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旭晖:造神的“林肯”

2013-09-26 01:41:25
来源: 时代周报

沈旭晖

电影《林肯》四平八稳,塑造了一个和“应有”的历史形象相符的美国伟人,也对美国民主制度有宣传效用。对美国人而言,林肯是最伟大的美国总统之一,经常在不同的“美国总统排行榜”名列第一,正如电影结局所言,已变成了一尊神祇。但究竟一个人在历史进程上,能扮演多大作用?这问题放在林肯身上,却十分有意思。当我们观察电影和真实历史的距离,不难发现虽然林肯的身影十分高大,但那个时代的社会结构,始终才是推进历史进程的主轴。

宪法第13修正案早晚通过

《林肯》的一切悬念,在于美国宪法第13修正案能否通过,因为林肯认为他签署的《解放黑奴宣言》有可能是“非法”的,担心若在内战结束前不修宪,战后奴隶制度就可能打回原形。有趣的是,电影表示剧情是由林肯传奇《无敌》(Team of Rivals)改编,但这本数百页厚的书当中,与剧情相关的页数不超过10页,而且提及第13修正案时,已直言不讳透露,其实林肯所属的共和党已在新一届国会占2/3多数,数个月后通过修正案肯定没有问题,只是若赶在新一届前通过,能证明有“跨党派支持”而已。但电影同时又明确告诉我们,通过修正案的过程,恰恰反映修正案确是没有真正的跨党派支持;通过修正案的其中一个最大副作用,却是提高了林肯个人的威望。事实上,在内战后期,不少黑奴无论有没有被解放,都已采取不合作运动,黑奴作为一个“制度”已几乎不可能恢复,在那刻通过修正案固然很好,但并不是历史的转折。

若说在1865年通过宪法第13修正案的重要性被夸大,林肯被视为最伟大的贡献:在1862年签署《解放黑奴宣言》,理论上,自然应该算是历史的转折。但在美国史学界,一直有一派学者认为林肯的相关角色也是被过分高估,因为他是在“废奴运动”渐成气候后,才在政纲加入那些诉求,但同时依然保持与黑人的距离,何况他在从政早期,甚至曾提出要把黑奴遣返非洲,以解决黑奴“问题”。这派学者相信到了18世纪中期,通过黑人自行组织的抗争,美国奴隶制度已日薄西山,那才是解放黑奴成功的关键。笔者在美国读书时,任教美国政治学的恰巧是一位非洲裔美国人,她采取的史观基本上就是这一脉。但电影《林肯》却没有任何重要的黑人角色,而让林肯承担了救世者的天职,在讲求政治正确的今日美国,无疑显得过分“保守”。

林肯的贿赂与语言伪术

对华人观众而言,电影传递了一个颇具误导成分的讯息,令观众认为林肯通过“语言伪术”和贿赂让宪法修正案通过,也是伟大总统“圆通”的体现,从而肯定了政客应该在必要时钻空子。其实,林肯的类似行为是足以引起严重后果的,假如他没有被暗杀,而继续在分裂中的美国这样施政,说不定还可能被弹劾。他的接任人约翰逊总统(Andrew Johnson)就是因为解决不了党内不同派系和两党之间的矛盾,而又以总统职权进行外间认为可疑的人事安排,成了首名被美国国会弹劾的总统,最终仅以一票之差,达不到参议院的2/3票数要求,弹劾才不成功。约翰逊在争取支持票时,据对手所言,也使用了类似林肯用来作“贿赂式拉票”的中介人,手法起码充满争议。考虑到当时的政治形势,林肯是否必须使用类似方法、以此通过的法案是否真的那样关键,其实一直被争论不休,并非如电影讲述那样黑白分明。

这样说,并非认为林肯不够伟大。事实上,论个人素质、论品格、论在位时候的政绩,林肯肯定在200多年来的历届美国总统中首屈一指。不过他是否关键性地改变了美国历史进程,却是另一回事:我们比较容易说威尔逊总统的自由主义倾向部分改变了世界,或罗斯福总统对抗大萧条的新政彻底扭转了美国对福利社会的观念,但南北战争虽然在美国已成为“三国演义”式的英雄故事,然而它的开始与结局、黑奴作为制度在美国的存在,始终属于更大的历史巨轮,并非英雄主义可以逆转。林肯今天化身为代表种族平等、法治精神的美国诸神之一,自然是加工后的产品,若他不是活在美国历史的英雄时代,史家可能对他要严苛得多。

作者系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院副教授、牛津大学政治及国际关系学博士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珠城科技多次拿募资补流、理财背后:募投项目延期两年,资金使用率不到29%
茅台会退出冰淇淋市场吗?南京、成都旗舰店停业,曾被炒上100元/盒
新车打头阵,“火拼”智能化!多家自主品牌车企发布2025年销量目标
近50亿国资增资“解渴” 四川天府银行控股股东变为蜀道集团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