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到邮储银行上班了?上市银行边减员边招科技员工,技术投入增17.2亿

黄宇昆
2025-04-22 19:10:15
来源: 时代周报
向AI要效益,AI正在重塑商业银行。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金融科技正在重塑银行业的竞争格局和发展方向。

当前,上市银行年报披露即将进入尾声。据Wind数据,截至4月21日,A股已有13家上市银行在年报中披露了信息科技投入,合计金额超过1700亿元,多家银行信息科技投入占营收比例超过4%。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多家上市银行在年报中表示,金融科技对业务的赋能作用持续彰显。在业内人士看来,金融科技不仅提升了银行的运营效率,也为其业务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息差下行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不得不面对“降本增效”这一现实问题。而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加持下,也为银行业降本增效提供了更多的可行方案。

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不同银行利用金融科技实现降本增效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资金实力、技术能力与人才储备上。大型银行客户数量多、业务范围广,积累了海量的数据资源,为数据分析和挖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能够更好地实现精准营销、风险评估等功能。

来源:图虫创意

科技投入持续增长,多家银行扩招科技岗

当前,各家上市银行对于信息科技的投入持续增加。

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21日,有13家上市银行披露了去年信息科技投入的相关数据,包括6家国有大行,6家全国性股份行和1家城商行,合计金额达到1784.66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17.2亿元。

整体来看,国有大行继续保持高额的科技投入,2024年6家国有大行的信息科技投入共计1254.59亿元,较2023年增加26.37亿元,其中,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信息科技投入较2023年有所下降。

股份行中,招商银行、中信银行信息科技投入均超过百亿,分别为133.5亿元、109.45亿元,但相较2023年投入有所降低。光大银行2024年科技投入为65.73亿元,同比增加7.58亿元,增长13.04%,是目前股份行中科技投入增速最高的一家。

从上述13家上市银行信息科技投入占比来看,6家国有大行的科技投入占营收的比例都在3%以上,交通银行最高,为5.41%。

股份行中,除兴业银行科技投入占比为3.95%外,民生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占比均超过4%,其中中信银行达到5.12%位列第一。

此外,部分头部城商行的科技投入也超过4%。北京银行年报显示,2024年,该行信息科技投入占当年营业收入比重达到4.6%。

宁波银行相关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该行信息科技支出占营收比近5%,通过实行项目价值评估机制,确保科技资源的投入产出最大化,未来该行将坚持用“科技+”赋能业务发展,用开放银行构建数字化场景链接平台,用更加轻量化的应用、智能化的系统将银行服务与客户的经营管理系统无缝对接、充分融合,同时加快推进大语言模型在银行经营中的运用实施。

上市银行在加大科技投入的同时,科技类人才的数量也在持续增长,且增长幅度远超普通岗位。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交通银行金融科技人员为9041人,同比增长15.70%,同期该行员工总数增幅为1.56%;北京银行信息科技正式员工数量为1101人,同比增长12.69%,同期该行员工总数增幅为3.56%。

此外,部分银行在员工总人数减少的情况下,科技类员工数量却逆势增长。例如中信银行,2024年末该行员工数量较2023年末减少1425人,同期该行科技人员为5832人,同比增加206人。

“目前,AI技术驱动,数据要素赋能,注重构建开放生态,与第三方合作共享数据、整合服务,拓展服务边界和客户群体都是金融科技技术在银行业的发展趋势。”王蓬博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在王蓬博看来,这一趋势将使银行业面临更加多元化和激烈的竞争。一方面,银行之间的竞争将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产品和服务价格竞争,还包括技术创新能力、数据资源掌控能力、生态合作构建能力等多维度的竞争;另一方面,金融科技的发展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一些非传统金融机构如金融科技公司等也纷纷涌入金融市场,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促使银行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向AI要效益,降本增效提速

“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金融业态。金融行业需在高风险环境下探索新的收益模式,而大模型技术为银行提供了智能化风控、精准化服务与高效运营的提升空间。”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当下,商业银行紧跟时代步伐,上至国有大行、下至小规模的农商行,都在加大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和布局。

事实上,在净息差不断收窄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持续承压,降本增效已成为各家银行的一道必答题,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能够帮助银行进一步压降成本、节省开支。

国有大行中,邮储银行在年报中提到,该行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基本覆盖全行各级单位,已累计部署流程机器人超2000个,上线3000余个自动化流程,执行超600万次,实现连年翻番,节约超百万工时,切实助力降本增效。

股份行中,华夏银行通过搭建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系统,从组织、流程、平台和产品四方面发力,为全行提供定制化的RPA解决方案,助力业务流程自动化。截至2024年末,该行在线场景总数达1701个,累计节约45.75万小时等效人工工时,创造数字化营收4344.54万元。

江阴银行相关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该行自2020年开始人工智能相关能力建设,今年以来,该行通过拓展OCR(光学字符识别)使用场景,OCR已运用到客户资料录入、票据处理、档案管理等诸多业务场景中,提高客户服务体验,降低人力成本,减少了人工录入错误,提高了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此外,江阴银行活用RPA流程自动化能力,自2024年在该行机关部室实施以来,已将部分员工从繁琐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节约人力成本,降低错误率,大幅提升办公效率。

北京银行董事长霍学文近期在该行业绩说明会上介绍称,该行在远程客服领域,推出银行业首个线上化、智能化AI协呼服务,日均释放一线坐席0.5至1小时的工作时间,提高坐席工作效率10%以上;在科技研发领域,北京银行提供代码补全、技术问答、代码解释等智能能力,提升研发效率约17%,建立“RPA机器人工厂”模式,累计部署自动化流程1073个,执行任务265万件,累计节省人工3500余人/月。

今年2月,北京银行宣布将致力于打造“人工智能驱动的商业银行”,全面启动“All in AI”战略。“我们充分认识到,在AI时代,人工智能会重塑我们的思考和行为,人工智能也一定会重塑商业银行。”霍学文称。

王蓬博认为,目前来看,人工智能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主要还是体现在业务流程和客服等方面,比如实现自动化的业务处理流程,如处理贷款申请、信用卡申请等,提高业务办理效率和准确性。未来在精准风险评估和预警方面应该会有更多突破,比如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向客户发出预警提示等。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

相关推荐
格力电器总裁换人,董事会换血!董明珠开启三年新任期,85后高管走向台前
每天赚834万,最赚钱消金公司来了!蚂蚁消金净利飙升19倍,它们也“封神”
股价跌超9%!光线传媒一季度净利润暴涨374%,下个“哪吒”在哪?
30分钟极速开户! 民生银行按下港澳台企业内地落地“加速键”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