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蓬:黑暗歌者唱响童谣
天花板上垂下一个个大尺码的“晴天娃娃”,表情随意涂抹,像大孩子的恶作剧。如果你更仔细一点,就会发现舞台背景的幕布上,贴满了几十只造型各异的手绘眼睛,其中一只瞳孔被挣破,冒头的小树苗正奋力生长。
第一个出场的是盲人歌手周云蓬。标志性的墨镜遮蔽他失明30年的双眼。握住别人的手,慢慢向舞台中央靠近的步伐,本身就像一个仪式。他说:“谢谢大家今晚选择了我们。”—同是这一晚,许巍演唱会在工人体育场举行。
用音乐照亮盲童的生活
一切始于2008年10月。有人愿意出资一万元,让周云蓬运作一个NGO计划。周云蓬想到了失明的孩子。
“中国有近百万失明的孩子,他们大多数不能上学读书,他们以最善良最安静的方式,散布在中国的各个角落。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里最沉默的人,他们中间很多人具有音乐天赋,音乐会重新开启他们生活的大门。”周云蓬在自己的豆瓣小组里写下了这段话。根据自己的经验,他觉得音乐是帮助盲童与外在世界交流、建立联系的最好方式之一,“没有几个盲童是不喜欢音乐的”。而广泛的阅读和音乐一样,能为长期在黑暗角落里、闭塞环境中成长的心灵,提供有效的校正和抚慰。
周云蓬回忆自己9岁失明后,最渴望得到的是一台有短波功能的收音机,而漂在北京的岁月,他最向往拥有一台具备语音提示功能、能自由阅读和写作的电脑,将心比心,“盲童跟世界交流的最大障碍是信息闭塞,他们最需要的,是获取信息的工具”。
“音乐照亮生活”计划开始招募志愿者,寻找贫困盲童,首先让大家知道他们在哪里,然后为他们购买需要的乐器、mp3播放器、读书机,甚至电脑阅读软件。这些工具,很多都是周云蓬自己这几年在用、感觉帮助很大的。
他们更需要一根盲杖
周云蓬想,怎么能让这个计划变得可持续,让一万块钱发挥最大的效力。他想到了录制一张公益性的童谣专辑,专辑不断销售,计划便可以持续更长时间。
联络歌手的过程很顺利,随着加入者越来越多,原计划的单CD、10首歌曲,扩充成了分量满满的双CD、26首歌曲。最特别的,是第26位歌者,12岁的藏族盲女嘎玛德庆。嘎玛德庆家在当雄,地震后失去了自家的房子,现在生活在拉萨市郊的一所特殊学校。在拉萨当瑜伽教练的志愿者刘芸,为“音乐照亮生活”寻找帮助对象时找到了她,并发现“这姑娘可会唱歌啦”。周云蓬心里一动:为什么不把嘎玛德庆的歌也收到专辑里来呢。没有任何配器,小姑娘空灵高远的声音歌唱着金色的山、金色的水、金色的树、金色的鸟,这张专辑的结尾,是一个看不见的孩子飞翔的想象。
想要当一名音乐教师的嘎玛德庆,得到了一部CD播放机,随之寄去的,还有周云蓬为她刻制的几张音乐光盘。
更让周云蓬印象深刻的,是另一个8岁的藏族盲童阿旺金巴。“我们问他最希望得到什么,他说想要一件新衣服。除了新衣服呢?他说那就要些好吃的吧。”周云蓬让妹妹给他买了一件羽绒马甲、一盒巧克力。回忆起孩子天真的回答他忍不住笑了:“什么能让他快乐,就给他什么。我不会要求受助的孩子给我回报,也不要求他们将来回报社会。”
专辑取名“红色推土机”也是周云蓬的主意,这是1970年代生人童年的一个集体意象,就像“绿皮火车”,至今顽固地留存在他的视觉记忆里。“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看推土机推土,感觉很有力量,推土机的履带就像坦克一样。另外还有一层意思:做事情要从基础开始做,先推土,我们帮助这些孩子也是一点一点来,不是很大的承诺。”
在专辑的扉页上,周云蓬写下了这些话:“我无法承诺为某个盲童带来一生的幸福,这个计划只是一声遥远的召唤,就像你不能送一个迷路的盲人回家,但可以找一根干净光滑的盲杖,交到他手中,路边的树、垃圾箱、风吹的方向、狗叫声、晚炊的香气,会引导他一路找回家门。”
想做这时代的“摇篮曲”
“其实公益的性质,并不妨碍专辑的质量。”周云蓬说,“过去我也想做童谣,我本意还是想做一张有趣的合辑,每个人唱一些好玩的儿歌,不是很感伤的路子。我希望这张CD有价值,它并不简单是一张公益性专辑,它也是2008年中国新民谣的一张集体照。”
周云蓬给朋友们的“问卷”很宽泛,可以翻唱也可以原创,只要是与孩子有关的歌,“童谣”的概念被无限扩展,让性格迥异的每个人都有创作的空间。最后大家交出的答卷天马行空,千差万别,其中三分之二是原创。
“跟孩子有关的歌,小河怎么给录了一首《老来难》?开始我觉得挺奇怪,后来想想,也对。”周云蓬说。
老来难,老来难,
少年莫把老人嫌。
当初只嫌别人老,
如今轮到我头前。
千般苦,万样难,
听我从头说一番。
耳聋难与人说话,
插七插八惹人嫌。
……
更奇怪的是与人乐队的《三个螃蟹》、顶楼马戏团主唱陆晨的《拖着陆晨跑的小毛驴》。这两首歌都改编自货真价实的儿歌,但演绎方式却极尽搞怪之能事,难怪有人评价说,是“既想保持格调纯洁又无法假装含情脉脉的戏谑之作”。
周云蓬说:“国内这十几年没出过什么好的童谣,儿歌处于一种‘荒凉’的境地。”事实上,今天我们怎样唱童谣,都成了一个问题。
诗人巫昂在《红色推土机》的内页文案中写:“我们迫切需要一些让新一代爸爸妈妈唱得出口的摇篮曲,我们也迫切需要一些让新新一代的宝宝们睡得着的摇篮曲,它不能太热闹,要有爱和温暖,当然,就功能而言,一定得催眠,宝宝们睡不好,长大脾气怎么会好?”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