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醋不能软化血管!这些心血管“健康常识”别再信了|消道长辟谣

黄欢欢
2025-05-26 14:49:14
来源: 消费者报道
谣言真相知多少?

在全民关注健康的时代,网络上关于心血管养护的“经验之谈”层出不穷:有人说“喝醋能溶解血管钙化”,有人认为“心跳越慢越健康”,更有人坚信“心脑血管疾病与年轻人无关”……这些看似“科学”的传言,哪些是真相?哪些是误导?

心血管疾病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防治容不得半点疏忽。错误的认知不仅可能耽误病情,更可能在关键时刻成为致命隐患。

近期,《消费者报道》记者收集了网络上热度较高的7大传言,并邀请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刘国勇、珠海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姜小飞、珠海市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副主任医师刘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丁风华四位心血管领域专家,就相关传言展开答疑。让我们跟随专家,用科学视角去深挖健康真相,掌握真正有效的“护心之道”。

Q:喝醋可以溶解血管钙化吗?

刘国勇:这一说法缺乏科学依据。首先,醋酸无法改变血液环境。人体血液的酸碱度(pH值)在7.35-7.45之间,由多重缓冲系统维持稳定,摄入的醋酸在小肠即被中和,无法进入血液发挥作用。

其次,斑块成分并非单纯钙化。动脉斑块分为“软斑块”(脂质核心)和“硬斑块”(纤维或/和钙化),前者更易破裂引发血栓,而醋对两者均无作用。

需注意的是,过量喝醋可能腐蚀消化道黏膜,诱发消化道溃疡或食管炎。

Q:红酒、木耳、洋葱等食物,长时间摄入是否能帮助软化血管?

刘国勇:红酒中的白藜芦醇在动物实验中显示抗氧化作用,但人体需每日饮用数十升才能达到有效剂量,而酒精本身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世界心脏联盟明确指出,饮酒无安全剂量,少量亦有害。

木耳多糖在动物实验中可抑制血栓形成,但其提纯浓度远超日常饮食摄入量。木耳作为高纤维食物,虽有益于血脂调节,但无法直接“软化”血管。

洋葱含前列腺素A,实验显示其提取物可扩张血管,但日常饮食中含量微乎其微,且人体代谢机制与动物差异显著,实际效果有限。

总之,红酒、木耳、洋葱等这些食物的健康益处多被夸大,其作用仅限于辅助营养补充,不能替代药物治疗或生活方式干预。

Q:心脑血管病是“老年病”,年轻人无需关注?

丁风华:心脑血管疾病不能一概而论,需从多维度分析。先天性心脏病属于结构性心血管异常,自出生便存在,若不及时治疗会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引发严重后果,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曾被视为“老年病”,由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危险因素长期作用引发。但随着生活方式改变,这类疾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建议从青年时期关注生活方式干预,随年龄增长定期体检,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做到未病先防,既病早治。

Q:偏头痛都是脑袋的问题,和心脏没关系?

刘羽:偏头痛发生的原因非常复杂,但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容易被大家忽视,那就是心脏问题。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很多偏头痛患者同时存在心脏问题,如卵孔未闭这类患者,他的偏头痛发作频率会更高,且疼痛程度也更重。

我们的静脉系统中其实会有一些微小的血栓,正常情况下不会进入到脑部,但卵圆孔未闭的患者,微血栓随动脉血进入大脑,导致局部脑组织灌注不足,引起短暂性缺氧,诱发大脑皮层释放异常信号引发偏头痛。所以,偏头痛不只是脑袋血管、神经出了状况,也有可能是心脏的“小孔”惹的祸。

Q:人体血管中会积累很多“垃圾”“毒素”,需要通过保健品或排毒疗法定期清理,否则回导致血管堵塞?

姜小飞:一般而言,血管堵塞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血栓(急性堵塞),另一种是动脉粥样硬化(慢性堵塞)。动脉粥样硬化可以理解为“坏胆固醇”(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主)沉积,形成粥样斑块(类似于“血管生锈”)导致血管逐渐狭窄、硬化。

人们常说的清理“垃圾”“毒素”,本质上是通过降低胆固醇浓度来减少其在血管内的沉积。这一举措也是当前医学上治疗或预防动脉硬化的核心手段,具体包括西药(如他汀类药物)和中成药(如血脂康)等规范治疗方式。

刘羽:从科学角度讲,血管中并不存在肉眼可见的“垃圾”,该说法将医学概念(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代谢废物)偷换为生活化比喻。动脉斑块本质是脂质核心+纤维帽的病理结构,无法通过消化道吸收的保健品直接分解。

此外,肝脏代谢毒素、肾脏过滤废物、血管内皮细胞调节功能是人体天然的“清理机制”,健康人体每天通过胆汁排出胆固醇,通过尿液排出代谢产物,无需外部“清理剂”。市场常见的保健品如鱼油、纳豆激酶、红曲等均未经过临床有效性验证。

而发生心脑血管狭窄或者堵塞的真正原因是血栓(急性)和动脉粥样硬化(慢性)。动脉粥样硬化也就是我们常简称的动脉硬化,而引发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酗酒、肥胖、运动不足、饮食不健康等。

因此,要预防血管堵塞需要控制上述危险因素,如已形成动脉硬化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斑块)引起的血管狭窄或者心脑血管堵塞,需要咨询专科医生进行规范的药物干预,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或复发。

Q:心跳越慢(如低于60次/分),说明心脏越健康?

丁风华:心跳慢并不一定意味着心脏健康。一般来说,健康成人的静息心率通常为60~100次/分,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可能存在健康隐患。

心率与心输出量密切相关(心输出量=心率*每搏输出量)。部分运动员或长期锻炼者,因心脏长期适应运动负荷,每搏输出量增加,心率可代偿性减慢(常见于 40~50 次/分)。这虽属身体适应运动负荷的表现,但本质是心脏长期高负荷工作后的“病态代偿”,并非健康标志,但这类心率减慢通常无需医学干预。

另外,对于心率较快的患者,如果已经排除了器质性心脏病,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通过药物适当减慢心率以控制血压,有助于减轻心肌耗氧量,缓解紧张状态,这是对健康有益的,但过度减慢心率,可能会产生药物副作用,反而对身体造成伤害。

判断心脏是否健康需要结合个人基础疾病、运动习惯、身体反应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心率“越慢越好”或“越快越危险”均为片面认知。

Q:心梗发作时,用力咳嗽可通过增加胸腔压力维持心脏供血,争取抢救时间?

姜小飞:这个说法目前缺乏足够理论依据。心肌梗死因堵塞血管的部位、范围不同,临床表现和危险性差异极大。一旦发生心梗,心脏供血血管处于完全或严重缺血状态,仅靠咳嗽无法疏通堵塞血管,更不可能逆转心肌缺血坏死进程。正确做法是立即拨打120,保持静卧,避免任何增加心脏负担的动作(如用力、情绪激动等),等待专业救援。

此外,不建议盲目服用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例如,右冠状动脉梗死可能伴随低血压,此时服用硝酸甘油会进一步降低血压,增加休克风险。心肌梗死的急救需基于精准评估,因此务必等待医护人员到场后,根据具体病情采取规范治疗(如溶栓、介入手术等)。牢记“静卧+呼救”是心梗发作时的核心原则,任何非专业干预都可能延误黄金救治时间。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荣耀新帅国内首秀,前“华为悍将”李健要靠性价比突围?
金价狂飙后卖珠串,周大福联手陈冠希圈粉“潮男”,最高售价超10万
11.98万元起!小鹏MONA M03 Max上市,何小鹏:智能辅助驾驶能力比肩行业50万元级旗舰车型
参股公司“出表”月余即收购控股子公司,罗普斯金“资产腾挪”有玄机?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