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碳衡科技黄彦翔:做中国碳会计平台的独角兽,“行业新需求常常让我震惊”
了解中国ESG发展的潜力,黄彦翔与碳衡科技或许是一个很好的窗口。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如何在ESG领域里创业?
35岁的黄彦翔思考ESG领域创业已逾十年。期间,他见证了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的国际博弈,聆听了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对“双碳”目标的郑重承诺,也目睹了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启动。
作为环境科学专业出身、始终怀揣创业梦想的人,他在外企积累经验,不断探索 ESG 发展的机遇,创立了碳衡科技,为企业提供产品碳足迹、碳中和,供应链碳减排等服务。
这是一条崭新的、致力于减缓全球变暖趋势的道路。在公益与商业之间如何权衡?如何把握中国 ESG 发展的潜力?黄彦翔与碳衡科技或许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窗口。
酝酿超10年的环境创业梦
从年幼时在母亲工作的医院看到重症患者、了解到当地水污染导致肝癌高发开始,从事环境相关工作的愿望,就在黄彦翔的心里埋下了种子。
长大后,还在读大三的他揣着一叠创业计划书,闷头闯进某基金会赞助的创业培训会中,但在两周的闭门培训里,他逐渐意识到当时的他各方面并未成熟,还未到适合创业之时。于是,他把这个梦想藏在了心底,转而走进了化工外企陶氏公司成为了一名管培生,之后的7年里在人力、财务、市场各个岗位里摸爬滚打,也与大量的上下游企业建立了联系。
直至2020年9月22日,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第一次被提出。“当时圈内人都因为这个表态而感到激动。”同样激动的黄彦翔意识到,是时候了。
在此之前,中国多地已就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了近10年,既积累了经验,又留下了碳交易不活跃、流动性低、碳价市场化与电力市场化发展不协调等问题,黄彦翔认为,这是国内碳市场即将蜕变迈入下一阶段的信号。
此后的一年时间里,黄彦翔开始频繁与各行业交流、了解机会,他发现碳会计核算需求,在各行业的上下游间交相传导、也被高频提及。比如过去数年,中国汽车出口量狂飙,尤其是出口至欧盟内发达国家时会面临碳排放控制的准入指标,要求汽车组装厂把控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出示第三方认可的“减碳”证书。
换言之,从汽车这一终端产品往上游追溯,中游的化工、机电、钢铁、玻璃、纺织服装(汽车内饰),乃至上游的矿产,均有碳核算、进而降低碳排放的需求。
无论是取得“减碳”证书,还是实实在在降低碳排放量,第一步均要先测量、核算企业碳排放量,黄彦翔认为这是所有企业共通、刚性且高频的需求。
“早期很多企业和我交流时都曾诉苦,说花了一两百万搞了两三年,跟某学校合作计算企业碳足迹,但最后连一个可供第三方机构审核的碳排放报告都出不来;或者请咨询公司核算碳足迹,耗时半年支出50万,时间久、收费高。”黄彦翔表示,这其中存在着现实难点。
碳足迹核算,并不是简单收集数据填报的过程,还包括复杂琐碎的逐层拆分、穿透。比如工厂用电涉及的碳排放核算,一家工厂有多条生产线,每条产线有多种产品,要将工厂提供的一张总体的购电发票上的金额,按比例分摊到具体的申请碳认证的1个产品上,传统咨询公司要做到这一步,需要人工大量的计算,其他的原材料统购也是同理,这样下来,人手不足时花费6个月时间也属正常。
而在这个过程里用平台化、数字化的思路去处理,能快速连通上下游,在跨行业提供碳核算时具备越来越显著的效率、成本优势。
在实践中,碳衡科技已经积累下一套方法论,首先根据客户需要申请的碳资格证书要求,依靠平台积累下来的行业公式细化、穿透产品的每个环节。“比如一件衣服,采用某具体纱线一般会有a公斤碳排放量,其中六成来自原材料,四成来自于生产制造环节,再逐一细化,大体上以核查的碳证书要求为度,以保证后续核查证书成功率。”黄彦翔表示。
平台化、系统化之后,客户、第三方机构均可在系统后台抽查或精准检查模型及底层数据,以及对应的证明材料。若第三方认为某个数据计算不合规,可以直接标示该数据,而非像传统一样通过网络邮箱打回来重改,在系统上直接对接,减少三方的沟通成本。
这样下来,只要服务好链主企业,顺次去打通其上下游企业,也能积累下多个行业的碳核算模型和数据,为跨行业进行碳核储备更充足的经验。黄彦翔就是这样开始的,从其熟悉的化工行业出发,打通化工行业头部客户后再顺次延展其他行业。
从0到1冷启动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开市。数天之后的7月22日,黄彦翔在拉来了前饿了么研发总监李磊及其部分团队后,碳衡科技也正式注册成立。
尽管设想很美好,但黄彦翔也承认做to B的生意,从0到1的冷启动非常难。
黄彦翔早期的经验就是打通机电、纺织、轻工等行业的进出口商会等,“这些会员企业在碳领域的需求比较急切,有助于我们快速接触,拉动信息对称,甚至可能对方在碳足迹上比我还懂,这时就得用专业和产品打动对方。”黄彦翔表示。
他判断,碳会计市场会与财务会计市场一样,数字化平台呈现赢者通吃,前两家头部企业市占率将达到60%以上。
而从国外更早发展碳市场的实践经验更来看,碳会计领域的数字化平台也得到了资本市场的重视,如美国测量、报告和减少碳排放的服务商Watershed,已获得凯鹏华盈和红杉资本的联合投资,“它把碳会计平台看成了以后碳交易和所有一切的入口。”黄彦翔观察发现,他也希望打造中国碳会计平台的独角兽。
而经历了近年的打拼,碳衡科技已在市场上站稳脚跟,黄彦翔称这首先归功于目前行业内对碳会计存在真实的、仍在迅速增长的需求,另外就是团队足够成熟,能提供有足够竞争力的产品。
“企业最主要的诉求是,能不能更快、更便宜?比如纺织服装行业有销售周期,羽绒服出口会限定在冬季红火,如果核算获证时间长影响出口至国外,将严重影响企业拿单速度。我们通过数字化系统、成熟的方案能将效率提高,同时实现降成本,将每证10多万元降到几万元,甚至国内可以更便宜。”
令黄彦翔最自豪的是,2023年末国际上新出了《ISO 14086-1》国际碳中和标准,碳衡科技服务的某客户,从签完合同,到公司帮助其碳核算,到递交给第三方机构审核出证,全流程只需21天,帮助企业成为全球首家基于ISO 14068-1标准取得产品碳中和认证的企业。
“这个纪录目前全球没人能突破,该客户是LV的供应商,本来在减碳上就做得比较好,我们相当于给一位绩优生出了一张成绩单,来展现他的软实力。”黄彦翔说,出证那天还是大年三十,他会一直记得当时的成就感。
新需求爆发
具体的客户群体选择上,碳衡科技优先选择碳排放总量大、数据基础好、转型需求迫切的领域,如电力行业率先启动碳排放权交易,水泥、钢铁等行业具有产业链长、减排技术成熟的特点,能够形成示范效应。
在黄彦翔看来,互联网高频打低频打法,即先满足用户高频需求再满足低频需求依然适用于碳行业,企业在早期缺乏碳足迹、碳排放的账本,需要先解决产品碳足迹的核算认证、碳排放的计算认证。解决这个问题后,再基于这个数据去实施将碳减排,比如买绿电、在碳交易市场买碳证,甚至与国有银行打通,增加碳认证申请银行低息贷款等,这些都是后续衍生的业务。
“具体来说,像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它的申报是一个季度申报一次,属于高频,市场价值也高,我们将前面工作打通后,客户粘性会提高,切换成本也随之提高,后续更多的碳数据挖掘的服务也会优先找我们。”
目前,碳衡科技就已与国有银行合作,推出普惠金融项目“碳数贷”,通过将碳证明转化为信用资产,帮助企业在获得融资的同时建立碳管理能力。据黄彦翔透露,银行方愿意因为企业满足相应碳减排要求而在贷款利率上降低数个BP。
“传统金融风控像用望远镜看星空,而我们提供的数字化碳管理平台如同高精度天文望远镜。通过底层模型及数据和区块链数据存证,我们可以为银行提供更精准合规的碳数据监测和分析,帮助银行更好地评估企业的碳风险,银行也能借此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绿色转型。”黄彦翔指出。
不过,中小微企业同时也可能存在缺乏资金去做环保转型的问题,黄彦翔则认为随着国际绿色贸易政策的推进,如果不转型,中小企业可能会面临更高的成本和更小的市场空间。
至于未来市场规模,黄彦翔也打了个比方,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50万家,假设未来一半企业每年只做一张碳证书,保守来看,30万张一年下来平均每天约1000张,假设公司只占有10%的市占率,一天也有100张的需求,“目前公司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长的需求和紧张的交付能力之间的矛盾,这也意味着我们团队、我们数字化平台的交付能力要尽快赶到这个速度,这也是对我们的考验。”
在创业过程中,黄彦翔逐渐发现,并不只是石化、化工、建材等碳市场履约交易企业,与出口企业有碳足迹认证的需求,市场上依然存在自愿减排企业,“行业新需求常常让我震惊,比如我有天看新闻,发现蘑菇企业也在申请碳中和资格证书,当时真的震惊了。”黄彦翔表示。
而这些自愿减排企业,更多的也是来自其客户的减排要求。碳衡科技就注意到,国内外的政府采购中,已开始逐渐要求要求相关企业提供产品碳足迹信息。
对于碳衡科技的核心竞争力而言,黄彦翔认为,提供超出服务的价值是更为重要的,“比如我们市场部团队,平时除了做活动、更新行业动态外,还会帮企业写作宣传、视频宣传等额外工作,把绿色低碳企业背后的转型故事,让市场更多的企业和消费者知晓。”
而这就更考验团队的主动性,黄彦翔透露,如何鼓励公司团队做得更多一点,为客户多想一步、多做一步也是其管理挑战之一,所幸其团队新招员工多为00年前后,大家都奔着为地球减碳的愿景去工作,“比如销售今天加班了一天制作方案很累,但他的努力为企业多减排了二氧化碳,每天微小的工作也在真的推动世界进步,这可能比告诉他有多少酬劳会更让他感到值得。”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