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理念盛行,闲置经济迎机遇,45岁是情绪消费分水岭

张德荣
2025-04-21 11:22:26
来源: 消费者报道
《2025放心消费报告》第二篇

在消费市场不断变革的背景下,什么样的产品理念能够提升消费者的好感度?消费者又热衷于通过消费获取怎样的情绪价值?为准确把握当前消费市场的动态变化,深入洞察消费者的消费理念、行为模式和潜在需求,进而精准捕捉2025年消费新趋势,《消费者报道》在消费提振政策密集出台的重要窗口期,开展了一项全国性消费调研。本次调研采用科学的抽样方法,广泛覆盖全国不同年龄层、性别、地域及收入水平的消费群体,最终回收有效问卷1008份,为准确研判消费市场走势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撑。

调研数据表明,绿色消费已成为新的消费增长点,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表示愿意长期投身于绿色消费行列。此外,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文旅消费成为了承载情绪价值的重要领域。

五类商品在绿色消费领域有较大发展潜力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随着绿色低碳理念的逐步兴起,绿色消费成为了新的消费增长点。绿色消费是指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导向,在消费过程中优先选择对生态环境友好、资源利用率高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减少过度消费和浪费行为的可持续消费模式。

《消费者报道》调研数据显示,55.5%的受访者持有“尽量选购绿色环保产品”的绿色消费观念。有46.0%的受访者认为绿色、环保、健康等产品设计理念会提升他们的消费好感度。从更深的层面去理解,消费好感源于绿色消费对生活产生正面影响。71.8%的受访者表示绿色消费对环境友好,66.2%的受访者表示绿色消费减少了资源浪费。

尽管部分绿色产品采用更环保的原材料、更先进且对环境友好的生产工艺,致使其价格较普通款高出一定比例,但仍有近八成受访者表达了愿意长期投身绿色消费的意愿。有67.4%的受访者愿意为绿色产品或服务支付更多的钱,他们认可绿色产品背后所蕴含的价值以及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从新能源汽车到绿色智能家电,从绿色养生到低碳出行,从闲置交易到以旧换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通过购买绿色产品来践行绿色消费。调研数据显示,67.6%的受访者选择购买能耗低的产品,55.8%的受访者购买智能设备优化能耗,43.8%的受访者选择购买对人体健康有益的产品。

部分商品类别在绿色消费领域里展现出较大的发展潜力。根据受访者的表态,家用电器以54.9%的占比位居首位,这得益于消费者对节能、环保家电产品的强烈需求。食品饮料紧随其后,占比达到51.1%,消费者愈发关注食品的源头生产,有机、绿色的食品饮料成为市场新宠。手机数码也不容小觑,占比为41.8%,消费者对兼具高性能与环保材质的手机数码产品需求大增。汽车领域同样在绿色消费浪潮中表现突出,占比40.3%,新能源汽车凭借其低排放、节能的特性,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方式。生活家居类以38.0%的占比排在第五,环保材质的家具、可降解的家居用品,契合了人们对绿色生活环境的追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也提出了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当中指出积极扩大绿色消费,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地区通过发放消费券、绿色积分等途径,鼓励企业采取“以旧换新”等方式,引导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开展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节水器具、节能灶具、绿色建材下乡活动。

实际上,“换新”的不仅是产品,还有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以家用电器为例,以旧换新政策规定只有达到二级能效/水效以上才能享受补贴,其中一级能效/水效最高可享20%的补贴,其目的就是鼓励绿色消费,让更多的家电企业着力提高产品能效水效。数据显示,超过八成受访者会优先选择一级能效/水效的家电。

据国家节能中心预计,2024年更换的高效能家电将推动全社会每年节电100亿千瓦时以上。

同时,全国多地纷纷推出新能源汽车优惠补贴政策,这也为新能源汽车带来更多的潜在消费群体。数据显示,60.6%的受访者认为政策补贴和优惠是新能源汽车的优势,仅次于减少碳排放(67.3%)和用车成本低(66.7%)。

在绿色消费理念普及与大规模消费品换新政策推动的双重作用下,中国闲置经济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闲置物品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呈现出"供需两旺”“模式创新”“政策助力”三大特征。

调研数据显示,超过六成受访者愿意使用租赁平台。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我国新租赁市场规模将在2026年突破2000亿元。另外,在自用情况下,二手商品类别接受度超过30%的分别有家用电器(47.7%)、手机数码(39.0%)、汽车(32.4%)。

值得关注的是,《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也给绿色消费给予了更多支持。当中明确落实大宗消费更新升级行动,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指出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地方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推动汽车、家电、家装等大宗耐用消费品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支持换购合格安全的电动自行车,实施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3类数码产品购新补贴。推动二手商品流通试点建设,培育多元化二手商品流通主体,创新二手商品流通方式。

消费者热衷用文旅消费收获情绪价值

情绪消费是指消费者为满足自身的情感需求、获取心理慰藉或实现社交认同而进行的消费行为,其本质是通过购买商品或服务,索要情绪价值,而非单纯满足功能性需求。情绪价值创造爆发性增长点,由情绪价值驱动的情绪消费能在短时间内为市场带来广阔的增长空间。

结合年龄维度和情绪消费意愿去分析,45岁会是情绪消费的一个分水岭。《消费者报道》调研数据显示,45岁以下的三个年龄群体中,选择愿意为提供情绪价值的产品支付更多的钱的占比分别为64.6%、67.8%和 60.4%,均远高于45岁以上两个年龄群体的39.0%和38.1%。中青年群体更愿意参与情绪消费。

在多元化的消费环境下,情绪消费所产生的正面影响逐渐凸显。从受访者的表态来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增加生活幸福感”“带来即时满足感,缓解压力和焦虑”以及“促进社交”。

超过半数消费者通过文体、娱乐、旅游消费收获情绪价值。文旅消费成为了承载情绪价值的重要领域。反过来,情绪消费又重塑了文旅产业逻辑。《消费者报道》注意到在Z世代主导的体验经济浪潮下,城市文旅正经历着从“观光打卡”到“情绪疗愈”的突破性变革。

据文旅部统计,2024年国内出游人次为56.15亿,同比增长14.8%;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为5.75万亿元,同比增长17.1%。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测算,2024年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为48.84万场,同比增长10.85%;票房收入579.54亿元,同比增长15.37%。数据间接放映出国内情绪消费需求旺盛。

值得关注的是,《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也给文旅消费给予了更多支持,当中明确落实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扩大文体旅游消费,指出深化线上线下、商旅文体健多业态消费融合,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支持旅游景区景点、文博单位拓展服务项目,合理延长经营时间,扩大接待规模。支持各地增加优质运动项目和特色体育赛事供给。优化营业性演出、体育赛事和各类大型群众性活动审批流程,安全可控提高可售(发)票数量,严格落实巡演项目首演地内容审核负责制,推行“一次审批、全国巡演”。

下期,我们将在《2025放心消费报告》中为你分享消费维权的最新动向以及营造放心消费环境的有力举措,期待你的持续关注!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睿昂基因2024年经营稳健: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33%,研发占比超25%
LPR报价连续6个月维持不变,释放什么信号?
2024业绩走低后 华致酒行的新举措与新打法
威士顿“60后”创始人离婚,前妻分走超9亿元,公司常年与“烟草系”做生意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