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市场节节败退,香港“豆奶大王”半年收入32亿港元,84岁掌舵人还不敢退休
直至11月25日,84岁的罗友礼仍亲赴维他奶业绩说明会,活跃于公司管理一线。
香港饮料老字号维他奶,仍未能扭转业绩颓势。
11月25日,维他奶国际(00345.HK)披露2026财年上半年业绩。截至2025年9月31日的6个月,集团收入为32.27亿港元,同比下降6%;公司经营溢利为2.47亿港元,同比下降4%;公司股东应占溢利1.72亿港元,同比增长1%。
维他奶的收入来源为制造及销售食品及饮品,豆奶与柠檬茶是其旗下核心产品。目前,中国内地与中国香港两大市场贡献了维他奶近9成的收入,其中,中国内地收入占比超过50%。
2026财年上半年,维他奶在中国内地市场收入为17.78亿港元,同比下滑9%,成为公司整体收入下滑的主因。受中国内地产品售价下降等因素影响,维他奶的毛利率也由去年同期的51.6%微降至51.1%。
维他奶在中国内地市场的销售疲软并非短期现象。2023财年上半年至2025财年上半年,维他奶中国内地收入分别为22.16亿港元、19.62亿港元、19.58亿港元,整体持续下滑。
图源:图虫创意
维他奶正直面中国内地饮料市场的剧烈变革。
维他奶于1994年进入内地市场,以华南为据点,生意逐步拓展至全国。2016年,在我国豆奶生产商中,维他奶以41%的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一,成为“豆奶大王”。2017财年至2021财年,维他奶中国内地市场营收占当年公司总营收比重从49.3%一路上升至66.6%。
然而,近年来,豆奶所处的植物奶市场增长明显放缓。阿里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植物基饮料市场整体年同比增速仅为2%。同时,蒙牛、伊利、达利食品等巨头纷纷推出豆奶产品,持续挤压维他奶的市场空间。
在茶饮料板块,由东方树叶掀起的无糖茶风潮,以及各大现制柠檬茶品牌,也在口味与产品形态上冲击、乃至取代口味传统的维他柠檬茶。
除了产品层面,维他奶在渠道端同样承压。随着社交电商、会员店、零食量贩等新兴渠道成为内地市场的消费主流,依赖传统零售网络的维他奶收入规模也持续收缩。
面对困局,维他奶正通过多维度变革寻求突破。
近年来,维他奶内地业务负责人几经更迭。2021年,中国内地行政总裁钟廷毅离职后,该职位由曾任职于雀巢徐福记、玛氏等企业的苏强接任。此后,苏强离任,内地业务改由维他奶行政总裁陆博涛暂代。直至2024年4月,内地业务掌舵人才由曾在宝洁、百事等公司担任高管的王栋接任。
产品端,维他奶陆续推出无糖柠檬茶、鸭屎香柠檬茶及高纤醇豆奶等多款新品,并宣布计划在2030/31财年将低糖或无添加糖产品占比提升至80%。2025财年下半年,公司还对中国内地市场的维他柠檬茶产品进行了降价,降价幅度约10%-15%。
为弥补在渠道端的短板,今年6至8月,维他奶与湖南、湖北地区800余家罗森便利店,以及广州、深圳、长沙的百余家餐饮门店合作推出早餐套餐,意图提振销量。
2023财年至2025财年,在降本增效等措施下,维他奶盈利水平持续回升。然而,维他奶2025财年62.74亿港元的收入,与2019财年75.26亿港元的历史峰值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结合2026财年上半年业绩来看,维他奶的一系列改革尚未有显著成效。
市场博弈与经营承压的双重挑战下,维他奶的权力交接仍处于 “渐进式铺垫” 阶段。
维他奶由香港罗桂祥家族创立于1940年。1995年罗桂祥逝世后,其子罗友礼执掌公司已经30年。2023年11月,时年48岁的罗其美(罗友礼之女)获任维他奶董事会副主席,被外界视为接班信号。
当时,面对退休相关问询,罗友礼明确表态将继续担任主席一职,并表示“传承会循序渐进,未来两三年内,会将我的心得、看法逐步移交给阿美(罗其美)。”直至11月25日,84岁的罗友礼仍亲赴维他奶业绩说明会,活跃于公司管理一线。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