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氏上市十年的故事:实业为基,资本为翼——写于温氏股份上市十周年之际

2025年11月2日,温氏股份(300498.SZ)迎来上市十周年。十年前的今天,我们带着6800多名股东的期盼,在深交所敲响整体上市钟声,由此开启了传统产业与资本市场深度融合的新征程。
这十年,我们始终坚守以实业为基、以资本为翼的理念,在大农业赛道深耕不辍,合计为百姓餐桌供应了4300万吨畜禽肉类食材产品,相当于每年为每位国人供应6.1斤肉。
这十年,我们穿越畜禽周期,实现千亿营收跨越,书写了一段关于梦想、成长、韧性、变革与突破的奋斗故事。
第一章 破土:
当乡土梦想叩响资本之门
温氏的上市之路,是一段承载着全体温氏人憧憬与奋斗的漫长征程。
这段征程的起点,源于1993年先董事长温北英“把温氏做强做大,做成上市公司,让大家共享发展成果”的朴素初心。
凭借在长期服务“三农”中的突出贡献与示范效应,温氏获得了各方的认可和支持。2015年11月2日,通过吸收合并此前已登陆创业板的大华农,温氏成功实现整体上市,让温氏人期盼多年的梦想终成现实。
上市首日,温氏股份市值突破2000亿元。时任董事长温鹏程表示:“温氏整体上市后,将拥有更广阔的空间,在更大的平台上获得更大更好的持续发展。”
现任董事长温志芬坦言:“兴奋之余更感压力。如何用实业支撑起这份市场信任和市值,如何利用好资本工具打造产业链生态圈,是我们必须答好的考卷。”
2015年11月2日,温氏股份在深交所上市
温氏股份上市路重要时间节点
2015年11月2日
温氏股份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2015年10月
收到证监会核准吸收合并大华农的批文
2015年8月
通过商务部反垄断审查
2015年7月
通过证监会重组委审核
2015年5月
温氏和大华农股东大会无反对通过吸收合并议案
2014年9月
获批纳入非公监管,彻底解决“股东人数超200人”问题
2013年12月
中国证监会修订《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督管理办法》,为整体上市扫清制度障
2012年10月
全面启动整体上市工作
2011年3月
大华农(300186.SZ)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挂牌上市,为温氏整体上市跨出第一步
2008年
尝试将动物保健业务大华农从集团拆分改制,后因市场环境变化和政策收紧暂缓进度
2001年
首次尝试将华农温氏上市,后因政策原因搁置
第二章 生根:
在规范土壤里培固发展根基
上市为我们带来了社会监督的力量,规范运作推动公司行稳致远。为适应上市公司这一新角色,我们在公司治理和规范运作上狠下功夫。
上市前,我们“地毯式”梳理30多年的历史沿革,从产权资质到社保公积金,从同业竞争到环保安全,完成了土地、房产和资质证照等全方面规范整改。这不仅是为了满足上市监管要求,更是推动温氏向现代化企业管理蜕变的契机。
上市后,高标准的规范治理成了“日常作业”。在保荐机构中金公司的持续督导下,我们持续优化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的“三会一层”治理架构,起草、修订并完善各项公司治理制度。
重大事项从“老板拍板”变成“制度决策”,从制度上杜绝“一言堂”,让决策更加科学,管理更加高效。
我们还常态化组织董监高、控股股东等关键少数和核心岗位人员,开展最新监管政策培训与学习,让规范治理的理念深入人心。
正是得益于完善的治理结构和健全的制度保障,在公司董事长和总裁岗位数次交接的关键时刻,公司依然能够实现平稳过渡,并持续保持快速发展,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
这份对规范的执着追求,赢得了市场认可。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持续提升,考核结果从2015-2017年的B级跃升至2018年及之后大部分年份的A级;上市10年保持零合规监管记录,为农业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治理范式;连续4年获评新财富“最佳上市公司”。
规范治理不仅让温氏快速融入资本市场,更锻造了现代化管理体系,为未来应对挑战、穿越周期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第三章 御风:
资本与实业合力穿越周期风暴
2018年非洲猪瘟突袭,养猪业陷入寒冬。
随后几年,行业经历了史无前例的“超级猪周期”:顶峰时养一头猪能赚3000元,但到2021年,受新冠疫情和前期产能扩张影响,猪价由36元/公斤暴跌至10元/公斤以下。
叠加饲料涨价,行业养一头猪平均亏损600元,养猪业经历了21个月的史上最长亏损期。我们也遭遇了上市后首年亏损,市值一度跌破千亿元。
困难没有压垮温氏,反而激发了温氏人的韧性和智慧。在董事会和管理团队的带领下,我们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固本强基、稳健致远”的总基调,通过“生产攻坚+资本助力”的双轮驱动实现破局,养猪业走出困境、重回正轨。
生产上,我们聚焦非洲猪瘟防控,干部扎根一线,从硬件升级到流程管控,构建起生物安全防控的“铜墙铁壁”。同时,我们敏锐察觉到周期下行的风险,比同行早约半年停止新建种猪场,聚焦现有产能达产满产,合理控制发展节奏,保障现金流安全。
资本为我们“雪中送炭”。2020年10月,我们发行了6亿美元境外美元债,拓宽了融资渠道;2021年4月,又成功发行了92.97亿元可转债,创下当时国内民营企业单次融资纪录,荣获新财富年度“最佳资本运作项目奖”。资本市场高质量的融资渠道,让我们有底气、有实力穿越低迷周期。
2021年3月,可转债发行网上路演
资本市场也是我们“凝聚人心”的主场之一。
2021年,股价大幅波动,我们始终秉承“与投资者做朋友”的理念,全年共组织超百场投资者交流活动,耐心、坦诚解读公司长期投资价值。
真诚换来了广大投资者的信任,共同推动公司市值重回千亿,这份认可又反过来化作内部干部员工的“强心剂”,增强了公司战胜困难的信念和信心。
同年4月,我们积极借助资本市场工具,及时推出了第三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激发了全体干部员工持续创业的激情和斗志,凝心聚力共克时艰。
投资者交流活动图片
危机中藏着转型契机。我们坚信“低谷期是内部改革的黄金期”,趁机“修炼内功”:2020年,我们全面启动“从严治企”专项工作,以反腐倡廉为重点,形成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2020至2022年,我们陆续将养猪事业部一拆为四,推动精细化管理和内部良性竞争,为养猪业重回增长轨道奠定了基础;推进干部任用改革,完善竞聘制度,打破常规、大胆启用一线具有丰富成功实践经验的管理者担任事业部总裁,激发组织活力。
2021年底,公司养猪业逐步走出困境,生产回归正轨。实业与资本的融合,显著增强了公司穿越周期的底气和实力。
更可贵的是,即使2021年亏损超百亿元,我们依然坚守对合作农户的承诺,保障其75.1亿元的合理收益,用行动诠释“命运共同体”的含义。
这份担当,让温氏在行业低谷期赢得了广泛信任,更成为了公司穿越周期的无形资本。同年,温氏成为中国畜牧业首家MSCI ESG评级BB级的企业,全球资本市场投下了信任票。
第四章 换羽:
在产业升维中融合生长
温氏创业42年的历史经验证明,每轮周期后,温氏总能迎来新的发展。经历周期洗礼,我们更坚定地进行“内功修炼”和“固本强基”。
通过精细化管理与技术创新,我们的养殖成本重回行业第一梯队;通过优化资本结构、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我们的资产负债表得到快速修复。
2024年,我们肉猪年销售量达3018.3万头(成为全国第二家突破3000万头销量的企业),肉鸡销售量突破12亿只(稳居亚洲第一),营业总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1049.2亿元,实现了规模与效益的双重突破。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离不开数智化、种业、绿色发展和组织改革的硬核支撑,而资本的持续投入,则让这些战略布局真正落地生根。
数智化是农业的“大脑”。我们先后引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AI等技术,重构养殖全流程。2024年,战略投资拉塞特机器人公司,让养殖场变身“智慧工厂”。
如今,公司猪场中多了不少“新员工”:轨道视觉机器人盯着猪群饮食和健康,智能饲喂器自动精准下料,出苗点数机器人高效作业,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种猪场智能轨道机器人正在对猪群进行巡检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
我们拥有57个中华土鸡优质品种,培育出9个国家级审定新品种;我们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瘦肉型猪活体种质资源库,打破了国外猪育种芯片技术垄断,培育出2个国家级种猪新品种。
2022年,我们入选国家肉鸡强优势种业阵型企业,并成为国家育种攻关任务中唯一的生猪种业塔尖企业。
2019年12月,我们收购了江苏京海禽业集团80%股权,拓展白羽肉鸡领域,完善禽类养殖布局。
2023年3月,广东恒健控股集团领衔国资系基金增资23亿元入股公司控股子公司中芯种业,开启迈向世界一流育种企业新征程。资本的持续注入,夯实了温氏在种业振兴中的核心优势。
猪育种芯片:PorcineWens55K
绿色发展是必由之路。
十年间,我们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累计投入66.4亿元,构建起“养殖—环保—能源”的全链条循环经济新生态,在沼液资源化利用、臭气减排、畜禽粪便处理、环保智能化系统和固碳减排等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持续推动养殖产业向绿色、高效和低碳方向迈进。
2024年,我们通过种养循环系统构建、沼气资源化利用、低蛋白饲料营养配方和光伏发电等各类举措,累计直接和间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03.7万吨,相当于8165万棵成年树木一年的碳吸收量,减碳成效显著。
2025年,我们又收购了拟上市环保公司筠诚和瑞,持续加码畜禽环保赛道,实现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

温氏尾水还田,水稻长势茂盛,种植大户送锦旗感谢
面对行业激烈竞争,我们主动求变、大胆创新。
2022年起,我们参照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和规范,在海南温氏、大华农、温氏投资和南牧科技等多个单位,持续推进二级董事会管控模式和创新创享机制,充分授权,激发基层活力,实现在不同行业领域的管理专业化。
2024年以来,针对土鸡市场(黄羽肉鸡)市场被挤压的新情况,我们积极联合同行企业,共同推广中华土鸡文化,提升土鸡整体市场份额,拓展行业发展空间。
同时,我们还对禽业组织进行扁平化改革,撤销了原养禽事业部,成立禽业运营管理部、禽业生产技术部,新设鸡业一部、二部、三部及育种公司,减少组织层级,提升管理效率,促进内部良性竞争。
资本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更是推动组织变革、适应市场新生态的动能。

2024年11月21日,由温氏股份、立华股份、德康集团、湘佳股份、力源集团五家国鸡养殖企业和行业媒体新禽况,共同发起成立“中华土鸡美食文化推广中心”。
第五章 答卷:
上市十年的成长与担当
上市十年,风雨兼程。在万千同行者的陪伴和支持下,我们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经营规模上,营业总收入从482.4亿元增至1049.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8.1%;肉猪年销售量从1535.1万头增至3018.3万头,年复合增长率7.0%;肉鸡年销量从7.4亿只增至12.1亿只,年复合增长率5.0%;累计净利润473.7亿元。
股东回报方面,累计实施14次现金分红,总额281.2亿元,分红率60.1%,即使2023年亏损时仍坚持分红。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又实施现金分红19.9亿元,累计现金分红超300亿元。除以上外,公司还实施了3次资本公积转增股本;2次大规模股票回购,合计15亿元。
社会责任上,带动合作农户累计获得866.6亿元养殖收益,户均年收益从11.1万元增至27.5万元,增长147.7%;纳税37.9亿元;对外捐赠7.3亿元;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
资本运作上,发行了92.97亿元可转债和6亿美元债,以及多期公司债、中期票据、超短融等;横向收购江苏京海禽业、河南新大牧业和福建哈客等企业,纵向收购筠诚和瑞、战略投资入股拉塞特机器人和安佑集团,子公司中芯种业引入广东恒健控股等国资系基金战略投资者,构建起涵盖养殖、育种、环保、数智化和饲料的产业链生态圈。
团队激励方面,实施4期限制性股权激励计划和1期员工持股计划,共授予5.4亿股股票,累计解锁/归属3.3亿股,17164人次受益。
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交流上,信息披露工作获得深交所5A4B等级评价,其中近6年为5A1B;两次荣获新财富最佳IR团队奖,原董秘梅锦方跻身新财富名人堂。
科技创新方面,投入研发费用48.1亿元;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4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58项,专利801项;自主培育12个畜禽新品种(其中鸡9个,猪2个,鸭1个)。
ESG实践和表现上,连续披露10份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报告;2021年MSCI ESG评级升至BB级,成为国内畜牧业首家获此评级的企业;多次荣获新财富等ESG信披/实践奖。
第六章 新程:
百年温氏的初心与远方
温氏上市十年的故事,是一首传统实业与资本从“试探”到“融合”的壮丽协奏曲,更是一部全体温氏人与投资者、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方,用智慧、汗水和勇气穿越周期的奋斗史诗。实践证明:唯有以实业为根,方能在资本的土壤中汲取养分;唯有以资本为翼,才能在时代的风口上展翅高飞。
十年间,温氏实现平稳传承:从温鹏程董事长奠定跨越式发展根基,到温志芬董事长掌舵后穿越周期实现反转、引领营收破千亿,从总裁岗位的数次平稳过渡,到实际控制人团队的代际更新,“以老带新,薪火相传”的传承机制,保障了温氏事业与文化的有序传承,为“百年温氏”筑牢根基。
下一个十年,我们将始终坚守大农业赛道,聚焦“中国肉蛋奶食材领航者”定位,全力打造“温氏食材”新品牌,更加重视消费者需求和服务。我们将继续秉承“精诚合作,齐创美满生活”的企业文化理念,以实业为基,以资本为翼,以“百里长跑”的定力和节奏,奔赴“百年温氏”愿景——让跟着温氏的伙伴们都能过上好日子,让中国农业更有底气!
下一个十年,我们携手再出发!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