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内纯电占私人购车比例超50%,上海新能源车市场要爆发?
时代周报特约记者 刘洋
在引入特斯拉后,上海市政府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布局正在不断加速。
日前,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计划”)。
在这份谋局未来5年的实施计划中,上海的目标是,2025年,本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2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3500亿元。同日,据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建明介绍,2020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产量约24万辆,产值为664亿元,这意味着,未来5年内上海新能源车计划增加近3000亿元的产值和100万的产能。
自去年11月国务院正式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各地明显加快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制高点争夺的步伐。比如近期频传新能源汽车项目落地的合肥,正在极力引进相关产业,意图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
不过,留下一地鸡毛的博郡、赛麟等新能源汽车项目,也在提醒着相关方,新能源赛道依然充满挑战。
2月26日,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任万付向时代周报特约记者表示,“地方政府在新能源发展上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切勿盲目上项目,要做好前期的考察研究工作,避免出现项目烂尾。”
如何在短期收益和长远发展之中取得平衡,向来是一个难题。对于仍处于产业发展早期的新能源车企而言,他们也需要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去探索新产业模式下的路径。
有新能源车企人士告诉时代周报特约记者,“政府层面除了不断加码,制定积极的发展目标之外,也需调整以往将车企视为传统制造业,而以利润、税收为主的考核模式,给予新能源车企更多的独立发展空间和时间,才能更长远的促进产业发展。”
雄心勃勃的上海
作为中国汽车产业重镇,上海拥有得天独厚的品牌、产能、供应链配套优势,不论是国内车企龙头上汽集团,还是新能源汽车巨头特斯拉,均落户于此。
因而,对于未来5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蓝图,上海雄心勃勃,这从其“实施计划”可窥见一斑。
其一,产业规模方面,到2025年,上海目标本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2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值突破3500亿元,占全市汽车制造业产值35%以上。
其二,核心零部件方面,在当前短缺情况日益严重的汽车芯片领域,“实施计划”也提及,目标2025年在车规级芯片等关键零部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形成完整供应链。
需注意的是,在新能源私人市场发展方面,“实施计划”指出,2025年,个人新增购置车辆中纯电动汽车占比需超过50%。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务院办公厅去年10月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占比目标为20%。
相较之下,此次上海制定的50%的纯电动销量占比明显更为激进,这也被业界认为是上海重点发展纯电动车以及私人新能源用车市场的信号。
“目前来看,新能源个人用户主要还是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限牌城市占比最高,这几年上海传统燃油车保有量接近饱和,新能源汽车销售特别是纯电动比例预计将进一步增加,上海的50%目标有希望达成。”有车企分析人士告诉时代周报特约记者。
另外,针对专用车和商用车细分市场,“实施计划”也明确,在公交汽车、巡游出租车、党政机关公务车辆、中心城区载货汽车、邮政用车全面使用新能源汽车。国有企事业单位公务车辆、环卫车辆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80%。网约出租车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50%。
不仅如此,在人才政策方面,上海亦加大支持力度。据悉,对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国内外优秀人才,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直接落户、人才奖励等支持。
挑战不小
2月25日,据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产量约24万辆,产值约663亿元。其中,2020年上海新增推广新能源汽车12.1万辆,累计推广42.4万辆,总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全球前列。
亮眼的新能源发展成绩之下,距离其2025年所制定的120万辆产能以及3500亿元的产值目标,仍有不小的差距。
底气来自何处?势头正猛的特斯拉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支撑点。
数据显示,2020年,特斯拉国产Model 3的在华销量已近15万辆,虽然上海工厂的产能数据并未公布,但两者的数据并不会相差太远。
随着Model 3的热销和Model Y的投产,可预见特斯拉还将在上海高速扩张。据悉,2021年,随着上海超级工厂产能建设的进一步扩充和Model Y的投产,特斯拉的年产能将达45万辆。
此外,国内体量最大的车企——上汽集团在新能源产业动作也值得关注。
官方数据显示,2020年,凭借五菱宏光MINI EV高光表现,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2万辆,同比增长73.4%,夺取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冠军。在2020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上汽集团方面表示,计划在2025年前投放近百款新能源产品,其中包括近60款自主新能源车型。
纯电品牌布局方面,去年以来,该公司已接连对外发布了“R”和“智己汽车”两个纯电品牌。其中,被上汽高层寄予厚望的智己汽车定位为高端纯电项目。“R”标旗下的首款车型Marvel R也已于今年2月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大众集团在全球第一个MEB纯电动平台工厂也落户上海嘉定并于去年10月投产,规划年产能30万辆。
在“实施计划”中,也明确表示了对于上汽集团的支持。“支持上汽集团发展新能源汽车,至2025年,自主品牌乘用车新能源车型销售占比超过30%,集团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超过20%,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综合实力国内领先。”
对于新能源产业实施计划的利好,2月26日时代周报特约记者亦采访了上汽集团方面,对方表示,目前并无更多消息可以对外发布。
雄心越大,挑战越大。作为中国汽车产业重镇,因中国首个轿车合资项目(上海大众桑塔纳)落户而享受到汽车产业发展巨大红利的上海,自然也不愿意错失这个汽车产业百年变革的机遇。
不过,这次有些不同的是,新能源汽车发展浪潮已席卷全国。
早在2018年,同样作为全国重要汽车产业基地的广州,就曾印发“广州市汽车产业2025战略规划”,内容中提出,到2025年,广州市新能源汽车产能达100万辆。其中,广汽新能源、小鹏汽车等新能源车企已早在当地落地并取得一定的市场地位。
随着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提速以及去年11月国务院正式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各地亦明显加快了政策支持的步伐。
今年1月,北京市亦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累计保有量力争达到200万辆。优化充换电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推进氢能源汽车加氢站规划建设。
合肥动作实际引入动作方面更加迅猛。自2020年以来,从70亿豪赌蔚来汽车,到引入大众集团参与江汽集团混改、参股国轩高科等,合肥的新能源汽车版图不断扩大。据彼时的资料显示,截至去年7月,合肥已相继落实了江淮大众、江淮蔚来、长安汽车二期等50多个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项目,总投资超500亿元。
2月25日,据媒体报道,吉利汽车有望将未来新的纯电动车公司的研发和生产基地落地合肥。
政府不断加码的新能源发展规划之下,不可忽视的是,高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赛道,路途依然充满荆棘。
合肥与蔚来之间的故事虽然动听,但南京博郡、江苏赛麟等新造车企业的一地鸡毛,或也是前车之鉴。
2月26日,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任万付向时代周报特约记者表示,“地方政府在新能源发展上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切勿盲目上项目,要做好前期的考察研究工作,避免出现项目烂尾。”
另外,如何在短期收益和长远发展之中取得平衡,向来是一个难题。对于仍处于产业发展早期的新能源车企而言,他们也需要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去探索新产业模式下的路径。
有新能源车企人士告诉时代周报特约记者,“除了制定积极的发展目标之外,政府层面也需调整以往将车企视为传统制造业,而以利润、税收为主的考核模式,给予新能源车企更多的独立发展空间和时间,才能更长远的促进产业发展。”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