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生死劫
活在没有BT的日子里,我们该怎么看影视?未来我们会不会重返“盗版光盘”时代?
广电总局一纸BT封杀令,让一直受到风投冷落的BT网站,再度陷入了风雨飘摇的境地。
BT网站陷入绝境
短短10天,BTChina、伊甸园、悠悠鸟、BT之家等一批BT网站已经走到了尽头。
BTChina站长黄希威表示,他已经预见到了BT影视网站的未来,而个人网站性质的BT影视网站终将退出历史舞台,以后他也不会再做BT。
其实这场风暴早有征兆。早在
12月初,BT网站悠悠鸟发布了整改转型通知,从
同样,BT之家CEO权东雄也早已谋划转型。
但BT之家的母公司已开始打造另外一个平台。早在半年前,BT之家已经开始与其新的影空网融合,权东雄表示,BT下载模式一直存在危机,因此他很早就开始筹划网站转型。之所以转型为影空网,是因为BT之家之前的用户群均为影视爱好者。
“简单来说影空网就是为艺人和影视摄制组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和桥梁。我们是通过影空网这个完全免费的强大平台帮助演员找到适合的角色,帮助剧组找到适合的演员。”
但是,BTChina与伊甸园这两个国内最大的BT网站,已经被彻底关闭,一些影视的字幕组也解散,这意味着,国内BT行业已遭重创,即使BT继续存在,但是用户能够分享到的资源已经少了很多。
不过,同样属于P2P技术的VeryCD却活了下来。其间,VeryCD停开了一天,但过后直到现在,VeryCD网站似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相对于小的BT网站,电驴下载提供商VeryCD拥有庞大的流量、忠实用户群及影响力。BT中国联盟关闭前是国内三大BT影视网站之一,据第三方统计显示,VeryCD每天的平均访问人数是BT中国联盟的20倍,达到日均500万独立用户。
VeryCD创始人黄一孟表示,之前VeryCD关闭并非是因为被相关部门关停,VeryCD近期也重点推出自己的SNS网站“电驴乐园”,这被外界认为是其转型的标志。
而近日坊间传闻称,VeryCD已经获得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时代周报记者发现,在上海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官方网站上,的确有一家名叫“上海隐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它即是VeryCD的运营公司,然而却并没有显示“许可”,VeryCD仍然生死不明。
BT商业模式之痛
事实上,尽管BT用户众多,但盈利模式却异常单一,影视字幕组也属志愿者类型,而同期其他类型网站,比如优酷、酷6等视频网站早已获得风投,在规模上已不是一个重量级。
P2P转型成功的案例很少,黄希威说,除非有办法进行商业化否则没有未来。个人性质的BT网站的前途只有两个:一是被关闭,一是被网民淘汰。
德同资本创始合伙人邵俊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从来没有BT网站的负责人找过他们,他们也从来没有考虑投资BT网站,“关键的问题还是版权”。
“P2P究竟是侠客还是盗墓者?抛开盗版的枷锁,P2P究竟有没有明天?”知名网站PCONLINE4年前对电驴关闭事件的评论,今天依然适用。
BT网站一方面盈利模式单一且盈利并不清晰,另一方面受制于版权问题,长期存在被关停的风险,这使得风投几乎没有光顾过国内的BT行业。而一些视频网站近年来已经出现新的盈利模式,这能否填补BT网站关闭后留下的真空地带?
“目前不太方便。”56网CEO王建军以“敏感时期”为由拒绝了时代周报记者的采访。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56网将重心放在了分享视频上面,56网首席运营官周娟曾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并不是单纯从成本上出发,而是采取差异化策略,此前,他们还推出一些付费视频和自己的客户端。
乐视网高级副总裁刘弘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版权问题是视频网站成败的关键。加大版权的持有,同样也加大了成本,乐视网每年的版权成本都在上千万元,而收入来自发行。他们采取的是用户包月观看影视剧,同时也会有一些免费的视频针对不同的客户,此外,还有平台增值收入,如与网游挂钩等。刘弘认为,早些年较短的分享视频具有一点优势,但从现在来看,短视频虽然有点击率,但影视剧带来的单批用户使用时间比起短视频要长得多,也更具商业价值,这也是优酷等视频网站不得不向影视剧的媒体播放这样的传统概念转型的原因,“面临巨大版权成本的时候,仅仅依靠广告收入是难以支撑的”。
BT
正式名称“Bit-Torrent”,目前全球最为流行的多点下载P2P软件,专门为大容量文件的共享而设计,每个用户在下载的同时,也在作为源在上传,避免了传统的FTP大家都挤到服务器上下载同一个文件的瓶颈。下载的用户越多,下载速度越快,这是BT最大的优势。
[关联文章]
央视联手暴风影音 国家队突进视频
中国式治网:不能以简单应对复杂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