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1688有个“万亿”小目标 数字化是中国工厂的宿命吗?

2021-09-07 14:11:44
来源: 时代在线

广州美妆产业带上的包材加工厂厂长陈植(化名),经营着一家100人左右的工厂,年收入数百万元。在外界看来,陈植有着一份体面的工作。

但陈植自己却不这么看。只有在和朋友喝酒时,陈植才会卸下防备吐露心声:工厂不好开,最艰难的时候,几个月没有订单,把房子和车子抵押给银行贷款,还借过高利贷维持工厂运转。

“工厂这个群体一直很困难,他们处于最上游,离消费者最远。中国零售市场变化非常快,很多商家利用互联网赚钱,但工厂一直在等着来钱。”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中国内贸事业部总经理汪海说道。

国内电商发展初期,电商平台将焦点放在争夺商家资源上,随着品牌存量资源枯竭、用户需求转变,品牌背后的制造工厂逐渐浮出水面。

2017年前后,电商平台开始瞄准产业链上游的工厂,到2019年,向工厂抛出橄榄枝的电商平台越来越多,阿里、京东、拼多多等相继加入战场。

“得工厂者得天下”似乎成为一种新共识。厂货在C2M模式(Customer to Manufacturer,用户直连制造)下直达消费者,并逐步实现按需生产、以量定产。工厂变成了数字贸易的“造风者”。

9月4日,阿里旗下内贸批发平台1688推出“INSIDE计划”:一端连接百万源头工厂,一端连接各种零售业态,工厂可通过1688直接打通各种零售贸易业态。

同日,阿里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一年,1688为数字化内贸体系创造了7000多亿元销售额,今年通过“INSIDE计划”,1688预计为工厂带来一万亿元的线上销售额。

电商平台瞄向产业链上游

处在产业链上游的工厂,长期处于被动等订单的困境,MCN机构等新型零售商,又难以找到匹配的工厂。

广州麦柯黎雅化妆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代工、定制为主的老牌工厂,为改变上述情况,广州麦柯黎雅尝试使用1688“找工厂”业务。上半年,广州麦柯黎雅询盘客户增长近300%,月均交易额同比增长100%,工厂迎来跨境和内贸双赛道发展。

和麦柯黎雅一样,越来越多工厂通过1688平台链接跨境、短视频带货新生意。过去一年,1688内容场景成交GMV增幅388%,跨境场景成交GMV增幅170%。

在零售市场,1688则与淘宝特价版进行全面打通。“两大平台的全面打通,是想帮助1688上想做零售生意的制造工厂,无缝地把商品铺到淘宝特价版上,也可以让他们接触到一手消费市场的需求。”汪海表示。

在外界看来,1688和淘宝特价版的全面打通,是阿里面对拼多多、京东等竞争对手的反攻举措。

2018年,拼多多开启新品牌计划,宣布要扶持1000家工厂,对接3.86亿消费者;两年后推出“新品牌计划”2.0版,提出5年扶持100个产业带,带动1万亿元销售额。

2019年,京东通过旗下“京东京造”启动C2M个性定制服务,2020年发布“C2M智能工厂”计划。近日,京东集团总裁徐雷在公开场合表示,京东通过C2M助力企业数字化升级转型,已为超过1000家制造企业打造C2M反向供应链,未来三年要服务超过10000家品牌及工厂等制造企业。

工厂成数字贸易“造风者”

对工厂厂长来说,从传统门店到电商平台,最先要转变的是运营思路。

举例来看,一家服装厂在6月1日接到品牌商的一个订单,生产AB两个款式各1000件衣服,要求8月1日前交货。工厂埋头苦干,保质保量生产出衣服,8月1日前把货发出,这种模式称为生产制造。

“供应链协同”的做法是,工厂在生产过程中了解到品牌商处A款式畅销,在7月已低于最低安全库存,马上就要断货;而B款式滞销,有大量积压库存。那么工厂应该加速A款式的生产和交期,而延缓B款式的生产甚至减少订单量。

可以看到,过去靠信息差,渠道为王的模式一去不复返,工厂将逐渐成为产业链上主角。阿里相关负责人介绍,让中国厂货站上新消费C位,就是阿里升级制造业给出的解决方案。

“双11快到来时,量可能是平时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一家工厂不可能扩生产线后再缩减,通过1688共享工厂机制的设计,把峰值的需求量分散到多个工厂,并且保证它的品质是好的,交期是准确的,这些都是数字化带来的商业模式改变。”汪海说道。

1999年,1688网站成立,这也是阿里巴巴的前身。2014年,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时,1688拥有70多万个付费会员,通过支付宝结算的交易额达到227亿美元。如今,1688仍然是阿里核心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贡献约7000亿交易额。

友成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教授认为,未来中国,以大批量生产、低成本取胜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到东南亚势不可挡,中国唯一可以留下的就是小批量、定制化的柔性制造产能。

“电商平台经过多年快速增长已经进入存量时代。”数字经济智库高级研究员胡麒牧分析称。

胡麒牧认为,对于挖掘新的增长点,平台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两个领域:一个是收入水平相对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但边际消费倾向高、需求潜力大的下沉市场;另一个就是为解决供给侧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电商需要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数字化改造,重构商业生态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