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方”变“战友”:车企自研潮下,供应商如何逆转战局?

赵昱
2025-04-01 17:05:05
来源: 时代周报
供应商在专研技术的同时,更注重与车企的深度协同。

年内,车企自研技术的密集落地再度引发行业对整车厂与供应商协同关系变革的深度思考。

3月29日,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宣布,蔚来旗下行政轿车ET9正式开始交付,其量产搭载自研的车规级5纳米高阶智驾芯片神玑NX9031和满血版整车全域操作系统Sky·OS天枢具备对行业开放的能力,如同充换电技术一样,”我们投了那么多钱建充电网络,从一开始就是给行业用的。”

在今年的百人会论坛上,理想汽车CEO李想也表示,此前理想汽车正式宣布开源的自研汽车操作系统“理想星环OS”,预计4月底可以看到开源成果。该系统具备适配灵活、性能强劲、成本可控及安全性高等优势,其开源将为行业提供可复用的技术底座。

随着越来越多车企在智能驾驶系统、芯片、动力电池等领域展开技术自研,供应商的角色从传统的“方案交付者”逐步转向“技术赋能者”。这一转变并非简单的角色变化,而是行业竞争加剧之下,车企与供应商之间的协作关系的深层次变革——从单一的“供需合作”升级为“生态共建”,协作深度显著加强。

尽管车企与供应商还在不断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但二者协作关系的深度变革与技术协同的持续推进,正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重塑汽车产业的价值分配体系。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现场(图源:时代周报记者摄)

反客为主?车企要掌握核心竞争力

智能化配置尤其是高阶智驾能力,既是新势力车企打造差异化用户体验的核心切入点,也是其构建技术壁垒的关键,正成为AI浪潮之下车企竞逐的新赛道。

作为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先行者,2024年8月,小鹏汽车宣布,其自研的高性能芯片“图灵”流片成功。据悉,这颗被小鹏汽车称为“全球首颗AI芯片”的产品专为L4级自动驾驶设计,集成了40核处理器、2个独立的图像信号处理器(ISP)以及2个神经网络处理单元(NPU),支持本地运行最高30B参数的大模型,可同时应用在AI汽车、AI机器人和飞行汽车上。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在今年3月举办的2024年业绩电话会上提到,小鹏汽车会在年内规模量产图灵芯片。

在自研操作系统的基础上,自去年起,理想汽车先后全量推送行业首创的端到端+VLM(视觉语言模型)双系统智能驾驶、车位到车位智能驾驶等功能,并计划于年内发布下一代自动驾驶架构MindVLA(结合了视觉/语言/动作的多模态大模型)。李想在社交媒体平台发文称,MindVLA将空间智能、语言智能和行为智能统一在一个模型里,让自动驾驶拥有感知、思考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是理想汽车通往L4路上最重要的一步。

当新势力们在自主创新之路上越行越远时,传统车企也加快了技术自研的步伐。

早在2022年,上汽集团就推出了智能车全栈技术解决方案——上汽零束银河全栈1.0,将分布式电子电气架构升级为“域集中”架构,重点攻关L2++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OTA。

现如今“银河”全栈智能车解决方案已迭代至3.0版本,形成了“中央集中式+区域控制”的架构,该版本也将于今年全面上车。据上汽集团介绍,3.0版本方案在推动整车降本的同时,还将支持L3级自动驾驶的落地。

今年2月6日,吉利汽车宣布,其自研的星睿大模型与DeepSeek-R1深度融合。吉利汽车将利用DeepSeek-R1模型对星睿车控FunctionCall大模型、汽车主动交互端侧大模型等进行蒸馏训练,使车辆智能化系统更加精准地理解用户的模糊意图。

东风旗下的岚图车型在智能化领域采取自研和合作互补的形式,在三电方面进行自研,在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技术上与华为进行合作。另外,比亚迪、长城汽车、广汽集团等车企还在电机电控、智能电四驱、固态电池等领域实现了阶段性突破。

见招拆招?供应商拆分多元合作模式

车企自研潮席卷之下,其与供应商的合作模式也得到了重塑。供应商在专研技术的同时,更注重与车企的深度协同,从单一技术提供者转变为场景化解决方案的共创者。

黑芝麻智能CMO杨宇欣在今年百人会论坛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产业越成熟,产业链内部的分工就越清晰。黑芝麻智能虽定位为芯片供应商,但公司在提供芯片、工具链、算法及全栈解决方案的同时,亦希望充分发挥芯片能力、完善底层软件和工具链以赋能车企,让车企有足够空间基于芯片做自研算法(尤其是高阶算法)差异化。

在他看来,车企和供应商的协作模式会向消费电子行业看齐,即芯片公司提供基础平台、终端厂商基于平台打造差异化体验。

卓驭科技AI首席技术官陈晓智也提及,卓驭科技坚持灵活多元的合作模式,可在硬件、软件、算法等全技术栈层面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例如,其既能够向需求方交付包含软硬件在内的一套完整的交钥匙方案,也可支持客户自主采购或研发硬件平台,其仅提供软件算法核心模块;针对具备自研能力的客户,卓驭科技还可通过工具链赋能或部分算法授权的方式,实现技术协同。

关于行业普遍关注的自研趋势,陈晓智认为,未来不同车企的自研比重将取决于其产品迭代能力,以及该项能力能否在智能化竞争中为其建立可持续优势。

在硬件核心部件领域同样呈现技术专业化分工趋势的背景下,作为国内头部激光雷达供应商,速腾聚创CEO邱纯潮指出,激光雷达行业的竞争本质已演变为芯片技术能力的比拼,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能否基于成熟技术平台,针对不同行业应用场景进行定制化开发,以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

他强调,当前行业不应局限于汽车领域的单一视角,而需从更广阔的应用场景出发,评估自主研发的必要性:若产品利润空间充足且具备规模化量产条件,企业可选择自研路径;反之,若缺乏规模效应与经济效益,依托外部成熟技术方案反而是更优选择。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2万亿城商行行长突然辞职!被传失联,曾任杭州工商信托“一把手”11年
深陷担保“泥潭”,东望时代半价“卖子”自救
22万户股民咋办?中航产融主动退市倒计时:三天成交91亿,上市12年首亏
券商薪酬大比拼:中信证券高管大降七成,仍居第二!这15家券商逆势涨薪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