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隆基绿能李振国:诠释单晶硅执着,从“度电成本”到“零碳未来”
隆基绿能何以继续领先?
在隆基绿能(601012.SH)西安总部的展览馆里,陈列着一张股权证,上面印着“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字样,编号000086,票面金额人民币1万元,代表股份1万股。“算上十年的分红、送股、管理层股权激励,这张股权证已价值百万。”陪同的隆基绿能讲解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股权证 图源:时代周报记者拍摄
这张上市前对内部员工发行的股票,见证了隆基绿能的发展。
隆基绿能,创立于2000年,初始名字为西安新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裁李振国,一个号称“除了做单晶硅其他什么也不会”的男人,从“为了赚钱养家”到“要为世界气候变化做点什么”,凭借着对单晶硅的执着,带着这家公司一路前行。二十二年过去,隆基绿能成长为光伏行业的龙头企业,也是全球最大的单晶硅片制造商。
2022年季夏的一个早晨,在西安隆基绿能总部大楼里,李振国身着白底衬衣、黑色西装,接受时代周报记者独家专访。近100分钟的采访中,李振国不回避问题、不兜圈子。
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 图源:受访者提供
当被问及自己更想成为一名企业家还是科学家时,李振国并没有犹豫,脱口而出:“还是科学家。”的确,讲起技术的李振国滔滔不绝、情绪高涨,双手会不停地比划。
2020年,随着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一场新的能源革命正在到来。2022年5月16日,“隆基股份”变更为“隆基绿能”,名字变更背后,似乎体现出李振国更大的“野心”——从光伏龙头转型绿色能源龙头,旨在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绿色能源科技公司。
时代周报记者在西安采访中亦独家获悉,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与万科集团董事会名誉主席王石即将共同发起一场“碳中和行动”,以自身的影响力呼吁中国各行各业的企业都参与进来。“该行动旨在展示企业响应气候行动的坚定承诺,助力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如果成功,这将是中国首个由企业发起的、以企业为主体的跨行业”双碳“行动平台。”该行动筹备组负责人、万科名誉主席办公室主任王唯唯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
“没有故事的人”
2012年,隆基绿能在上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市值曾一度超过5000亿元,被资本市场称为“光伏茅”。其缔造者李振国,身价也水涨船高。2022年,李振国夫妇以820亿财富位列《2022家大业大酒·胡润全球富豪榜》第168名,此前,李振国四年蝉联陕西首富。
但李振国还是老样子。“没有老板架子,特别朴实。”隆基绿能品牌策划总监王火火与时代周报记者交谈时说到,李振国在生活上并没有变化,日常用度简单,吃饭不讲究,很多时候就是一碗面。
正如华为的员工总能在食堂碰见任正非一样,在隆基绿能总部的食堂里,也常常能看到总裁李振国、董事长钟宝申、副总裁李文学,亦或各个高管的身影。
“我刚来的时候,看到总裁排在队尾,就指给一个同事看,同事只应了一声,便转过头若无其事地继续打饭,丝毫没有要让的意思。”一位隆基绿能员工在食堂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而不远处的一张桌子上,董事长钟宝申正在和几个员工一起吃着陕西知名面食——蘸水面。
另一位隆基绿能的员工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公司在组织管理上,正在向华为学习。“老板觉得华为是很高效的公司,想做一个有成就的企业,大概就需要更朴实无华。”回观李振国的朴素,似乎也与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为人处世不谋而合。
隆基绿能崇尚简单不浮夸的文化,这与李振国的性格有关。在隆基绿能员工的眼中,李振国并没有太多故事。曾经有一次采访,需要整理李振国的创业艰辛故事,公关部问他有没有什么难忘的事情,他只是淡淡地表示,“记不起来有什么事,走过来了,也不觉得有多难了”。
对于李振国来说,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并没什么惊心动魄,哪怕是创业,以及后来的成功。“最开始创业,就是为了养家糊口,并没有什么宏大志向,而且之所以选择单晶硅作为创业的赛道,是因为除了单晶硅,我也不会做别的。”李振国坦言道。
1990年,李振国从兰大物理系半导体材料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华山半导体材料厂(国营741厂)工作。不过,“不安分”的他在两年后辞掉“铁饭碗”,先后成立过山西闻喜信达电子配件厂,和同学创办过抚顺隆基、盘下过西安理工大学工厂单晶基地等。
这段经历在李振国看来,也不过是因为当时的“铁饭碗”不景气了,为了赚钱养家,才选择下海经商。2000年创业时,李振国主营自己最熟悉的半导体级单晶硅材料开发、制造与销售。2004年,光伏产业风口吹起,本就是做硅材料的李振国也加入到行列之中。
2006年,西安新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隆基股份,“隆基”取自兰州大学老校长、著名教育学家江隆基之名。
西安隆基绿能总部大楼 图源:受访者提供
“分阶段来看,2006年之前我做单晶硅,是因为大学学的这个专业,第一份工作也是生产单晶硅;2006年到2014年,带领隆基做单晶硅,主要是站在技术的角度,考虑如何把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发一度电的平均成本)降下来。”
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理所当然。当被记者问到:“就没有什么特别惊心动魄的决定性转折发生吗?”李振国回答“没有”的口气依旧平淡,他甚至把这一切归功于自己乐观的性格,“周围的朋友都说,你李振国能从任何一件坏事里,找到它的积极因素。”
或许正是由于李振国的性格,隆基绿能的企业文化亦显得纯粹不复杂。
王火火表示,自己喜欢隆基绿能的开放、包容、平等的企业文化,这让她可以更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我的个性比较直接,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在公司内部我可以直接说出来,话里不隐藏别的意思,但可能在很多其他企业,这样不是特别好。”
2015年硕士毕业后,王火火作为管培生进入隆基绿能。她坦言:“其实当时拿到好几个offer,正在考虑的时候,隆基绿能人力资源部打来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入职,还说正在给员工统计端午福利,把我也报上了。我当时想,这个公司替员工考虑周到,应该不错,于是就来了。而且这一待就是7年。”
第一性原理
事实上,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李振国可谓是“闷声赚钱”。即使在坚持单晶硅路线最艰难的时期,李振国也觉得并不特别。“因为公司一直都是盈利的,所以我并没有感受到困境,只是一心想把单晶硅做好,因为我坚持认为,这就是正确的路线。”
关于坚持单晶硅的故事,李振国不只一次地讲起,而每一次他都会强调,“很多人觉得隆基绿能做单晶硅是赌对了,其实我们不是赌,而是通过第一性原理,在立足未来的基础之上,经过详细的计算和逻辑推理出来的。”
所谓“第一性原理”,是计算物理名词,指的是从头计算,不需要任何实验参数,只需要一些基本的物理常量,就可以得到体系基态的基本性质的原理。
在李振国看来,隆基绿能坚持的第一性原理,即刨根问底,找到事情最根本的逻辑。2006年,李振国很笃定,单晶硅将是未来度电成本降低的技术路线,这就是隆基绿能该坚持的光伏第一性原理。
在当时,水泥桩、支架、玻璃、边框等光伏产业链上的辅材,成本已经非常刚性,随着市场有些波动,但持续降本的空间很小,而光伏产业创新与发展的主航道,应该是聚焦电池转换效率提升、拓展光伏应用场景等。
彼时,国内光伏市场还在争夺多晶路线,在进行深入调研后,隆基绿能“逆流而上”,确立了单晶硅片的发展路线。“考虑降本增效,同样是大规模量产,单晶硅的电能转换效率会比多晶硅高1.5%-2%。”李振国谈到。
选择单晶路线,隆基绿能也曾有过“危机时刻”。王火火向时代周报记者讲述,2013年,隆基绿能虽然成为全球单晶硅片的老大,但彼时单晶市场的份额非常小。2014年底,中国单晶的份额甚至只有5%,“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
十年后,李振国的选择被证明是对的。单多晶的拉锯战,在2016年出现了实质性的转折点:单晶产品的市占率开始逐年上扬,市场局势被单晶阵营领头羊隆基绿能主推的一项名为“金刚线切割”的技术所改写。而隆基绿能的转折,也发生在“金刚线切割”上。
据隆基绿能测算,砂浆切割一吨硅棒,约耗材钢线、碳化硅、聚乙二醇各300斤,而金刚线切割,只40公斤金刚线就能抵消一切。不过,当时金刚线成本高,隆基绿能只能把金刚线切割出来的硅片按照砂浆切割的成本卖出。
起初的5个月,隆基绿能一直在“倒贴”。然而不到半年,金刚线切割的成本就降了下来。这个历史性突破不但填补上了隆基绿能的加工缺口,后面更是每年为整个光伏产业节省了120亿元左右。到今天,这个数字超过了400亿每年。
此后,随着多次拉晶、增大装料量、快速生长以及金刚线切割、薄片化等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单晶硅片生产成本大幅下。2019年,单晶产品的占有率首次超过了多晶硅,第一次实现了反超。李振国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成功实现了逆袭。
正是凭借对单晶硅的布局,2013年,隆基绿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级单晶硅片生产制造企业,并由此一步步壮大。
“保守”的隆基人
隆基绿能的保守与追求稳健,在行业内很出名。从近几年财报亦可以看出,隆基绿能的负债率一直保持在50%-60%的水平。李振国也在不同场合的演讲和采访中强调,公司账面现金要保持比较充裕的水平,才能应对这个世界的不确定性。
隆基绿能有两条“军规”非常著名,第一条是不领先不扩产,第二条是不卡脖子不介入。意思是说,只有在行业里做到领先了,公司才会考虑扩张;而只有在上下游被卡住,才会自己发展相关的产业。
不少人认为,这样稳健的风格,是源于李振国的性格。事实上,在隆基绿能员工看来,“振国总可能一天有10个点子”。而李振国本人,对自己的认识似乎更加清醒:“做企业,不能一个人说了算。否则,正确的决定会被很快执行,同样的,错误的决定也会被很快执行。”
这样的想法,正是源于李振国最初的“膨胀”。因为挣到钱了,他自信满满地为公司安排了好几个项目。结果,公司管理团队不完善,加上错误决策无人提醒,导致这些项目无一例外,全都失败了。
为了避免错误再次发生,他决定拉上大学校友钟宝申入伙,并且大方的把董事长的职位让出,自己则成为总裁,只负责重点事项、客户和市场;后来又拉上大学同学李文学,主管生产运营。
正是基于李振国的这种格局,在不少隆基绿能员工看来,李振国和钟宝申就像一对最佳拍档,配合默契,无往不胜,就此掀开了光伏行业的新篇章。
隆基绿能员工对时代周报记者介绍,董事长钟宝申是一个睿智、理性的人,在集团内主要负责战略和管理工作,而李振国则对技术更有热情,两个人形成了互补。
2008年,也正是钟宝申为隆基绿能设定了一个红线:“资产负债率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投资不能融资,因为它不能快速周转。这就要保证所有项目都是自己有钱把它投下来,不需要去借钱。”
在稳健之外,李振国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隆基绿能也是有进取心的。“对于不确定的方向,看清楚了再说。但确定技术方向是正确的时候,我们就要义无反顾地投入资源,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团队都要下定决心克服它。”
在成为光伏的龙头企业后,李振国把目光盯在了氢能的布局上。“在进行更进一步的社会脱碳时,氢能是不可或缺的二次能源形态。”李振国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中国近70%的能源消耗并非电力,所以只解决电力问题远远不够;另外,二氧化碳排放只有42%来自于电力,更多的排放来自别的领域,比如能源化工、钢铁冶炼、长距离运输、城市乘车等,要减少这些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则需要更高能量、密度的绿色能源——氢。
李振国认为,在风光平价趋势下,光伏发电成本下降,可再生能源通过电解制氢将成为最主要的制氢方式之一。可以说,“光伏+绿氢”是一个完美组合。
隆基绿能从2018年起就开始对氢能产业链进行战略研究、着手布局,2021年3月,西安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成立,正是基于对“绿电+绿氢”模式及未来市场前景的看好。截至2021年底,隆基氢能已经具备500MW电解水制氢设备的生产能力。
在李振国看来,所谓稳健,就是不挑战常识,按真正的科学态度对待事业,别试图以小博大和弯道超车。
这些年来,光伏行业跌宕起伏,从2011年欧盟、美国针对中国施行的“双反”(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到2018 年的“531 新政”等,各个环节的龙头均有过被“打下擂台”的现象,隆基绿能凭借着上述的态度走到了今天。
善意经济学
在隆基绿能展览馆里,有一个特殊的电子展板,上面分别列出了地球上各种能源所能提供的能量,包括潮汐、地热、水电、生物、石油、煤炭等。而根据数据显示,每年地球接收的太阳能大于地球上所有能量的总和。
西安隆基绿能展览馆 图源:时代周报记者拍摄
基于此,李振国坚定不移地认为,发展光伏不仅仅是一个产业,更是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大业。打开隆基绿能的官网,最醒目的一句话是——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太阳能科技公司。
2018年,李振国正在清华的一个企业家学者班上课。课程中,一位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前院长,也是一个物理学家,讲了一节课,题目为“2050年的地球”。受到课程启发,李振国开始思索新能源对于地球生态的修复作用。
李振国对时代周报记者回忆道,“整个课程中,这位80岁的老先生充满着对地球未来的担忧,并且认为过去100年人类对地球生态的破坏不可修复。所以在课堂上我跟老先生有互动交流,甚至有些争论,因为我认为他低估了光伏未来的作用。”
“全球正在从碳能源转向以光伏为代表的硅能源,光伏发电正承担起能源转型的重任,也将为全球实现碳中和提供支撑。”李振国对时代周报谈到,也是从那个时候起,他开始思考光伏对于保护生态多样性和修复地球生态的意义。
也就是在2018年,隆基绿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4上提出“Solar for Solar”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也正是那一年,隆基绿能发布了首份社会责任报告。
所谓“Solar for Solar”,李振国对时代周报记者解释,其根本理念就是用清洁能源制造出更多更便宜的清洁能源,“当光伏制造的全产业链,都能使用清洁能源驱动时,就可以实现‘零碳’生产。而以光伏发电驱动光伏产品制造的‘Solar for solar’模式,将进一步有效拓宽光伏发电的应用场景,推动光伏发电的更广泛使用。”
在李振国的规划里,可以利用光伏进行海水淡化、沙漠灌溉,起到绿化荒漠、提高植被覆盖率的作用。当地球70%荒漠变成绿洲时,就会吸收人类活动以来造成的所有碳排放,实现真正的负碳发展,最终使光伏起到修复地球生态的积极作用。
李振国认为,“善意经济学”是贯穿隆基绿能发展的理念。所谓“善意经济学”,即企业应该做对人类和地球有益处的事。企业的进步,除了获得商业成功之外,对社会作出贡献,也是一种成就感。致力于推动全社会的碳中和行动,已经成为其获取这种成就感的路径之一。
2019 年,隆基绿能加入CCCA 中国企业气候行动和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2020 年,隆基绿能成为唯一一家加入RE100、EP100、EV100 和科学碳目标(SBTi)的中国企业,并分别作出了相应的目标承诺;2021 年,隆基绿能启动了光伏行业首个“零碳工厂”建设,即2023 年将把保山隆基生产基地打造为隆基首个“零碳工厂”。
而2018年9月,由万科公益基金会、阿拉善基金会等数十家机构向工商企业、行业协会、环保公益组织、研究机构、媒体等社会各界联合发起中国企业气候行动,隆基绿能于2019年便加入这一行动。
网上曾流传一段视频,王石在一块光伏板上跳来跳去,在此之前,大众普遍认为,光伏板是很娇气的东西。这个事情发生在2021年,王石代表“企业气候行动”走访了隆基绿能,在与李振国的对话中,二人均认为,作为各自行业头部的企业,更应承担影响行业进步的责任与使命。
王石参观隆基绿能 图源:王石抖音账号截图
基于能源转型的大背景,2022年6月,隆基绿能中央研究院也正式投用。李振国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中央研究院的成立,可以让下一代光伏发电的转换效率变得更高,同时成本更低;在场景化应用方面,也可以建立起新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关于解决方案,李振国对时代周报记者坦言:“或许未来我们可以像IBM那样,从硬件转型到战略解决方案,但现在还不行,我们现在的目标,依然是设备提供商。”然而,即便李振国依然保持着谦虚谨慎的回答,但结合隆基改名为“隆基绿能”,业界似乎预见了其更大的布局。
挑战
在李振国眼里,寻求最低的度电成本,一直是未曾改变过的目标。这一点,李振国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也不断提及。如今,隆基绿能虽然已成为国内光伏产业龙头,但其要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
现下,产业成本过高便是其一。2021年,受国家“双碳”目标影响,新能源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一时间大量资本涌入光伏赛道,相关企业纷纷扩产,导致硅料价格大幅攀升。此外,行业发展瓶颈也已经到来。目前,弃光限电、政府补贴拖欠、技术革新以及融资难度大等问题纷至沓来。
发展至今,光伏行业已经经历过多次“洗礼”。在这里,无数造富神话曾经诞生,也有无数泡沫曾经破灭,而成败之间,隔着的是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
属于隆基绿能的高光时刻已然到来,等待李振国的下一个挑战是,领先者如何继续领先?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