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广东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5万亿,“五篇大文章”取得积极成效
7月31日,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召开2024年上半年广东省金融运行形势新闻发布会。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外汇局广东省分局紧扣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广东建设金融强省工作要求,精准有效落实稳健货币政策,保持全省信贷总量合理适度增长,持续优化信贷结构,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扎实推进金融政策落地见效,积极促进金融服务扩面提质,深化金融高水平开放,为广东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撑。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广东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5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本外币贷款增加1万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比重67.9%,地方政府债券净融资2906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8.8%,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1055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增量6.8%。
截至今年6月末,广东本外币贷款余额28.3万亿元,同比增长6.3%,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存款余额35.7万亿元,同比增长2.2%,主要是投资渠道更加多元化,购买长期国债和各种资管产品增多,存款分流较为明显。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在本次发布会上,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货币信贷管理处副处长陈瑞介绍了广东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推进的整体情况。
陈瑞介绍,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积极搭建金融五篇大文章“1+5”政策框架体系,制定印发《广东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三年专项行动计划》,系统谋划金融支持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揽子政策举措,共计140条。
“五篇大文章虽然是去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的,但相关工作其实我们一直在持续推进,并取得了积极成效。”陈瑞表示。
科技金融方面,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参与制定出台“科金15条”、建立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效果评估机制,优化完善科技金融政策体系、科技信贷评估体系,落实落细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推动科技与货币政策工具精准衔接。截至6月末,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2%,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6%。
绿色金融方面,推动将绿色金融写入国家部委出台的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等建设的指导意见,为绿色金融发展提供政策支撑;指导发行全国首单“两新”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推动完善绿色工具产品和服务创新。截至6月末,全省绿色贷款余额、绿色债券余额分别为3.6万亿元、148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6.7%、3.2%。
普惠金融方面,聚焦涉农、民营、小微、创业、助学、消费等经济结构和民生领域的薄弱环节,持续加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力度,推动提升融资对接服务效能。1-6月,全省累计发放普惠性质的再贷款、再贴现资金1089亿元。累计提供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激励资金30亿元。截至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4.6万亿元、同比增长14.3%。
养老金融方面,以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为抓手,推动金融机构开发差异化养老产业信贷产品和服务、积极探索“养老金融+”服务方案。截至目前,已推动金融机构发放首批符合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要求的贷款2140万元,筛选信贷支持普惠养老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并在全省推广。
数字金融方面,推进涉企数据要素跨区域共享和流动,创新推动数字赋能跨区融资经营。截至6月末,通过建设“珠三角征信链”平台,实现信用信息互通共享1.2亿条,累计促成授信15.8万户、金额8223亿元。推动金融机构应用“粤信融”平台海量数据服务融资授信,促进数据要素向生产要素转化,赋能银企对接。截至6月末,通过“粤信融”平台累计撮合融资超70万笔、金额2.5万亿元。
陈瑞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将继续强化纵横联动、工作督导、动态监测和总结宣传,推动辖内金融机构建立健全科技、绿色、普惠、养老金融组织体系和数字化转型,加大金融产品服务供给和创新力度,推动专项行动计划有序开展并贯彻落实,奋力书写新质生产力发展“广东答卷”。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