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CRO板块遭重挫,康龙化成一天跌了26亿港元,去年扣非净利现近10年首次同比下滑
后续CRO企业能否重振旗鼓,走出经营困境,持续考验着各家企业的签单能力。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2月24日,CRO板块齐跌,截至收盘,维亚生物(01873.HK)、药明生物(02269.HK)、药明康德(02359.HK;603259.SH)、泰格医药(03347.HK)、康龙化成(03759.HK;300759.SZ)均跌超7%。其中,康龙化成港股报收17.74港元/股,跌7.70%,总市值较上一个交易日跌去逾26亿港元。
股价的下跌或与业绩不无关系。眼下正是2024年年报披露季,此前康龙化成和美迪西(688202.SH)已经率先发布业绩预告,而其披露的数据或昭示着过去一年CRO行业并不好过。
作为国内CRO龙头,康龙化成披露的2024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的扣非净利润在近10年来首次出现同比下滑。
根据初步测算数据,2024年,康龙化成预计录得营收120亿元~123.46亿元,同比增长4%~7%;录得归母净利润17.29亿元~18.57亿元,同比增长8%~16%;录得扣非净利润10.75亿元~11.51亿元,同比下降24%~29%。
根据年报,康龙化成是一家领先的全流程一体化医药研发服务平台,业务遍及全球,致力于协助客户加速药物创新,在中国、英国和美国有21个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提供从药物发现到药物开发的全流程一体化药物研究、开发及生产服务。2019年1月,康龙化成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同年11月,康龙化成再次登陆港交所,成为CRO行业继药明康德之后又一家A+H股的上市公司。
对于2024年业绩情况,康龙化成在业绩预告中称,2024年全年公司全球客户询单和访问较2023年同期有所回暖,新签订单金额同比增长超过20%。
不过,在营收增长的情况下,康龙化成的盈利能力却面临压力。公司的归母净利润虽然保持同比增长,但这其中得到了非经常性损益的助力。
根据业绩预告,2024年,康龙化成处置了参股公司PROTEOLOGIX,INC股权,形成了非经常性损益约5.6亿元。2024年,康龙化成预计共有非经常性损益6.6亿元~7.1亿元,而2023年的非经常性损益仅有8722.56万元。
扣除这部分收益后,2024年康龙化成的扣非净利润则预计同比下降24%~29%。
对此,康龙化成解释称,系在营业收入同比小幅增长、2023年下半年及本报告期人员增长、2023年末新增银团贷款、2023年末及本报告期新产能投产的综合影响下所致。
实际上,对比历年数据来看,康龙化成的业绩增幅从2022年开始出现下滑,2022年扣非净利润的同比增长仅有个位数,为6.01%,而这一数字在2021年为同比增长67.46%。
具体来看,康龙化成的业务主要分为实验室服务、CMC(小分子CDMO)、临床研究服务、大分子和细胞与基因治疗这些板块。其中实验室服务、CMC(小分子CDMO)占营收比例最高,根据康龙化成在2024年10月末发布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这两项业务占比分别为59%、22%。
从2024年第三季度来看,实验室服务和CMC(小分子CDMO)、临床研究服务这三项业务的同比和环比均实现增长,仅有大分子和细胞与基因治疗服务的同比和环比出现下降。
就地区分布来看,目前康龙化成的客户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中国以及全球其他地区。2024年前三季度,北美地区营收占比65%,同比增长4.3%;欧洲地区营收占比17%,同比增长15.7%;而中国地区则为同比下降12.1%,占营收比15%。
在前述记录表里,康龙化成提到,“整体看海外市场增长明显一点,跨国制药企业(MNC)需求稳定,生物科技企业(Biotech)呈现复苏态势。中国市场存在压力主要是服务价格低导致。”
目前,国内CRO行业整体面临的生存压力日益增加,低价是各家企业为保住订单的手段。某纳米发现抗体CRO企业BD人员告诉时代财经,“不分板块,竞争都很激烈。”
与康龙化成不同,美迪西的业务更多集中在国内,其面临着更为艰难的境况。根据业绩预告,继2023年亏损后,美迪西在2024年的亏损进一步扩大,录得归母净利润为-3.47亿元~-2.32亿元,这一数字在2023年为-3321万元。
对此,美迪西在业绩预告中提到,一方面受医药投融资放缓带来的影响,市场需求发生较大变化,国内行业竞争加剧,公司营收下滑;另一方面,公司出于谨慎性原则,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对相关应收账款、长期资产、存货、合同订单等计提了减值损失或预计负债,较上年同期相比金额较大。
具体到境内外营收情况,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美迪西在境内录得营收3.31亿元,占营收比为66.36%;而2023年同期为6.47亿元,占营收比为74.12%。同期,公司在境外录得营收1.89亿元,占营收比为36.34%;2023年同期为2.26亿元,占营收比为25.88%。
后续CRO企业能否重振旗鼓,走出经营困境,持续考验着各家企业的签单能力。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