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送餐,未来已来?美团首条高校无人机外卖航线进清华

2023-12-25 09:58:11

12月19日,美团无人机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开通首条高校航线的配送服务。

当日深圳天气细雨,温度降至10℃左右,风力1级。美团工作人员现场操作下单,几分钟后,两杯咖啡已经由无人机携带配送,安静降落至清华大学深圳校区西门无人机降落点取餐柜内,取餐后咖啡还保持温热。

据美团方面介绍,该高校航线起飞点设置在距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2.6公里的西丽益田假日里商圈,饮品果汁、快餐、日料等成为该航线首批接入的商品,餐品打包后到送达一般仅需约6分钟。由于飞行过程由系统自主运行,所以配送时间误差可精确到秒。未来,美团无人机还计划引入烧腊、甜品、零食、日化用品等更多商品。

航线开通当日,美团机器人研究院学术年会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举办。会上,美团机器人研究院相关负责人首次公开介绍了研究院进展,并面向国内外高校学者发布了2024年课题合作计划,涉及具身智能、自动驾驶、机器人等领域。

外卖6分钟可到达

今年,美团无人机升级到第4代,4代无人机在安全范围内可载重2.5KG,可适应中雨、中雪等恶劣天气。

对于首条高校无人机配送航线的体验,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学生陈龙表示,“以前做实验经常要现场守着,点外卖遇到无法准时送达时,取餐就会很麻烦。无人机送得快让餐品的味道感觉也会更好一些,像鲜榨橙汁就不会有氧化的味道。并且有保温柜可暂存,取餐会更加灵活”。

据现场了解,清华大学与美团于2021年建立了数字生活联合研究院,双方始终保持着紧密合作。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党委书记武晓峰表示:“我们希望本次美团无人机进驻高校能够成为进一步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的积极尝试,激发学生们对于无人机、机器人科技的兴趣,老师们可以基于美团的科技零售场景开展学术研究,而美团则可以借助高校科研力量和场景需求,加速产品迭代,优化服务体验,最终实现‘以产助学’和‘以研促产’的良性互动,共同推动科技进步,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

美团无人机业务负责人、美团机器人研究院理事长毛一年认为:“外卖服务兴起于高校,能够为校内用户带来更好地外卖体验是公司长期追求的目标,未来希望能够把无人机配送服务带进更多高校,美团无人机致力于城市低空无人配送网络的建设,希望通过持续研发探索,处理好城市中心区域配送的复杂场景挑战,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品质的无人机配送服务。”

产学研合作加速低空经济

无人机进校园之际,美团机器人研究院学术年会也在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举办。

据毛一年介绍,过去一年研究院与南方科技大学、福建理工大学等高校学者的合作成果,相关研究获得机器人与自动化国际会议(简称ICRA)等机器人领域相关的国际学术会议收录。研究院还面向国内外高校学者发布了2024年课题合作计划,涉及机身智能、自动驾驶、自主导航等领域。

毛一年认为,机器人的发展将会走向更加智能化、通用化、自主化和协作化的方向。“它们将不再是过去大家所想象的简单机器工具,而是能够深度融入生活,帮助大家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伙伴。”

此外,首届低空经济智能飞行管理挑战赛获奖队伍也在与会期间进行专题分享。据悉,该项挑战赛由美团机器人研究院和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合办,邀请全球高校在校学生参与交流。

据现场介绍,国内外共有36所高校的71支队伍参赛,山东大学的“业余选手”队获得性能赛一等奖,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飞机不跟我作队”队与华南理工大学“SkyDance”队获得创意赛优胜奖。

毛一年表示,2024年,美团机器人研究院将继续举办挑战赛等活动,并将增设优秀学生奖学金、实习绿色通道等鼓励机制,以此为从事机器人方向研究的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研究环境。

与此同时,受益于深圳市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持续投入,美团无人机配送服务落地速度不断加快。

美团方面数据显示,自2017年启动无人机配送研究,通过6年的探索,美团已初步完成自主飞行无人机、智能化调度系统及高效率运营体系的研发建设工作。2021年初,美团无人机在深圳完成首个真实用户订单配送,截至2023年11月,在深圳等城市8个商圈开通22条航线,服务覆盖社区写字楼、景区、医院等多种场景,累计完成用户订单超21万单。

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发文称,要再次推广借鉴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其中“创新低空经济发展新机制”经验的具体做法包括了支持企业开展无人机末端智能配送、旅游景区航线、生物制剂运输服务等试点工作。

除无人机外,美团在自动配送车等机器人领域的探索也已取得较大进展。如自动配送车配送服务自2018年3月落地后,目前在雄安新区等国内多地完成了技术测试和试运营,并在北京、深圳等城市为100多个社区服务,自动驾驶里程占比超过99%。

对于美团未来在无人机方面的发展,毛一年表示:“美团有幸得到过科研院所、高校、商业伙伴等多方支持。未来,我们希望能更好助力各方力量的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通过创新驱动的组织整合,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创新技术从实验室到日常生活的步伐。”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