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信科技营收依赖境外,能效认证风险加剧
时代商学院研究员 杨晨
广东富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信科技”)主要从事半导体热电器件及以其为核心部件的热电系统、热电整机应用的研发、设计、制造与销售业务。
6月11日,上交所官网披露,富信科技科创板上市申请已获受理。
报告期内,富信科技50%以上的营业收入均来源于境外,产品大多为消费品,毛利率偏低,与新兴科技企业普遍高毛利率情况存在一定差异。另外,该公司部分产品目前面临着境外能效认证的风险,若产品达不到境外能效认证标准,或消费者不接受改进后产品售价提升,该公司业绩恐遭不利影响。
【企业档案】
富信科技于2003年6月成立,由富信电器、邹志芳共同设立,分别持股60%、40%。2012年12月,该公司取得广东省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厅的批复,改制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并更名为广东富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截至招股书签署日,该公司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为刘富林、刘富坤,两人系兄弟关系。股权结构图如下:
富信科技IPO基本信息如下:
一、境外收入占比大,毛利率低
招股书显示,2017—2019年,富信科技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1156.04万元、60276.43万元和62616.54万元,2018年、2019年分别同比增长17.83%、3.88%。
2019年富信科技的营收增速下降了近14个百分点。经分析,该公司主要经营产品均在2019年增速放缓,且放缓程度较大。
富信科技的主要产品包括啤酒机、恒温酒柜、半导体热电系统、半导体热电器件,四类产品2018年增长率分别为100.88%、-2.89%、22.2%、12.15%;而2019年,增长率则分别为2.82%、-10.72%、7.32%、2.47%。
可见,仅啤酒机的增速就下降了近98个百分点,且由啤酒贡献的收入占富信科技2019年度总营收的比重最大,为23.1%。
另外,富信科技的收入来源也越来越依赖于境外,2017—2019年,该公司来自境外的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8.97%、59.54%和61.71%,出口产品主要销往欧洲、北美等多个国家及地区。未来若国际间贸易摩擦加剧,境外国家及地区针对该公司主要产品实施贸易保护措施,其业绩恐遭不利影响。
除了收入增速放缓、面临的贸易风险加大外,时代商学院注意到,富信科技的毛利率普遍较低。2017—2019年,该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2.99%、24.32%、27.9%。
但富信科技在招股书中披露,该公司产品除涉足消费电子领域外,还涉及通信、汽车、工业、航天国防领域,并在医疗实验、油气采矿等领域市场中储备了相关技术解决方案或热电器件产品。
而富信科技综合毛利率并不高,报告期内均处于28%以下。时代商学院认为,当前,涉足通信、航天国防等新兴科技领域的企业毛利率普遍较高,而富信科技整体毛利率较低,存在一定的差异。从其所销售的主要产品即可知,该公司主要以生产消费电器为主。
二、能效认证风险加剧,核心产品客户单一
据招股书披露,近年来,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为提升耗能产品的能效水平,相继出台了针对家用电器产品的能效标准要求。
2016年10月28日,美国能源部(DOE)发布制冷产品新的能效标准,2019年10月28日后,恒温酒柜、电子冰箱必须依照指定测试方法进行测试及注册,符合该标准的能效要求后方可出口至美国市场;2019年12月5日,欧盟发布ErP框架指令下制冷设备需符合新的生态设计要求指令,2021年3月1日以后,相关产品必须依照指定测试方法取得测试报告并注册,符合新指令的能效要求后方可出口至欧盟市场。
富信科技已按照新指令要求开展相关产品技术解决方案的开发工作,但若因产品技术改造升级及售价提升不能被消费者接受,或美国等其他国家和地区制定新的能效标准要求,该公司热电整机应用产品的销售业绩恐遭不利影响。
另外,富信科技坦承,其所生产的啤酒机、恒温床垫、冻奶机产品分别销售给不同的单一客户。其中,啤酒机为该公司核心产品。因此,如果未来该公司的部分客户市场推广不及预期,或者客户不再与该公司合作,富信科技的生产经营恐遭不利影响。
另值一提的是,报告期内,富信科技研发费用分别为1918.05万元、2428.61万元和2816.49万元,所占营收的比重分别为3.75%、4.03%和4.5%。而该公司的销售费用分别为2911.87万元、3099.20万元和2994.20万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69%、5.14%和4.78%。
富信科技在销售上的投入大于其在研发上的投入,该公司可能更重视市场推广。另外,时代商学院注意到,该公司并未披露同行业可比公司关键财务指标情况。该公司解释称,自身属于热点技术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与目前生产制冷家电的上市公司在核心技术、应用场景、经营模式方面均不相同,因此不具有可比性。
因此,富信科技若科创板上市申请成功过会,将会成为A股市场首家热点技术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严正声明】本文(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撰写,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未经时代商学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及其它公众平台不得引用、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获得授权转载,仍须注明出处。(联系邮箱:TimesBusiness@163.com)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