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跌超9%!光线传媒一季度净利润暴涨374%,下个“哪吒”在哪?
王长田的野心在于打造“中国神话IP宇宙”
短短两个交易日,光线传媒(300251.SZ)的股价经历暴涨暴跌。
4月21日晚,光线传媒披露2025年一季度财报,其营收净利双双暴增,营收29.75亿元,同比增长177.87%;净利润20.16亿元,同比增长374.79%。同一天,在北京国际电影节现场,因艺术总监韩晓菲现场透露剧情,话题“哪吒3母亲复活”一度登顶微博热搜,光线传媒股价当天涨超10%。
然而,因国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而暴涨的业绩,却没能让光线传媒在二级市场延续高光。4月22日,光线传媒股价大幅下跌,单日跌幅达9.23%,报收20.46元,总市值缩水至600.22亿元。
据wind显示,光线控股(由光线传媒董事长兼实控人王长田控制)持股光线传媒37.3987%,为第一大股东。在其豪华股东阵营中,上海汉涛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大众点评)持股达6%,杭州阿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里创投”)也曾是重要股东,不过今年一季度,阿里创投已退出光线传媒十大流通股东序列。
从2022年亏损超7亿元到如今业绩狂飙,或许光线传媒需要更多“哪吒”,才能稳定市场信心。
2年“逆天改命”?
过去几年,光线传媒的业绩经历过起伏,“哪吒”IP的爆火起到“逆天改命”的重要作用。
回溯过往,光线传媒自2011年上市后,曾连续8年保持数亿元的净利润且正向增长,2018年净利润曾达到13.73亿元。但自2019年开始,净利润开始大幅下滑,2021年首次亏损3.12亿元,2022年亏损7.13亿元。
从年亏损7.13亿元到单季度净利润达20亿元,不过短短2年。其中,饺子导演的《哪吒2》对业绩拉升带来明显影响。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发稿,这部制作耗时5年的电影票房突破152亿元。此外,其密钥已第三次延期,延长上映至5月31日。
光线传媒曾公告称,截至2月4日,《哪吒2》累计票房收入约为48.4亿元,公司来源于该影片的营业收入区间约为9.5亿至10.1亿元。据此计算,光线传媒得益于《哪吒2》票房收入的占比最高约为20%,这意味着,最终百亿票房下,光线传媒在《哪吒2》的相关营收可超30亿元。
此外,光线传媒表示,一季度公司电影及衍生业务收入及利润较上年同期均实现大幅增长。在该电影上映前,公司已提前着手规划、开发潮玩、手办、卡牌、出版物等多元衍生品,并筹划海外发行,致力于进一步挖掘IP价值,拓宽盈利渠道。
此前,2019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简称“《哪吒1》”)的票房成绩也非常出色,截至 2025 年 3月23日,其票房超过50.35亿元,一度成为国产动画电影新票房冠军。参照《哪吒2》的营收比例估算,可能为光线传媒带来约10亿元左右的营收。
但2019年光线传媒的业绩并不好看。该年其净利润为9.47亿元,较2018年的13.73亿元同比暴跌超30%。
究其原因,2018年光线传媒将持有的新丽传媒27.64%的股权以33.17亿元出售给林芝腾讯,获得投资收益超22亿元,使2018年非经常性损益高达16.58亿元,占当年利润总额比例118%。2019年,光线传媒非经常性损益同比下滑95%到7985万元。
当时,投资分析师许杉表示,一次性获得大额的投资收益,虽然短时间内迅速提振业绩,但也对今后保持增长态势带来压力,再加上影视行业本身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或会导致后续业绩出现同比下滑的情况。
另有业内人士曾表示,“哪吒”虽然创造了票房奇迹,如果后续出品的电影不能出爆款,业绩将没有持续性。
2019年,影视市场整体表现也不理想。网剧的迅猛发展,对传统电视剧形成了较大竞争,光线传媒电视剧业务同样受到冲击。2019年年报显示,光线传媒电视剧业务营收2.38亿元,同比下降 37.72%。
借《哪吒2》票房带动股价走高之际,今年一季度,光线传媒遭遇了重要股东减持。
2015年阿里创投曾持股8.78%,是光线传媒第二大股东。公告显示,从2019年9月,阿里创投开始陆续减持。 2024年12月,阿里创投持有光线传媒的比例进一步降至5%以下。在2025年一季报中,阿里创投已退出其前十流通股东行列。以光线传媒当前的股价计算,此次退出阿里可能通过减持套现超过30亿元。
想要真正的“逆天改命”,或还需要更多时间。
需要更多“哪吒”
光线传媒的业绩回暖并非偶然。
王长田曾是媒体人,积累有丰富的媒体经验,1998年创办光线传媒的前身“光线电视策划研究中心”,后推动公司上市。在业绩不佳的近2年,光线传媒其实“眼光不错”。
过去几年,光线传媒参投的几部电影票房都曾超过10亿元。例如,《我的我的祖国》票房数据达到31.71亿元,《疯狂的外星人》票房达到22.01亿元,《误杀》票房达到10亿元。
在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2013年横空出世前,光线传媒已经看好后来爆火的国产动画《大鱼海棠》并主动投资,后来也陆续投资了《姜子牙》《深海》《茶啊二中》等动画。只是从票房上来看,这几部电影IP的受追捧程度未达到“哪吒”的程度。2023年,公司还曾投资8亿元研发“乾坤流体引擎”等动画技术,为《哪吒2》的特效突破奠定基础。
此外,股东也为光线传媒带来更多助力。例如,与阿里创投自身拥有文娱业务板块不同,美团旗下的大众点评虽有庞大客户群,但无影视资产。大众点评的优势广告位置等资源,可以为光线传媒的电影进行宣传。早在2014年,大众点评电影事业部负责人张文月曾对外透露,大众点评助力《匆匆那年》完成超过2亿用户的触达,短短几天有750万用户通过大众点评领取了电影优惠券。
在投资和股东助力下,《哪吒2》带来的财务贡献远不止超30亿元的票房分账。更重要的是,《哪吒2》一度推动光线传媒市值度突破千亿元,成为A股市场中市值最高的影视传媒公司。
此外,衍生品也带来新收入。据多家媒体报道,《哪吒2》上映一个月后,相关货品在淘宝平台成交额就超3亿。其中,光线传媒和泡泡玛特联名盲盒上线仅 8 天时间销售额迅速破千万,紧急补货后又秒售罄,与蒙牛、荣耀等品牌授权合作也带来数亿元收入。此前,《哪吒2》衍生品总收益预计将占票房的20%,“票房+衍生”的复合收入模式可谓大获成功。
不过,光线传媒尚未形成IP矩阵,目前衍生品收入占比不足10%,远低于迪士尼的30%。目前来看,动画储备项目仅《哪吒3》《姜子牙2》等少数几部,相比之下,迪士尼的IP授权收入覆盖服装、游戏、主题乐园等多元场景,单部《冰雪奇缘》衍生品收入超百亿美元。
王长田近期在复旦大学演讲中坦言,“《哪吒3》制作周期不会妥协于速度”,这可能意味着光线传媒在哪吒IP上的再次爆发还需等待。
主业之外,光线传媒相比多数影视公司的轻资产运营,却选择开启“重资产化”。业绩回暖后,2025年3月,公司以12.2亿元买下北京奥林NEO大楼,计划将其打造为动画研发中心。王长田认为,“自有物业能降低租金成本,同时提升IP孵化效率”。值得一提的是,光线传媒还斥资35亿元购买理财产品。
长远来看,王长田的野心在于打造“中国神话IP宇宙”。王长田近期在复旦大学发言时还透露,光线正在规划一个更大的“中国神话宇宙” 项目,希望用动画电影重新构建中国的神话体,至少涵盖 50 部电影,预计会在未来20至30年内陆续呈现一个初步的框架。
显然,光线传媒真正的“逆天改命”还需要下一个饺子导演和更多“哪吒”。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