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全国统筹有啥变化?专家:各地数额不同,但购买力会逐渐一致
“十四五”期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
养老话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养老工作进行了部署,提出了适当提高基本养老金标准、继续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等具体措施。
根据人社部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从轻度老龄化进入到中度老龄化阶段。
“年轻人要做好健康资产管理、养老资产管理,也要学会对个人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说道。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 图源:视觉中国
据杨燕绥分析,现阶段中国各地区存在经济上的差异,导致劳动人口流动不合理、人口结构失衡,出现了养老金收支差异等问题,因此要做到夯实基本养老金,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此外,杨燕绥认为,要想保证人们的养老金购买力不下降,养老金的增长趋势要与通货膨胀率同步。在面对老龄化风险时,要对养老金制度进行结构调整,打造三支柱的养老金计划。
今年养老金上涨幅度不应低于3%
时代周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适当提高基本养老金标准。全国统筹对基本养老金待遇有何影响?未来,养老金上涨趋势是怎么样的?
杨燕绥:按照国际划分,人口老龄化分为三个阶段。当65岁以上老人占比为7%时,为人口老龄化社会的第一个阶段(即轻度老龄化);14%为第二个阶段(即中度老龄化);20%以上为第三个阶段(即重度老龄化)。
西方国家的经验如下,在人口老龄化社会的第一个阶段,国家和社会必须完成夯实基本养老金的工作。
从2000年左右到现在,是中国处于人口老龄化社会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时间窗口期,我们要做到夯实基本养老金,实现“全覆盖”“保基本”,也就是全面覆盖参保人群,做到应保尽保、应发尽发,同时保证退休人员吃饭穿衣等基本日常开支。
基本养老金要实现“全覆盖”“保基本” 图源:视觉中国
要保证基本日常开支,就会涉及到物价问题。保证养老金的购买力,不单只看养老金的金额数字。
例如,今年给养老金增加了100块钱,但是物价涨了200块钱,等于养老金在贬值,所以要考虑养老金的替代率(备注:指退休后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的比率)。
发放养老金之后,还要持续衡量养老金的购买力。所以养老金需要持续增长,增长幅度通常要跟通货膨胀率挂钩,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通货膨胀率(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目标是3%左右,那么今年养老金上涨幅度不应低于3%。
除了养老金适当上涨,今年养老金制度还有一个大的变革。过去,由于经济发展速度、资源状况、劳动力不合理流动和代际之间的差异,加大了地区之间经济上的差异。各地区经济上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人口结构不平衡,造成养老金收支差异。
所以,要做到夯实基本养老金,就意味着要加强中央政府的责任,加强中央和地方两级政府的合作,最终的结果就是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建立中央顶层设计和信息大集中、中央和地方两级基金管理,基层政府提供服务的运行机制。
也就是说,中央政府统一预算、统一政策、统一监督、统一一体化信息平台等,省一级政府则要把参保、登记、征收等工作做好,不能说全国统筹后,各个省就不管了。
由于各地的经济差异很大,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后,距离全国统收统支的管理模式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全国统筹并不是各地养老金数额一致,需要考虑地方物价,实现养老金购买力逐渐一致。此外,距离老百姓最近的县市、街道等部门要做好相关的公共服务。
养老金结构亟需调整
时代周报:去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则提出,继续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为何如此重视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发展?
杨燕绥:按人口比例计算,中国即将进入中度人口老龄化社会,处于调整养老金制度结构的政策窗口期。
当一个国家进入中度人口老龄化社会时,赡养负担加重,其老年人口赡养比通常是5:1(备注:相当于5个劳动人口中,就有1个领养老金的退休人口)。
“十四五”期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人 图源:视觉中国
这个赡养比对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压力非常大。到了这个阶段,由于领取养老金人口数增多,缴纳人数减少,赡养负担加重,基本养老保险面临着收支不平衡的风险。
所以要开始调整养老保险制度的结构,强化第三支柱(指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尽力做好第二支柱(指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夯实第一支柱(指基本养老保险)。
时代周报:这一次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第一支柱和第三支柱,似乎没有提到第二支柱,对此你怎么看?整体上看,“三支柱”的发展现状如何?
杨燕绥:在过去20年间,我们国家将大量资金和设施投放在发展基本养老保险上。目前,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保基本”的目标,还要解决灵活就业人员参保问题。
然而在退休年龄相对较早、劳动年龄人口逐年减少的背景下,全国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发展速度减缓。
同时,企业在发展中出现小型化、低成本、短期化的特点,这就意味着能提供企业年金的企业逐渐减少。目前中国城镇化率仅有64.72%,能提供企业年金的民营企业和小企业不多。
因为前两个支柱都受到限制,面对这种情况,养老金制度增加第三支柱是必要的选择。随着个人收入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在2019年之后,中国人均GDP达到一万美元,高收入人口逐渐增加,建立第三支柱的条件越来越成熟。
建议年轻人做好养老资产管理
时代周报:近日,有消息提到个人养老金制度(属于第三支柱范畴)相关细则有望出台,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核心很可能以具有税收优惠的账户制为基础。如何理解这一制度设计?
杨燕绥:“账户制”是以个人为发起人,建一个单独的养老金账户。政府会做三件事:一是通过税收减免激励积累,并且由谨慎的投资机构帮助管理账户,实现降低风险,稳健收益的管理;二是建立与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打通的养老金信息平台,实施监管和处理税务,确保养老金计划安全运营;三是支持社会组织建立国民养老金教育平台,辅导国民学会管理个人养老金计划。
老年人在锻炼身体 图源:视觉中国
时代周报:对于养老问题,社会上有一些年轻人存在焦虑,担心以后养老金不够用。未来人们整体的养老趋势是怎么样的?你能否给年轻人一些建议,如何提前做好准备?
杨燕绥:谈养老有两个问题。一是“63婴儿潮”加上“一孩家庭政策”一代人陆续进入60岁,如何居家养老,以及进入高龄后如何获得失能失智照护。二是年轻人如何做好百岁人生养老规划。
关于第一个问题,按照党中央的决策和国务院的部署,国家将提供兜底型、普惠型和个性化三类养老产品和服务,分别解决不同人群的需要。其中急救和医护体系进社区是居家养老“最后一公里”的需求,是个巨大的挑战。
年轻人要以正常心态看待问题。去年,我对22个城市进行了养老相关的调研,调研年龄段覆盖35—65岁人群。
从调研结果来看,我感觉现在年轻人都是孝心和理智并存的。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有些独生子女家庭要照顾4位老人,甚至可能加上爷爷奶奶6个老人。年轻人承担的压力很大,遇到这种问题不能只靠家庭、只靠年轻人自己。
现在国家要出钱,社会要出力,共同打造养老服务体系,解决居家养老及社会服务,帮助年轻人们来分担父母养老的压力。
年轻人要拥有健康财富。第一,学会管理健康,有健康的生活习惯、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第二,不在于学历多高,但一定要终身学习,要有良好的知识结构,不断学习完善自己。第三,要学会合作,现在很多事情靠个人是做不了的,协作得好,得到的机会就多,成功的概率越大。
同时,年轻人也要做好养老资产管理,学会早一点为父母和自己做好养老规划和养老模式选择。通过较低交易成本抑制收益损失,确保自己的财富不会贬值。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