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医保局将组织“集采开放日”,实探药品生产,首站福元医药!
第一期“集采开放日”在即。
图片来源:图文创意
2月20日,国家医保局在其官微表示,为便于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集采药品质量安全等情况,进一步提升集采药品生产透明度,国家医保局拟于2月28日举办第一期“集采开放日·走进中选企业”活动,邀请公众赴有关集采药品生产企业,实地参观药品生产过程,并就企业生产经营等情况座谈交流。
第一期活动走进企业名称为北京福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此次活动共邀请约30人参与。国家医保局表示欢迎临床医护人员、媒体记者以及关心集采工作的各界人士报名。
此前,围绕集采药疗效和安全性在社会引发的争议。来自上海医疗界的多名政协委员在《关于在药品集采背景下如何能够用到疗效好的药物的提案》中着重指出,在临床实践中他们发现某些集采药品,诸如高血压、糖尿病药物,内镜检查肠道准备的泻药、麻醉药等的药效存在不稳定的情况,在临床使用中时有反应药效不佳的情况,有些时候加大药量也不起效。
国家医保部门、药监部门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表示,针对今年1月21日由国家医保局带队,联合卫生健康、工业信息化、药品监管部门赴上海调研的上述集采药物争议问题,他们主要聚焦三个方向调研:一是在临床一线使用各类集采药品时对药品疗效和质量的感受;二是提到的“血压不降、麻药不睡、泻药不泻”等具体情况;三是对完善药品集采政策、强化药品质量监管的意见建议。
上述国家医保部门、药监部门称,关于“血压不降、麻药不睡、泻药不泻”等说法,多来自他人转述和主观感受。下一步,有关部门将持续关注。接受调研的一位临床专家也当场表示,“对制药行业特别是对仿制药行业不够了解,就容易产生‘价格等于质量’‘降价就一定降质’的认识误区。”
尤其是药品质量方面,上述相关部门指出,药品质量安全不仅是企业的生命线,也是监管部门的底线。长期以来,药监部门对药品质量、尤其对集采中选药品质量严格监管,坚持“全覆盖”“零容忍”。每年对国家集采药品实行中选企业检查和中选品种抽检两个“全覆盖”,目前覆盖了已使用的国家集采所有品种和涉及的6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
国家医保局还于今日表示,后续还将不定期组织“集采开放日”活动,邀请社会公众到集采药品耗材器械生产企业参观交流。
(时代财经记者张羽岐 综合自国家医保局、时代财经、证券时报)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