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广东,这4个市打算这么拼
四地解答“高质量发展”
2024年,广东GDP突破14万亿元,连续36年位居全国首位。
新的一年,广东定下了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并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要助力广东完成这一目标,经济大市需发挥关键作用。
在2月5日召开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州、佛山、东莞、揭阳等地的市委书记依次发言,给出各自的答案。
广州:推动“科创资源”向“科创产业”蝶变
广州将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加快建设“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制造业服务业深度融合、数智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以现代服务业出新出彩更好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广州(图源:图虫创意)
聚焦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核心功能,实施AI赋能百业行动、金融活水向实行动、专业服务增值行动,建设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促进传统产业向成名成品升级、新兴产业向星火燎原放大,推动“广州制造”向“广州创造”蝶变升级。
广州市委书记郭永航在会上表示,将聚焦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核心功能,加快建设活力创新轴,构建科技研发、孵化、推广全链条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原始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应用水平,推动“科创资源”向“科创产业”蝶变升级,更好为全国、全省和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发挥增长极和动力源作用。
佛山:擦亮“有家就有佛山造”的金字招牌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佛山始终以“敢饮头啖汤”的精神抓改革促发展,心无旁骛发展制造业。从机械化到自动化再到数字化,制造业在一轮又一轮技术改造中迭代升级,实现了由制造业起家到制造业当家的跨越,奠定了佛山规上工业总产值超3万亿元的底蕴底气。
佛山市委书记唐屹峰表示,要拓展制造业转型深度,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将深刻把握产业演进规律,深入推进“人工智能+制造业”融合发展,把人工智能嵌入制造业发展全领域、全链条、全过程,加快催生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推动佛山工业机器人、泛家居等优势产业加速向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等方向转型,在数字经济时代进一步擦亮“有家就有佛山造”的金字招牌。
东莞:组建一批创新联合体和中试平台
制造业是东莞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新的一年,东莞将乘着全省大抓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浩荡东风,全力跑出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度,以更加厚实的硬实力担负好经济挑大梁重任。
东莞市委书记韦皓表示,将着力坚持科创赋能产业,勇攀互促双强新高地突出传统动能提质,以“链式改造”为抓手,支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两大优势产业做大做强,重点依托“三大手机”等龙头企业,带动供应链企业协同升级,运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家具玩具等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科创金融、软件信息、贸易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向新向上向强。
东莞(图源:图虫创意)
突出新兴动能培育,大力发展新材料、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强基金招商、科技招商、场景招商,规划建设滨海湾人工智能新区,加速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突出科技创新引领,加快散裂中子源二期、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建设,推动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二期项目提速,筹建中国科学院东莞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组建一批创新联合体和中试平台,更好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
揭阳:海洋经济2年内努力实现1000亿元
近年来,揭阳坚决贯彻省委“1310”具体部署,推动揭阳形成绿色石化、海洋经济两大新兴支柱产业,服装制鞋、五金机电、食品加工、物流电商、大健康五大优势特色产业的“一化一海五优特”产业格局。
立足资源禀赋,以“双链融合”打造海洋经济“蓝色引擎”。揭阳已建成30万吨级深水良港和3千至7万吨级风电“母港”,在营在建海港码头泊位20个,沿海待开发产业用地近10万亩,发展海洋经济得天独厚。
揭阳市委书记曾风保在会上表示,将坚持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以海上风电、氢能储能、海洋牧场海工装备为主攻方向,全力推动300万千瓦国管海域风电示范项目尽快开工,推进漂浮式风机、海水无淡化制氢等首创技术中试转化。揭阳海洋经济2年内努力实现1000亿元。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