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银行发布《2021中国二手车金融和生态报告》 预计2025年二手车金融渗透率达48%

2021-09-08 10:05:22
来源: 时代在线

97日,平安银行携手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与罗兰贝格联合发布《2021中国二手车金融和生态报告》。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指导下,打通汽车流通环节,尤其是二手车和二手车金融行业,对于加速汽车产业“内循环”的构建有着深远的意义。基于此,本次联合发布报告聚焦中国二手车金融与生态。 

罗兰贝格预计,中国二手车市场未来五年仍将保持约10%的年化市场增速,2025年二手车交易量预计可达2,340万辆左右,中国的二手车市场仍是未来我国汽车价值链的高价值潜力环节。

作为提振二手车消费的重要助推力量,中国二手车金融行业与整体市场的发展一脉相承。从二十一世纪初开始,行业前后经历三个主要阶段。根据罗兰贝格测算,经过约二十年的行业演进,2020年我国二手车金融渗透率(当年新增融资台数/二手车实际交易量1 )已达30%,相较2019年上升2%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在发布会上表示:“我国的二手车和二手车金融市场覆盖广泛、构成复杂。面对供需两端、流通环节和监管政策三个层面的各类挑战,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参与者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完美应对。因此需要行业领军者首先破局,协调各方以形成价值共创的合作网络,共同解决行业面临的各类困难。基于‘满足消费者需求,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价值主张,打造二手车生态圈的需求应运而生。此次《二手车金融与生态报告》的发布,标志着二手车金融市场发展的分水岭。本报告的成果,也将对我国二手车消费金融以及供应链金融市场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二手车行业的参与者不约而同地以消费者为中心,通过系列举措为用户创造价值。罗兰贝格将其概括为 " 一个生态圈,一把金钥匙 ",即以消费者价值创造为目标的生态模式创新,并通过科技创新的 " 金钥匙 ",激活生态圈。 

我国的二手车生态圈可由供需主体、流通服务主体和政策与监管主体三类参与者共同构成。二手车生态圈的打造将满足供需主体的核心诉求,提升流通服务主体的运行效率,并从政策与监管端协助解决行业规范化发展的痛点。 

报告显示,从实践观察,当前我国部分领先企业已开始积极搭建二手车生态圈。以车流通和车交易为主业的汽车信息平台是积极搭建生态的主要玩家之一。此外,重点布局汽车金融的银行类玩家是另一方二手车生态的主要构建者。以平安银行为例,近年来,通过外部企业战略合作与内部业务发展,平安银行围绕客户需求探索构建汽车生态圈。在二手车领域,聚焦二手车交易环节中“车源、客源、资金”三大关键需求,“以客户为中心”,打造买车、养车、卖车的全链条服务生态。

平安银行行长特别助理蔡新发表示,作为二手车行业参与方,二手车金融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平安银行作为行业的引领者,不断尝试,突破创新,持续贯彻“科技引领”,驱动商业模式变革,进一步发挥平安集团“金融+科技”的优势,让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惠及广大的客群,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有温度”的金融服务。

平安银行汽车消费金融中心总裁傅忠强介绍,平安银行自2002年进入汽车金融领域近20年,并于2019年成为国内首家获得汽车金融牌照的银行。平安银行通过借力金融科技和集团综合金融优势,推动平安自身作业体系标准化、产品创新规范化、风险控制专业化和流程体验人性化,进而带动全行业的服务创新,促进汽车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报告显示,展望未来,在行业参与者与监管政策的共同推动下,我国的二手车流通各环节将愈加透明完善。在供给端,各领先资金机构(尤其是银行和汽车金融公司等大型全国性持牌金融机构)出于普惠金融和做大增量汽车金融市场的战略考量,结合我国不断改善的金融信用环境,将充分重视并角逐二手车金融市场。在需求端,随着用户的金融消费意识愈发成熟,以及更多元的金融产品和更下沉的市场触达,二手车金融需求预计将持续释放。 

2023年,罗兰贝格预计二手车金融渗透率可达38%。鉴于短期内银行和汽车金融机构将加强贷款类产品供给,预计二手车贷款占比将提升至80%,融资租赁约占20%。到2025年,预计二手车金融渗透率可达48% 

罗兰贝格汽车行业中心负责人、全球高级合伙人郑赟在发布会上表示:“到2035年,我国汽车价值链前端的利润份额将从202054%,下降至26%,而汽车后市场与出行业务的利润份额将实现显著增长。放眼未来,我国的二手车金融与生态,将有望迎来长足的发展。”

罗兰贝格合伙人袁文博在报告解读中表示:“我国二手车行业正经历规范发展时期,相信在行业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下,利用科技和生态的金钥匙,未来的二手车金融与生态对于消费者而言,将更加透明可信赖。”(时代周报 黄嘉祥)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