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政府力推民机总装线建设,两大制造商却“打太极”,波音暗示需买更多飞机?

何铭亮
2025-02-14 17:52:41
来源: 时代财经
无论是波音抑或空客,在欧美之外建立新的民用飞机总装线均会非常谨慎。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推进飞机总装线项目已经成了莫迪政府的一个心结,但波音和空客这两大飞机制造商在最核心的民用飞机总装线上,都不约而同地打起了太极。

早在2023年3月,彼时的印度民航部长乔蒂拉迪蒂亚·辛迪亚曾表示,波音和空客在印度制造民用飞机的时代已经到来。2024年年初,印度总理莫迪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印度不必等待太久就能拥有在印度次大陆上设计和制造的波音飞机。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印度航空公司疯狂加码飞机订单,是飞机制造双雄订单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2023年全年,空客共斩获2319架新飞机订单,当年三笔最大单笔订单有两笔来自于印度靛蓝航空、印度航空,分别下单了500架、210架飞机;波音当年共斩获1456架新飞机订单,三笔最大订单之一来自印度航空(190架),该航司全年下单达到220架。

“市场在印度,产量在这里,工程人才也在这里。你就可以大胆尝试(开启总装线项目)。”辛迪亚2023年曾这样表示。

不过,尽管印度政府近年毫不掩饰对商用飞机总装线的渴望,但飞机制造商仍较为谨慎。

2月10日,波音印度和南亚总裁萨利尔·古普特在印度航空展期间对媒体表示,在任何地区设立总装线,均需要远大于印度市场当前的市场规模来支撑,“这需要比印度当前购买的飞机数量多得多的订单。”

有媒体解读称,波音此举是在暗示印度下更多订单以促使飞机总装线项目落地成为可能。

萨利尔·古普特还称,总装线项目能否落地仍要观察印度和印度周边市场的发展情况,逐步建立相应能力才能达到这一目标,他还提议印度政府出台激励措施降低资金成本,以帮助扩大航空航天供应链。

波音公司方面在今年2月也表示,商用飞机总装线需要的市场、飞机数量要远超过印度目前国防项目输出的飞机数量,“随着市场的发展,我们会在适当的时候继续评估联合开发和联合生产机会的可行性,确保我们拥有强大的生态系统来支持它们。”——依然未透露出很快将总装线落地印度的意愿。

但在当今供应链困局之下,飞机交付订单的提升依然存在困难。去年波音因舱门飞脱、罢工事件等影响飞机交付量大幅下降,而这也直接影响到印度航司加码订单的意愿。

2月12日,印度航空宣布推迟购买更多波音飞机,其首席执行官坎贝尔·威尔逊表示,在波音交付完毕积压订单之前,印度航空将不会做出任何新的(下单)承诺。

而无论是波音抑或空客,在欧美之外建立新的民用飞机总装线均会非常谨慎,目前也仅有空客在中国建立了天津总装线。不过,印度也并不算颗粒无收,除了民用飞机总装线之外,目前已与空客合作建立了军用总装线、直升机总装线。

2024年7月,在范堡罗国际航展上,空客与塔塔集团的子公司塔塔先进系统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塔塔公司”)正式签署在印度建立H125直升机总装线的合同。

同年10月,印度总理莫迪亲自为位于印度巴罗达市的空客C295军用运输机工厂揭幕,这是印度首条民用企业旗下的军用飞机总装线,由空客公司与塔塔公司合作开发。

彼时,空客全球CEO傅里率领法国代表团访问印度,100多位高级代表中包括总承包商、设备制造商、中小微型企业和初创企业等。但在相关会议中,讨论重点依然聚焦在扩大在印飞机供应链中的可能性,而当被问及民机总装线落地印度的进展时,傅里仅表示,“时机成熟时是可能的”。

傅里当时强调,印度(的制造能力)有助于消除当今环境下的供应链瓶颈,而不受总装线存在与否的限制,“实际上,如今的空客在总装线系统方面规模过大,而且我们不能再接受更多的订单,因为我们的订单已经排满了。”

2026年,空客天津第二总装线将建成投产,届时空客在全球将拥有10条总装线,在中国天津、法国图卢兹和美国莫比尔均有两条,而在德国汉堡则有4条总装线。

中国即将拥有空客在欧洲之外的两条总装线,与其广阔的市场规模不无关系。

2024年11月,空客中国区CEO徐岗在接受时代财经独家专访时曾表示,“中国的机队目前是4200架,目前印度约800架。从我们评估状况来看,印度未来会依旧保持高速增长,但印度(旅客周转量指标)在20年以后才能基本达到中国今天的规模。而中国未来20年机队将会从4200架增长到1万多架,人均乘机次数将从2023年的0.5次增长到2043年的1.7次,尽管印度具备高增长潜力,但中国市场规模则足够大。”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人均GDP省份大洗牌:10地超10万元,山西跌出20强
日本考公热正在退潮:报考人数创12年新低,年轻人“不愿加班”
马云归来,阿里迎变:8090后高管上位,“十八罗汉”接力史上最大组织变革
首提“准公司”制度,郎酒三大事业部升级,加速红花郎冲击百亿大单品?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