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乐: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有人说这场辩论是备受争议的Zealer和锤子手机的一次公关营销,但我看充其量是一场闹剧。
王小乐
罗永浩和王自如的网络“约架”让我想到《诗经》中有句话,叫“人而无仪,不死何为”,以一介科技产品的创始人身份在辩论中所展现出来的对人缺乏最起码尊重、泼皮无赖似的狡辩和诋毁、对批评者粗鄙攻击,不论有多少粉丝为他的“获胜”叫好,罗永浩的表演让这场辩论变得毫无意义。
我无意去评价这场辩论的胜负。其实,辩论之后,双方的支持者不会变化。随着时间推移,王自如在评测中到底是否客观,锤子手机到底是不是有问题,公众也没时间去了解那些专业标准和细节问题。留给我们的印象就是一地鸡毛。有人说这场辩论是备受争议的Zealer和锤子手机的一次公关营销,但我看充其量是一场闹剧。
有人说这次视频直播“辩论”是可媲美美国总统大选电视辩论的事件,是从拳脚相加模式升级的“约架2.0”版,是公关营销新模式。正所谓“看热闹的不怕事儿大”。的确,与因为意见相左而大打出手相比,这种公开辩论的确是更加文明了些。但如果把这种辩论变相为“抬扛”式的表演和个人情绪的发泄,而并不是真正地讨论问题,除了娱乐观众,对产品、对企业有什么帮助?更何谈公关营销呢?
现代公共关系的首要原则就是平等待人,要尊重公众、尊重组织和尊重自己,这是最起码的公关礼仪。但是在辩论中,我们看到的是罗永浩60多次打断王自如发言,恶言相向,极尽各种能事挖苦,极力在观众面前展现自己的“口才”与“技巧”。与其说王自如的沉默和道歉是因为理亏,不如说是迫于罗永浩的语言暴力。且不论输赢,起码数百万观众实时看到言必称“情怀”和“理想”的罗永浩总是要展现出粗鄙、蛮横、无理和双重标准。
谈这次视频“约架”,就不得不谈谈罗永浩的“公关营销”。从在新东方任英语老师,到自建英语学校,创立牛博网,约战方舟子,直到今天做手机,罗的每一步都充满了争议,每次争议都给他带来了更多的粉丝和关注。从公关营销角度说,罗永浩并没有独创,而只是选择了一个特殊的人群,并把他们的心理研究到了极致。在他的演讲和文章中,罗会把自己的职业经历讲得非常的琐碎和悲催。这很有市场:特别是对于许多刚刚走上社会的在底层奋斗的群体。他们大部分从事着很微小的工作,但很努力,在别人鄙夷的眼光中倔强地生活。他们会碰壁,会自卑,会羡慕,但他们有自己的尊严和内心的顽强。而罗永浩所谓“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打动的就是这样一群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的人们。在这样一个心理趋同的群体中,罗永浩扮演了“精神领袖”,无所顾忌地喊出这个群体深藏在心底的声音:不要和我谈那些规则,不要和我谈虚伪道德,不要动辄用社会标准来约束我,不要搬出权威来压我。我的价值,就是要颠覆这些道貌岸然的规则,这是罗永浩宣传中的卖点。在营销方式上,罗永浩的语言多选择煽动性和情感风格,因为他知道粉丝其实对技术一知半解,他们的反应更多地集中在情感领域,因此就可以“摆脱科学和真相的束缚”;他选择直白、暴戾、粗俗的语言,因为“宣传需要粗犷”。
这种公关营销的实质就是把公众(粉丝)演变为自己的工具,并通过这些“毫无思想”的工具实现自己的商业利益,这与传销毫无二致。罗永浩在新东方时以上课讲段子出名,学生趋之若鹜,但很少想过交的学费是要学知识而不是听相声的;他做的锤子手机打出了“工匠情怀”的旗号,但消费者买手机是为了用的而不是为了欣赏的。在充满竞争的市场中,赋予某个简单的产品额外的“情感价值”是营销的手段,这很经典,无可厚非。但是这种额外的“情感价值”是否能够给消费者带来实际的好处,最终还是产品说了算。与“卖拐”相比,唯一不同的是,罗永浩的忽悠使用了时下流行的“互联网思维”而已。不论“理想”多么伟大和崇高,不论“情怀”多么纯美和精致,不论如何酣畅淋漓地赢得了一场辩论,也不论营销手段多么与众不同,归根结底,作为企业,是否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才是检验企业是否真诚的唯一标准。
社会需要更多地容纳和接受多样化。但总有一些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规则不可以挑战。这既包括“适者生存”的市场规则,也包括“尊重”这个礼仪规则。罗粉儿们对罗永浩的辩论技巧推崇备至,殊不知,美国成人教育创始人、人际关系学大师西方现代人际关系教育奠基人卡耐基曾经说过:“对别人的意见要表示尊重。千万别说‘你错了’。”
(作者系世界500强企业在华高管)
相关评论见[时代议题]公共吵架的商业价值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