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3亿!横店东磁再落子“渔光互补”光伏,公司回应:不会猛烈“加注”

雨辰
2025-02-06 20:06:05
来源: 时代周报
渔光互补光伏发电,是一门好生意吗?

图片来源:图虫

继抛出52.69亿投资计划一年后,横店东磁(002056.SZ)继续加码“渔光互补”光伏项目。

2月4日晚间,横店东磁公告称计划在江苏连云港投资建设东望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以下简称“东望项目”)和东赣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以下简称“东赣项目”),总投资约22.43亿元,投资主体分别为连云港赣榆东望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和连云港赣榆东赣光伏发电有限公司。

公告指出,两个项目均采用“渔光互补”模式,总装机容量达400MW,计划在开工后12个月内建成。其中,东望项目拟投资11.22亿元,东赣项目拟投资11.21亿元,投资回收期均约为11.13年。

横店东磁在公告中表示,此举符合其“电池组件一体化+适度参与下游电站开发”的战略定位。“若该项目顺利实施,有利于提升公司在集中式市场的装机规模和组件产品在终端的应用示范作用。”

这并不是横店东磁第一次布局“渔光互补”光伏。2024年年初,横店东磁曾宣布投资约52.69亿元在江苏连云港建设三个光伏发电项目,包括东尚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以下简称“东尚项目”)和东榆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达940MW。

2025年2月5日,时代周报记者致电横店东磁证券部,其工作人员表示,去年940MW项目已部分并网,其中东尚项目已经建成,并透露东尚项目投资主体已完成转让。

卖掉东尚项目背后

值得注意的是,考虑到光伏项目的高前期投入,东尚项目股权转让的实际盈利性仍需关注。

根据2024年1月的投资公告,东尚项目包括装机容量360MW和280MW的集中式光伏电站,预计总投资额为36.22亿元,资金来源为自筹资金,包括股东出资、股东借款及金融机构贷款等。

2024年12月,横店东磁称,将全资子公司连云港赣榆东尚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尚新能源”)100%股权以5亿元(最终以交割日净资产扣减期间发电收入为准)转让给了浙江新能(600032.SH),东尚项目的投资主体东尚光伏是东尚新能源旗下全资子公司。

2月6日,有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光伏电站建设时都是有银行融资的,收购时都是承债收购。“光伏电站出售利润并不固定,每个项目情况都不同,要根据买方收益率要求来测算。”上述业内人士进一步表示。

2月6日,横店东磁方面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东尚项目出售的定价符合买卖双方交易的商业实质,公司的财务状况相当不错,不会出现过低价格转让的情况。与此同时,公司电站采取“先开发后转让”模式,这个过程则需要较长时间。

东尚项目有多少利润暂不可知,不过横店东磁此前曾表示,若股权转让交易完成,预计将使公司2024年利润总额和现金流有所增加。

光伏营收占六成

虽然进军渔光互补领域时间并不长,但横店东磁在光伏行业已不是新手。

横店东磁创立于1980年,于2006年在深交所上市,2009年进军光伏产业。公司光伏产品主要包括标准化电池、组件及全黑组件、温室系统、防眩光、海漂、高透光、智能组件等系列差异化产品。

近年来,横店东磁的光伏业务营收占比稳步提升。自2021年起,该业务的营收比重已逾越整体营收的半数,达到50%以上。直至2024年上半年,光伏业务继续作为其主要的收入支柱,贡献了超过六成的营业收入。

图片来源:wind

近年来,横店东磁的财务表现,尤其是在光伏领域的布局也显露出行业共性挑战。

2024年前三季度,横店东磁整体实现营收135.81亿元,同比下降13.85%,实现归母净利润9.26亿元,同比下降43.89%。细分到光伏板块,2024年上半年,公司光伏业务收入58.96亿元,同比下降13.25%,但出货量逆势增长77.87%至8.1GW。

业内分析人士告诉时代周报,在光伏产业大洗牌期间,市场竞争激烈,头部企业往往会采取“以价换量”的策略,以争夺市场份额,确保其市场占有率。

“明年(2025年)出货目标朝20GW努力,但这个数据还不明朗,需考虑新市场增量和国内情况,具体市场分解四季度会更加明确些。”横店东磁相关高管在投资交流活动中如是说。

在电站方面,2024年年初,横店东磁公告拟斥资52.69亿元在江苏连云港投资建设三个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达940MW。截至2024年12月9日,横店东磁高管在投资交流互动中表示,“目前首批容量约500MW+已成功并网发电。”

横店东磁方面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500MW+的数据是截至12月初的,之后还有新的并网情况。”2024年初宣布的940MW发电项目计划在12个月内完成建设,所有项目都在按既定计划分期进行,并且有序推进。具体进度和相关数据因涉及信息披露的公开性和公正性,不便详细透露。

“渔光互补”模式引关注

横店东磁采用的“渔光互补”模式,正成为光伏行业探索的热门方向。

“这一模式能够高效利用土地和水利资源,同时兼顾渔业与清洁能源生产,符合当前政策鼓励方向。目前很多光伏企业都在向高效复合型光伏项目发展。”横店东磁方告诉时代周报。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国家电投、通威股份(600438.SH)等企业也在布局“渔光互补”光伏。比如,国家电投在黑龙江集贤县的150MW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约10.15亿元;通威股份南京市龙袍“渔光一体”项目等。

从经济性看,渔光互补具有“双重收益”。以横店东磁投资的项目为例,除6.97%的基础收益率外,水产养殖的附加收益可能进一步提升回报。但这一模式也存在高门槛,比如初始投资成本较普通光伏项目较高,且需兼顾光照、水质、养殖技术等复合管理难题。

同时,电价下调对光伏电站的投资收益影响较大。据索比光伏网的分析,当光伏标杆电价下调0.05元/千瓦时,项目的全投资内部收益率(IRR)可能会下降0.9%到1.4%,资本金内部收益率可能会下降3.3%到6.7%。对于“全额上网”模式的项目,这种影响更为显著,资本金收益率下降甚至可能高达10%。

横店东磁在公告亦提示风险:项目存在电价下调、并网容量不及预期导致投资收益下降等风险。如因国家或地方有关政策调整、项目审批等实施条件及融资环境发生变化,项目的实施可能存在顺延、变更、中止或终止的风险。

“对于横店东磁来说,光伏发电项目具有中短期的战略意义,后续我们还会根据市场发展情况适度参与多类型的‘光伏+’项目开发。既会考量经济性,也会关注政策变化。主要是轻资产运营,不会猛烈加注。”横店东磁方表示。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广汽换帅,冯兴亚接棒迎考
樊纲谈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传统产业内部兼并重组
大批买入资金被套?慈星股份跨界重组流产,市值单日蒸发超10亿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