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展上新车越来越少,正经人谁还看燃油车?
燃油车真的不行了吗?
燃油车又双叒衰落了。
当多款新能源新车在本届广州车展吸睛无数时,燃油车的境况却略显落寞。广州车展官方数据显示,本届车展共有469辆新能源汽车展出,已经占据展车总量的近半壁江山。
首发亮相的新车方面,燃油车的数量也低于新能源汽车,而一些老牌的燃油“神车”也纷纷“触电”。即使是豪华品牌,也将新能源新车放在了展台的显眼位置,让自家的燃油新车也多少有点黯然失色。
我们不禁要问, 消费者要购买优质燃油车的选择会不会越来越少?
“躺赚”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加价提车、销售人员高高在上、“毛坯”内饰、功能配置减配……燃油车的神气仿佛只在昨天。然而,随着电动化进程的深入,这一切仿佛在一夜之间成为了过去。
本届广州车展,多款燃油车虽然在各车企的展台亮相,不过大部分都给新能源车型“让位”,被放置在展台的边缘位置,吸引的观众数量也不及自家的新能源“兄弟”。
如果说纯电、插混和增程之间的竞争还只是新能源的“内斗”,那么燃油车则需要面对新能源“三巨头”的多重压力,去打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战役。
销量榜中,燃油车的“铁王座”已经被新能源车抢去。在今年10月的销量榜前十名中,新能源汽车已经占据六个席位,曾经的销量冠军轩逸仅排在第十名,哈弗H6的销量也不足3万辆,与巅峰时期相去甚远。
可以看到,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强势,首先遭遇窘境的就是低价位的燃油车。无论是轿车还是SUV,10至20万元价位的车型,均要面对比亚迪秦、AION Y、银河L6、深蓝SL03等新能源汽车的竞争。
诚然,新能源汽车拥有政策支持和用车成本等方面的优势。不过,燃油车自身也并不争气。
此前,一汽丰田亚洲龙2.0L臻选版上市。发布会上,一汽丰田展示了新车的“五大杀手锏”,分别是真皮方向盘、真皮座椅、真皮档把、前排座椅电动可调和后排座椅6:4可倒,引发舆论争议。
然而,上述配置在目前市面上不少10万元价位的新能源汽车中均为全系标配。以中大型纯电SUV昊铂HT为例,后排天王椅、前排按摩座椅、电动遮阳帘等配置均是全系标配,而新车起售价仅为21.39万元。
除了上述功能配置,燃油车在智能驾驶和安全配置上同样总体落后于新能源汽车。当新能源汽车纷纷加码智驾方案、安全配置不断升级之时,不少燃油车的低配车型仍然只有2个安全气囊,主动安全功能更是少之又少。
▲捷途山海L9(《消费者报道》摄)
此外,一些原本被认为只能是燃油车、必须要发出引擎声的车型,如越野车等,也在走向电动化。方程豹豹5、坦克700 Hi4-T、捷途山海L9等多款新能源越野车悉数亮相,全方面围剿燃油车。
如此一来,当年轻人在购车时掌握更多话语权时,燃油车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中年人“最后的倔强”。
油电混合是唯一的出路?
面对销量颓势,传统车企积极自救,油电混合便是最直接的方法。
本届广州车展,第九代丰田凯美瑞首发亮相。作为燃油车时代的“神车”,凯美瑞率先开始了激进的变化,最新一代车型消了燃油版本,只保留油电混合车型,并推出插混车型,而一汽丰田普拉多也不提供燃油车型,只提供油电混合车型。
对于丰田和本田而言,油电混合并非新鲜事物。除了凯美瑞,丰田汉兰达、丰田威兰达、本田皓影、本田思域等热门车型均有油电混合版本供消费者选择,均是购买油电混合车型的首选。
▲一汽丰田普拉多(《消费者报道》摄)
除了“两田”这样的油电混合领导者,五菱、哈弗、长安等自主品牌也布局多款油电混合车型,不过销量表现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油电混合并非单纯的“油改电”,而是完全不一样的动力系统和造车逻辑。
此外,在燃油车时代,自主品牌的车型更多地是作为合资车型的平替,荣放RAV4价格较高,不少消费者会转而选择哈弗H6;购买本田思域要超过15万元,那就转而选择名爵6。因此,当合资燃油车销量下挫时,自主品牌的燃油车也逐渐淡出消费者的购车选择范围。
退一步讲,既然作为合资车的平替,消费者对自主品牌汽车自然会带有更多的不信任和不认同,那么自主品牌的油电混合车型自然也更难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马自达CX-50行也混动版(《消费者报道》摄)
此外,油电混合还要面临插混和增程车型的竞争。与后者相比,油电混合车型不能充电,高速行驶时油耗相对较高,总体售价也偏高,加上比亚迪、理想、问界等品牌的混动车型的销量不断走高,油电混合车型要面对的压力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在高端市场和性能车市场,相关细分市场也已经开始出现新能源车型,豪华燃油车也会面临高端新能源车带来的竞争压力。
不过,虽然面对危机,燃油车并非一蹶不振。当国家政策发生变化、电费上涨、新能源车企营收承压等情况开始出现,新能源汽车同样会面临危机,燃油车咸鱼翻身并非痴人说梦。
毕竟,月销2万辆以上的燃油车型仍然还有很多。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