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冲突中的东方智慧:解码中美博弈下的企业生存法则

2025-04-28 22:39:50

4月26-27日,“中美博弈与中国企业家”论坛暨金融哲学班18期开学典礼在广东珠海成功举办。多位经济学、历史、政治研究专家教授和科技、金融、制造、文化等多行业领军企业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企业如何在关税风波下破局前行。

4月初,美国对外宣布实施所谓“对等关税”计划,挑起全球范围贸易战。这既违背市场经济规律,更与多边主义背道而驰。全球贸易格局突变的背景下,中国经济面临着出口下降与就业压力等问题,寻求市场多元化与内需推动变得尤为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广东对美出口额达9000多亿元,尤其电子、家电、服装等产业将会在关税冲突中受到较大影响。广东省工商联宣传调研部有关人员参加活动,现场了解企业面临的难题,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在论坛上,博研哲学商学院院长、广东省工商联十二届执委、法国克莱蒙商学院客座教授徐晓良深度解析了中美博弈下的世界秩序。他从国际条约基石谈起,从威斯特伐利亚到凡尔赛,探索国际秩序演变的密码。

在中美关系复杂多变的当下,借鉴历史条约的智慧,对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至关重要。徐晓良以独到视角,剖析国际条约对全球秩序的深远影响,探讨中美如何在尊重主权、平衡力量与合作共赢中找到新的平衡点。

野村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以《G2博弈与中国经济突围》为题,从二战后国际秩序重建到雷曼危机余波,从特朗普2.0政策到后疫情时代,层层剖析美国经济的深层矛盾,揭示其全球博弈中的收益与代价。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郝雨凡带来《特朗普政府对世界秩序和中美关系的影响》专题讲座。他认为,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变化为何引发国际局势动荡?从“扩张型孤立主义”到“反全球化策略”,从科技封锁到贸易保护主义,郝教授将深度剖析特朗普政策背后的深层逻辑,揭示其对全球贸易体系和中美关系的深远影响。


关税风波下,首当其冲的企业家们也提供了自己的见解。

西尼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黄伟华已经深耕电梯行业三十多年。在他看来,房地产其实是中国经济在过去一段时间发展的压舱石,在未来也将止跌回稳。如今,电梯行业不仅仅依赖新房,也已经全面投入内循环中,家装电梯、更新改造电梯、别墅电梯,这些都将是企业新的增长点。

“除了美国,全球电梯制造产业90%在中国,所以开拓国外市场是很有空间的。我认为,未来中国在海外的输出不仅仅是制造业,还可以更多地把中国制造的产业链、管理文化都输出到国外,这是未来更多机会点所在。”黄伟华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中国有着广阔市场和消费基础,不少企业家认为,外部冲击改变不了中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稳固态势。

来自佛山的德玛仕智能厨房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正祥谈到,关税战只会是短期的影响,长期来看,其他国家一定还需要中国制造的产品。

黄正祥的企业从做厨具单品起家,在2021年转型做单位厨房的整体解决方案,这一赛道瞄准用户痛点,竞争相对不“卷”。“我们未来是一定会考虑出海的。我认为,我们企业就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情,把产品和服务做到极致,就不怕任何对手。”

在广州从事服装行业的徐敏感受到了更明显的变化,她的企业主营面辅料的供应链和成衣团体定制,主要出口欧美。“其实从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始,对我们的影响就发生了,做贸易出口的门槛在不断加高。因此在两三年前,我们果断地开拓了国内市场。”

提前布局让徐敏的企业在此次关税战中得以平稳过度,但从事服装行业十多年,她也深刻感受到了国内外市场的变化。“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现在的信息化太透明了。比如在报价上,以前的外国客商都得飞过来参加展会,匹配适合他的供应商,一旦开始合作,生产销售是相对长期且稳定的。但现在打开跨境平台就是各种企业,各家企业只能在报价中来竞争,利润空间持续压缩,从之前的30%左右的利润率,到现在可能只剩下几个点。”

相比关税战,更让徐敏担心的外部冲击传导到国内后,由于整体经济低迷导致居民消费的收缩。“我们现在要考虑的就是活下去,有些订单哪怕利润少一些,不赚钱也会先接,至少保障员工的工资能发出来,不裁员。后续再慢慢克服困难,等待转机。”

此次论坛不仅为中美博弈背景下的企业发展提供了多维度的思考框架,更展现出中国企业家在变局中的战略定力。历史经验表明,贸易壁垒终将被市场规律消解,当下更需以制度创新激活内需市场,以技术突破构建产业护城河。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