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米线大王的生意也难做,谭仔国际要退市,日本大股东拟溢价75%私有化
香港米线第一股,生意越来越难做。
上市不到三年半,米线第一股谭仔国际(02217.HK)即将被私有化。
2月17日晚间,谭仔国际发布公告,称获公司大股东东利多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东利多控股”)提出,以每股注销价1.58港元私有化,并建议撤销上市地位。上述注销价较谭仔国际2月4日停牌前0.9港元/股的股价溢价75.6%,最高现金代价约5.56亿港元。
大股东高溢价的私有化方案刺激了谭仔国际股价。2月18日,谭仔国际复牌即大涨,单日上涨超60%,报收1.47港元/股,成交量超6700万股。
东利多控股为东利多日本的全资子公司,持有谭仔国际已发行股份的约74.26%。东利多日本是日本知名餐饮集团,经营着全球最大乌冬连锁店丸龟制面。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丸龟制面在日本本土门店数量约800家,海外门店数量超200家。
就要求谭仔国际私有化的理由,东利多控股在公告中表示,是为了在股份交易流通量长期持续偏低的情况下,为投资者退出并变现投资提供机会,成功私有化也将帮助谭仔国际未来更好地进行业务发展。
图源:pexels
谭仔国际主要从事投资控股、食品及加工食品采购及贸易,旗下拥有香港知名快餐米线品牌“谭仔云南米线”及“谭仔三哥米线”。上述两大品牌由祖籍湖南的谭氏家族创立,其中,“谭仔云南米线”由家族中的“三哥”谭泽群、“六弟”谭泽强于1996年创立,后“五哥”谭泽均加入。“谭仔三哥米线”则在2008年谭氏家族分家后,由“三哥”谭泽群自立门户创立。
2018年,“谭仔云南米线”及“谭仔三哥米线”被东利多日本收购,两家被整合为谭仔国际,并于2021年10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发行价为3.33港元/股。
招股书显示,截至2021年9月5日,谭仔国际在中国与新加坡共经营156家门店。2019财年、2020财年与2021财年,谭仔国际收入分别为15.56亿港元、16.91亿港元、17.95亿港元,复合年增长率为7.4%。净利润分别为1.98亿港元、1.91亿港元与2.88亿港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0.7%。
不过,上市后,谭仔国际业绩整体表现欠佳。
2022财年、2023财年、2024财年与2025财年上半年(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6个月),谭仔国际收入分别为22.753亿港元、25.946亿港元、27.484亿港元与14.035亿港元,收入同比增幅从26.8%持续下滑至1.2%。净利润分别为2.03亿港元、1.41亿港元、1.17亿港元与3610万港元,盈利能力持续下行。
谭仔国际的业绩受疫情、近年来消费市场疲软与餐饮行业价格战等因素影响。其中,港人北上消费潮,对谭仔国际的冲击亦不小。截至2024年9月30日,谭仔国际门店共235家,位于香港的餐厅门店达198家,香港市场的收入占谭仔国际总收入的93.9%。
同一时期,谭仔国际在香港以外的开店进程也不甚理想。
2020年起,谭仔国际开始在中国内地、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区开店。截至2024年9月30日,谭仔国际在中国内地、新加坡与日本的门店数量分别为23家、11家与3家。
在价格战与餐饮品牌创新都空前激烈的中国内地市场,主营传统米线品类的谭仔国际并不具备足够的竞争力。而市场竞争同样激烈、通胀高企与长期人手不足的新加坡市场,也让谭仔国际面临较大挑战。2025财年上半年,谭仔国际香港以外市场收入仅有8540万港元,同比下滑约6.46%,占谭仔国际营收比重仅约6%,亏损也有所上升。
经营情况欠佳也导致谭仔国际在资本市场表现低迷。2024年至今,公司股价长期徘徊在1港元/股上下,2月18日,股价大涨超60%的谭仔国际,较3.33港元/股的发行价仍跌去超过50%。
谭仔国际正作出经营策略调整。2023年起,放慢在中国内地开店进度的同时,谭仔国际开始将拓店重心从深圳转向经营成本较低、且本地人口更多的广州,以及东莞、中山等大湾区二线城市。此外,谭仔国际也开始着手关闭内地与新加坡表现欠佳的门店。
在香港市场,谭仔国际则将推进多品牌发展战略。2024年起,谭仔国际先后从东利多日本处获得日式牛肉饭品牌“山牛”与丸龟制面在香港的经营权。上述品牌均为连锁快餐品牌,其中,山牛人均消费在45~70港元,丸龟制面人均消费在50~90港元。
显然,谭仔国际希望通过引入控股股东旗下的快餐品牌,丰富自身品牌矩阵。不过,随着遇见小面、和府捞面等内地连锁快餐品牌加速进军香港,带来更多价位与品类的产品,即便是在自己的主阵地,谭仔国际也需加快业态创新步伐。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