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能量补给站到2.5亿人的生活底色:东鹏饮料的国民产品进化论

肖宇
2025-07-29 08:10:01
来源: 时代财经
上市4年,除了营收规模的显著扩大,东鹏饮料在产品矩阵与渠道体系方面也发生了深刻变革。

上市4年后,中国功能性饮料(能量饮料+运动饮料)第一品牌东鹏饮料(605499.SH)的业绩增长势头持续强劲。

7月25日晚间,东鹏饮料披露2025年半年报。2025年上半年,东鹏饮料实现营业收入107.37 亿元,同比增加36.37%;归母净利润23.75亿元,同比增长37.22%。营收与利润双双保持高位增长。

自从2021年5月登陆A股以来,东鹏饮料的业绩持续上扬。对比2021年上半年36.82亿元的营收,今年上半年,东鹏饮料的营收规模已实现近200%的增长。值得注意的是,东鹏饮料上半年超百亿元的营收,已然超过了2020年全年的营收总额。这意味着,上市仅四年,东鹏饮料在营收体量上,已完成了 “再造一个东鹏” 的跨越式发展。

除了营收规模的显著扩大,东鹏饮料在产品矩阵与渠道体系方面也发生了深刻变革。2021 年上市时,东鹏饮料能量饮料占比超过九成,如今,公司已从无到有布局电解质饮料、无糖茶、果茶等产品,构建起“双引擎+多品类”的产品组合。与此同时,东鹏饮料的经销商与终端网点数量也成倍扩张,为公司多品类战略落地铺路。

作为中国功能性饮料(能量饮料+运动饮料)第一品牌的东鹏饮料,正凭借多品类、多口味、多规格且价格亲民的产品矩阵,逐步打破能量饮料的单一品类标签,向着“国民饮品”的目标稳步迈进,让高品质饮料成为2.5亿人的日常选择。

产品扩列: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协同”

自2009年瓶装东鹏特饮问世以来,能量饮料便成为东鹏饮料最鲜明的品牌印记。在2021年登陆资本市场当年,能量饮料仍贡献了超九成的营收。然而短短4年间,东鹏饮料已通过构建“双引擎+多品类”的产品矩阵,逐步实现从单一能量饮料生产商到综合性饮料集团的升级。

近年来,在持续深耕东鹏特饮之余,东鹏饮料持续拓宽产品边界:分别推出电解质饮料“东鹏补水啦”、无糖茶品牌“上茶”、咖啡饮料品牌“东鹏大咖”、椰汁品牌“海岛椰”,以及果茶品牌“果之茶”。

多元化布局的市场成效已逐步显现。线下零售监测机构马上赢数据显示,2024年3月,东鹏补水啦超过了入华20余年的日本大冢宝矿力水特,成为电解质水赛道市场份额的第二名。另据国泰海通研报,果之茶自今年2月上市后迅速放量,3月单月销售额突破7000万元,全年有望冲击10亿元规模。

业绩报中产品收入结构的变化,则直观印证了这一转型成果:截至2025年上半年,能量饮料营收在东鹏饮料营收的占比已降至77.91%,电解质饮料的营收占比攀升至13.91%,其他品类则稳步提升至8.18%。

在饮料行业普遍追求多品类发展的浪潮中,东鹏饮料的差异化路径尤为值得关注,这也是其多元化战略见效的关键所在。

随着健康生活方式成为大众共识,东鹏饮料已将“高品质”深植产品基因。

这种高品质体现在功能性与健康性两大维度:功能性层面,东鹏特饮与东鹏补水啦以科学配比的功效成分,分别精准实现抗疲劳与快速补充电解质的核心功能。健康性层面,近期推出的无糖特饮,以及无糖茶、低糖茶及果蔬汁产品,则紧扣当代人对健康饮品的追求。

产品矩阵内部的协同效应,也让东鹏饮料具备了覆盖全场景消费需求的能力。

东鹏饮料各品类产品精准卡位不同饮用场景:东鹏特饮直击“累困时刻”,电解质饮料聚焦运动补水场景,茶咖系列则满足日常提神需求。为适配多样化消费场景与渠道特性,东鹏饮料还细分推出多元规格产品,如顺应健康消费趋势的无糖特饮、面向便携场景的380ml装补水啦、针对零食量贩渠道的900ml大瓶装补水啦等。

这种“精准定位+灵活适配”的产品策略,不仅巩固了东鹏饮料在功能性饮料(能量饮料+运动饮料)领域的领先地位,更助力其向覆盖全人群、全场景的“国民饮品”阵营迈进。

渠道革新:4年终端销售网点翻3倍

如果说多元化产品矩阵为东鹏饮料的国民化之路奠定了基石,那覆盖广袤市场的渠道网络便是其触达亿万消费者的“毛细血管”。

饮料行业的竞争,本质是渠道渗透力的较量。当前,东鹏饮料已构建覆盖全国、深度下沉的立体化渠道网络。

2021年上市时,东鹏饮料仅有1000余家经销商,支撑着覆盖全国近120万家终端门店的销售体系。截至2025年上半年,东鹏饮料的经销商数量已扩容至3200余家,有效活跃终端网点突破420万家,较上市时增长超3倍,累计触达的不重复消费者超2.5亿人。此外,截至2024年末,东鹏饮料已累计投放冰柜数量超过30万台。

在渠道全国化推进过程中,东鹏饮料同步打造高效的供应链支撑体系。目前,东鹏饮料已经布局规划13大生产基地,其中9大生产基地已经建成投产。正在建设中的天津、昆明、中山、海南4大生产基地,将分别辐射华北、西南、大湾区以及南海与东南亚市场,形成“就近生产、快速配送”的物流网络。

渠道深耕与产能布局的协同发力之下,总部位于深圳、依托广东市场起家的东鹏饮料,已完成全国化版图的初步构建。

2021年上市时,东鹏饮料广东区域收入占比近50%。截至2025年上半年,广东区域的收入占比已降至23.72%,华东区域、华中区域、华北区域、西南区域收入占比则均超过10%。尤其是过去长期薄弱的华北市场,销售收入已达到17.08亿元,同比增长73.03%,增速远高于全国各区域平均增长速度。

全球化布局:“国民品牌”剑指“国际品牌”

全国化并非东鹏饮料的终极目标。作为中国功能性饮料(能量饮料+运动饮料)第一品牌,东鹏饮料正将发展的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4月3日,东鹏饮料正式披露向香港联交所递交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发行并上市申请资料。招股书中,东鹏饮料将“探索海外市场与投资并购机会”写进了公司未来战略。

对于东鹏饮料而言,海外市场无疑是一片热土。Innova市场洞察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能量饮料市场达到了555亿美元的销售额;2019年至2023年,全球能量饮料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6%,预计到2027年这一数字将继续保持在4.8%左右。其中,北美和亚洲市场占据了全球能量饮料销售的2/3。

事实上,东鹏饮料的出海布局早有铺垫。2021年,东鹏饮料便成立香港子公司,开展海外销售体系搭建和海外品牌推广。2022年,东鹏饮料为谋求海外发展,也曾筹划在瑞士证券交易所上市。

近年来,东鹏饮料的出海步伐持续加快。在海外渠道建设方面,2023年,公司通过贸易商将产品成功打入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等18个国家和地区。到2024年,产品出口的国家和地区仍在持续扩张。为强化本地供应链建设,东鹏饮料目前已在印度尼西亚和越南设立子公司,而海南和昆明的生产基地未来也将作为面向东南亚市场的重要生产及出口枢纽。

踏上了海外征程的东鹏饮料,要在全球市场上与红牛、Monster等国际知名品牌同台竞技,还需要积蓄更多力量。若H股成功上市,无疑将为其海外业务的进一步拓展提供更充足的资金支持。这也意味着,从以能量饮料起家,到成为国民品牌,东鹏饮料正朝着国际品牌的更高定位发起冲击。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聚焦特大暴雨下的密云救援:养老院多名老人被转移,供电供水正陆续抢修
挺进中国500强:游戏重估B站
上市以来研发投入首降,艾德生物:与更多国产仪器厂商合作,研发成本降低
麦当劳竟是“隐形地产大佬”,一次性放售8家香港商铺,去年全球收租超100亿美元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