达到133家,其次是C轮系列企业,共有97家。值得关注的是,与去年不同的是,A轮系列反超D轮及以后的上榜企业数量成为第三。说明即便投资整体遇冷,技术平台、产品过硬,且具备商业化前景的初创企业依然具有竞争力。

共有14家独角兽企业,另有5家独角兽估值企业。78.57%的独角兽(估值)企业融资轮次在C轮及以后,蝉联去年和今年的独角兽(估值)企业多分布医学影像、AI药物研发、细胞基因治疗、专科连锁医院、研发制造外包领域。

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上榜企业最多,北京的独角兽企业最多。深圳在创新器械与智能制造上榜企业数量和第一名差距缩小;苏州在创新医药与生物制品领域上榜企业数量排名第二、连续平均估值最高;杭州上榜企业总数排名第三,发展较均衡。

创新器械与智能制造上榜企业融资轮次最靠后,总估值较去年有所增加,彰显了行业韧性。上榜企业多集中在影像和治疗设备、心血管高值耗材、手术机器人、IVD等热门赛道,同时,热门大赛道中的细分蓝海赛道受到关注。

创新医药和生物制品榜单企业变化最大。当前国内医药产业正经历结构性变革,带来新增长点的同时,也面临不小的挑战。本届创新医药与生物制品榜上榜企业中,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率先出海的中国创新医药企业开始崭露头角,但在估值方面则持续保持谨慎。

创新药研发领域资本市场的冷静最直接影响到供应链行业。但总体而言,上游供应链项目依然具有投资风险相对较低、投资周期相对较短、行业进入门槛相对较高、市场空间可观等特点。

完整报告请扫描以下二维码获取:

获取完整100强榜单:https://mp.weixin.qq.com/s/xDG_lXy_FajV9Q_M7s9lIQ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商业航天,如何成为驱动新质生产力的增长引擎?
腾讯发布星脉网络2.0,让AI大模型训练效率提升20%
国潮文化引领品牌创新,卡游携国风新品亮相中国品牌日
凌雄科技集团华中总部落成三周年 持续推动数字化建设成果落地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