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氏股份上半年营收近500亿,养猪业务大赚51亿!公司: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

闫晓寒
2025-08-28 17:32:40
来源: 时代周报
养鸡业务等待盈利

上半年,生猪、肉鸡价格均呈现下跌态势,温氏股份(300498.SZ)的养猪业务盈利,养鸡业务却出现亏损。

8月27日晚间,温氏股份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其营业收入为498.52亿元,同比增长5.91%;净利润为35.31亿元,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75亿元,同比增长159.12%。

分季度来看,温氏股份第一季度实现营收243.1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01亿元。以此计算,温氏股份第二季度营收为255.34亿元,环比增长约5%;归母净利润为14.74亿元,环比下降约26.34%。

温氏股份布局鸡、猪两大主业,上半年养鸡业务亏损,其利润主要由核心板块养猪业务贡献。

在8月27日晚间业绩说明会上,温氏股份方面表示,上半年公司养猪业务盈利约51亿元,养鸡业务亏损约12亿元(含存货跌价准备约5亿元),水禽业务亏损约2亿元。温氏股份相关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养猪业务生产成本持续下降,同时猪价淡季不淡,整体实现较好盈利。

上半年,温氏股份卖了5.98亿只肉鸡(含毛鸡、鲜品和熟食),同比增长9.16%;但其肉鸡类营收同比下降9.29%。

温氏股份养鸡业务亏损主要与需求持续疲软、市场价格低迷有关,上半年其毛鸡销售均价下滑近两成。“下半年为传统消费旺季,且8月份以来肉鸡业务价格快速回暖,公司养鸡业务开始恢复盈利。公司看好下半年养鸡业务的表现。”上述人士表示。

图源:图虫创意

仍需进一步降本?

温氏股份上半年净利润的高增长,一部分来自2024年同期的低基数效应。在去年一季度亏损影响下,去年上半年温氏股份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27亿元。虽然扭亏为盈,但仍未恢复上一轮猪下行周期前2020年上半年40亿元左右的净利润水平。

另一方面来自温氏养猪业务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去年一、二季度,温氏股份养猪业务分别亏损约9亿元、盈利约18亿元,去年上半年其养猪业务总体盈利约9亿元。据此测算,温氏股份今年上半年养猪业务盈利同比增长约466%。

这或并非源于生猪价格的影响。去年8月,生猪价格达到年内高点,随后震荡下行。今年上半年,生猪价格整体呈回落趋势,大多时间保持在14-15元/公斤区间内,生猪养殖行业总体处于中等盈利水平。具体到温氏股份,上半年其毛猪销售均价为14.93元/公斤,同比下降2.56%。

猪价下跌,温氏股份养猪业务营收和盈利增长,依靠生猪销量增长和成本降低带来的利润空间。根据财报,上半年温氏股份销售肉猪(含毛猪和鲜品)1661.66万头,同比增长15.6%;推动肉猪类实现销售收入327.35亿元,同比增长16.26%。

成本端优化是温氏股份养猪业务盈利能力提升的关键之一。2024年全年,温氏股份肉猪养殖综合成本约7.2元/斤,今年上半年降至6.2元/斤。温氏股份相关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成本下降源于公司持续推进精细化管理,大生产整体稳定,叠加饲料原料价格下降。

在没有政策、疫病等强力干预情况下,猪企大规模去产能意愿不算强烈。这意味着,未来生猪出栏量将维持在相对稳定区间内震荡,猪周期或将呈现窄幅波动趋势。当前养猪行业步入微利时代,成本控制能力已经成为猪企竞争的关键。

各大猪企养猪成本正不断下降,并为今年制定了更低的成本目标。

今年7月,温氏股份肉猪养殖综合成本为12.2元/公斤。温氏股份在2月的投资者活动中表示,公司初步制定2025年全年平均肉猪养殖综合成本奋斗目标为不超过13元/公斤;牧原股份(002714.SZ)今年7月生猪养殖完全成本降至11.8元/公斤,其制定的成本目标是今年全年平均12元/公斤;新希望(000876.SZ)今年目标为整体运营场线成本降到13元/公斤以下;天邦食品(002124.SH)今年的成本目标为12.8元/公斤。

“猪企之间的竞争已经进入以成本和效率为核心的阶段。”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在饲料等外部成本难以掌控的情况下,要想优化当前的成本收益,不可一味试图通过规模扩张压缩边际成本,而需要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精益求精,将智能化、数字化融入养殖环节,构建起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

产能去化进行时

我国猪肉消费需求相对稳定,影响生猪价格的主要因素是生猪供应的波动。随着前期产能去化的持续推进,2024年生猪供应量同比下降,生猪价格先涨后跌。而今年上半年,行业供需关系基本平衡,猪价整体回落,单头生猪盈利水平也在下降。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今年规模养殖生猪每头净利润已从1月的215元降至6月的7元,当前已处盈亏线附近。

在这一情况下,今年国家相关部门多次引导生猪产业向提质、稳价方向发展。7月,农业农村部要求严格落实产能调控举措,合理淘汰能繁母猪,适当调减能繁母猪存栏,减少二次育肥,控制肥猪出栏体重,严控新增产能。

随后,农业农村部明确要求行业能繁母猪存栏量调减至3950万头。而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6月底我国能繁母猪存栏4043万头,即接下来行业还需调减近100万头能繁母猪。

自2018年至今,国内头部养殖集团通过7年左右时间,逐渐将能繁母猪提升到当前较高水平,“为保证在市场的定价话语权,大集团公司都不太想主动大幅降低产能。”有业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但在国家有关部门引导调控产能的背景下,一些集团公司已经认领了降母猪的份额。

以国内头部猪企牧原股份为例,今年二季度末,其能繁母猪存栏量为343万头。牧原计划到今年年底要再减少13万头能繁母猪。温氏股份在今年4月的投资者活动中透露,截至3月末,公司能繁母猪约185万头。温氏股份称当前尚未确定2026年肉猪出栏量具体规划,但其在半年报中表示,未来将进一步优化淘汰低效母猪。

虽然相关部门提出了能繁母猪调减的要求,不过产能去化并非一蹴而就。当前猪企母猪种群效率正逐年提升,整体生猪出栏量下滑幅度或许比较有限。

“市场可能不会形成非常大的供应缺口,猪价的提振也会因此受限。”卓创资讯分析师李晶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目前生猪行业处于下行周期,叠加反内卷趋势,“生猪行业已经从此前盲目增产扩张、以量取胜的状态,过渡到提质增效、降本增利的阶段。”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渤海银行发布2025年半年报:营收净利双增长 彰显韧性发展定力
人保寿险北京市分公司走访北青传媒 共议合作新方向
歌力思:国内市场增长良好,上半年归母净利润高增45%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