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让廉航多赚一分钱,旅客穿成“人体集装箱”
“为了省下超额行李的费用,我有的是力气和口袋。”
在赚钱这件事上,廉价航空(下称“廉航”)从来没有输过。
今年上半年,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601021.SH,下称“春秋航空”)实现营业收入103.04亿元,净利润更是高达11.69亿元,远超国内其他航司。而在2023年、2024年,春秋航空已连续蝉联“国内最赚钱的航司”,被网友形象地称为“航空界的蜜雪冰城”。
春秋航空定位于“低成本航空业务模式”,严格的成本控制、高性价比的机票价格,是它抢占市场份额、保持盈利的关键。低成本运营意味着免费服务的“吝啬”。以免费行李额度为例,春秋航空的手提行李免费上限为7公斤,且尺寸严格限制为“不得超过20厘米x30厘米x40厘米”(大小相当于12 到 14 寸行李箱)。若旅客的行李超出该免费额度,须办理托运并支付相应费用。
而大多数廉航提供的免费行李服务与春秋航空类似。对许多人来说,将行李控制在这一重量和尺寸范围内颇有难度。但这难不倒秉持“绝不再多花一分钱”理念的这届年轻人,工装马甲、登山包、U型枕套和登机神裤等看似普通的物件,都被他们开发出“人体集装箱”的隐藏功能。
“会过”的乘客与“赚钱”的航司之间,正进行着一场关于空间与价值的无声博弈。
超低价机票背后:行李托运费或比机票贵
因票价低廉,廉价航空成为许多人出行的首选,但其“苛刻”的行李规定也屡屡引发争议。
以春秋航空为例,其行李政策与机票等级紧密挂钩。例如,购买最基础的“超惠飞”“优选飞”机票,旅客可以携带一件不超过7公斤的手提行李登机。若需托运行李,则需额外购买行李服务,或付费升级至“优选飞”(含托运行李额的机票套餐)或“尊享飞”机票。
这些附加服务的费用有时甚至超过机票本身。《消费者报道》记者9月5日在春秋航空App查询发现,今年9月15日广州飞往宁波的某航班的“超惠飞”机票价格为200元。购买79元的“省钱卡”后,票价进一步降至159元(不含机建及燃油费)。
但该档机票的行李免费额度为不超过7公斤、尺寸不超过20厘米x30厘米x40厘米(仅相当于12~14寸行李箱的大小)的手提行李。如果旅客想将行李额度提升至20公斤(多数全服务航司经济舱的免费托运额度),需提前在线支付210元;若在机场柜台临时办理,则需支付300元。这意味着,一旦行李超出免费手提额度,行李费可能超过票价。
图片来源:春秋航空App
图源:小红书
图源:春秋航空官网
不止春秋航空,大多数廉价航空提供的免费行李服务均类似。那些看似极具吸引力的超低票价,其实早已通过清晰的附加服务条款,重新定义了“出行成本”。
7公斤随身行李上限难不倒“背包客”
当行李托运费贵过机票,不少旅客开始最大限度地精打细算,将行李“塞”进工装马甲、登山包、U型枕套和登机神裤里。
“一行三人,买了一个20x30x40厘米的行李箱,花费55元,另外两个同尺寸的行李袋共12.68元。这不比托运香?托运费220元起。”来自浙江杭州的网友“逸圈圈”在社交平台上如是分享道。今年8月下旬,她和两位朋友前往韩国济州岛旅行,选择春秋航空的同时,也开启了一场关于重量、尺寸与性价比的极限挑战。
为了最大限度节省开支,她们没有购买任何托运行李额,但在出行前做足了功课,仔细研究了航司的行李规则,并专门购买了上述行李箱和手提行李袋。
图源:小红书@逸圈圈
五天的出境旅行,逸圈圈成功地将行李重量和空间压缩到极致。她告诉《消费者报道》记者,“夏季衣物轻薄、易卷拢,并不占地方,所有包裹在往返时都严格控制在7kg以内,回程时三个包总重甚至只有11kg。这个尺寸的行李箱非常能装,除了衣服,我们还放了一些护肤品和零食。”。
逸圈圈并非孤例。将行李压缩到极致的旅客正逐渐成为廉价航空的主流客群。
《消费者报道》记者在电商平台查询发现,标注“春秋航空专用”“廉航免托运”“20x30x40”“可登机迷你行李箱”等关键词的14寸登机箱,售价在40元到200元不等。一家主营该类行李箱的的店铺,销量累计达500万件。这不仅是一种消费现象,更是一种出行理念的盛行。
而当行李箱装不下时,“穿在身上”成了最后的解法。工装马甲、登山包、U型枕套和登机神裤逐渐被定义成廉航的“登机神器”。电商平台显示,某款售价58元的钓鱼马甲销量超过万件。
图源:网络
有品牌迅速响应了这一需求,如蕉内推出有8个口袋的工装裤,Ipad mini、充电器、耳机、手机、水杯、各种洗护用品小样等都可以装进口袋,“能挂身上绝不用手拿着”已成为一条心照不宣的登机守则。
对于乘客将钓鱼马甲当成“廉航神器”的行为,春秋航空宣传部部长毛懿2024年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在规则之内是允许的。旅客尊重行李规则,又在最大限度内精打细算,这符合公司的出行理念。
蕉内8袋“登机神裤” 图源:网络
常飞往韩国、日本、泰国等国家观看演唱会的李敏(化名)总结出一套成熟的成本管控策略:去程不买行李额,回程看情况。“去程只是带几件衣服,回程时如果买了特产,再考虑买行李额。”她告诉记者,“只要不是冬天出行,很多时候7公斤行李额已经够用。”
她还向记者分享了一套万一超重、现场断舍离的“终极应急方案”。“之前在泰国、马来西亚坐廉航时,他们是在登记处即安检前称行李箱,所以在安检之前可以丢掉一点东西,以满足行李限额要求。”
这一切的背后,是旅客与廉航之间一场无声的博弈:廉航通过拆分服务降低票价,旅客想方设法努力适应,尽管常常抱怨规则苛刻,但成本计算却从未停止。
“抠”出来的利润之王
当国内三大航还在亏损泥潭中挣扎时,春秋航空却凭借“极致抠门”稳坐A股航空盈利榜首。
从A股上市的各家航司近期披露的2025年半年报看,中国国航(601111.SH)、中国东航(600115.SH)、南方航空(600029.SH)上半年分别亏损18.06亿元、14.31亿元以及15.33亿元。而四家民营航司春秋航空、吉祥航空(603885.SH)、华夏航空(002928.SZ)和海航控股(600221.SH)均实现盈利,其中春秋航空的归母净利润最高。
明明票价最便宜,怎么反而最赚钱?中研普华研究员洪前进在接受《消费者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春秋航空的盈利优势主要有四个:极致的成本控制体系、差异化低价与辅助收入、抗周期市场定位与母集团协同,以及行业竞争格局优势。
把“抠门”做到极致正是其实现高盈利的核心因素。
在机型上,春秋航空全部采用空客A320系列飞机、统一配备CFM发动机,这意味着可通过集中采购降低飞机购买和租赁等成本,简化维护流程,减少备件库存。此外,飞机只设置经济舱位,不设头等舱和公务舱。别家航司靠豪华舱位赚溢价,它靠多塞10%-15%的座位摊薄单位成本。
此外,春秋航空对飞机的利用率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根据2025年全国民航年中工作会议报告,2025年上半年全行业飞机日利用率9.0小时,正班客座率为84.2%。而春秋航空同期日利用率为9.74小时,整体客座率为90.52%。
据春秋航空财报披露,公司更多地利用延长时段(8点前或21点后起飞)飞行,从而增加日均航班班次,提升飞机日利用率。由于公司固定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比重约为1/3,因此通过提高飞机日利用率,能够更大程度地摊薄单位固定成本(固定成本/可用座位公里),从而降低运营成本。
此外,飞机上的毛毯、一份餐食,甚至是一个心仪的座位,都成了春秋航空“自助点餐”式的付费服务。
洪前进表示,托运行李费构成春秋航空辅助收入的核心板块,具有显著的规模效应与高利润率特征:一方面,旅客托运行李需求广泛,形成稳定的收入流;另一方面,服务边际成本极低,主要涉及机场地面处理环节的协议成本,通过规模谈判可进一步压缩,因此贡献了辅助业务中最高的利润弹性。
“相较于全服务航司‘票价含行李’的传统模式,春秋航空的拆分模式更适应大众市场的成本敏感需求,在低价策略下实现收益补充。与其他低成本航司相比,春秋航空凭借更大的国内市场份额和航线网络密度,能够通过规模效应降低单位服务成本;同时其先发优势形成的用户教育,使旅客对行李费的接受度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进一步扩大竞争差距。”洪前进续指。
关于在坚持低成本模式的同时如何平衡成本控制与用户体验,《消费者报道》向春秋航空发去采访函,但截至发稿,暂未得到回复。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