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改革初步方案形成,基金销售费率将进一步降低,投资者每年将节省450亿
A股增量资金将至。
来源:图虫
1月23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针对中长期资金入市等工作,证监会主席吴清做了相关介绍,并回答了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等问题。吴清指出,中长期资金是资本市场重要的专业投资力量,也是维护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压舱石”“稳定器”。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1月22日晚间,中央金融办、证监会、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而1月23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系对《实施方案》的进一步补充。
吴清介绍,《实施方案》聚焦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更加具体的举措,确定了各类中长期资金提高投资A股实际规模、比例的一些具体明确指标要求。从建立适配长期投资的考核制度、投资政策、市场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了针对性的制度安排。
此外,就公募基金行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证监会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目前已形成初步改革方案。从完善基金公司的治理和定位、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以及加强监管执法等三方面入手,推动公募基金改革。
吴清提到,证监会强化对基金投资交易行为的引导和约束,坚决纠治“高换手率”“风格漂移”等过度投机行为。2025年起,还将进一步降低基金销售费率,预计每年合计可为投资者节约大概450亿元费用。
中长期资金将实施长周期考核
对于中长期资金来源,吴清表示,经过认真研究论证,明确了稳步提高中长期资金投资A股规模和比例的具体安排。对公募基金,明确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未来三年每年至少增长10%。对商业保险资金,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这也意味着将每年至少为A股新增几千亿的长期资金。第二批保险资金的长期股票投资试点将在2025年上半年落实到位,规模不低于1000亿元,后续还将逐步扩大。
《实施方案》细化明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五年以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机制,加快出台企(职)业年金基金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指导意见。对国有保险公司经营绩效全面实行三年以上的长周期考核,净资产收益率当年度考核权重不高于30%,三年到五年周期指标权重不低于60%。
吴清认为,考核周期短是多年来制约商业保险资金、年金基金等一些中长期资金扩大A股投资的一个重要卡点。实施长周期考核能够有效熨平短期市场波动对业绩的影响。对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来说,实施长周期考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性突破。从境内外实践经验来看,实施长周期考核也有利于改善各类中长期资金投资回报,实现共赢。以长期资金全国社保基金为例,成立20多年来投资A股的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11.6%。
在参与新股申购、上市公司定增、举牌认定标准方面,《实施方案》明确,给予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与公募基金同等政策待遇。允许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银行理财等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
方正富邦基金权益研究部行政负责人、基金经理乔培涛表示,《实施方案》的发布使得保险、银行理财等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卡点堵点不断疏通。此前卡点堵点包括考核周期过短、资本市场投资生态有待完善、保险公司面临偿付能力等监管压力等。《实施方案》对疏通前两个卡点堵点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第三个卡点堵点,预计未来仍有政策优化空间。《实施方案》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增强市场内在稳定,降低市场波动性和投机性,提振投资者信心,有利于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发展。
谈及吸引和便利外资投资,吴清表示,从外资参与A股市场投资交易的情况来看,截至去年底,有866家QFII获得了投资资格,外资通过QFII、沪深股通这两个渠道共持有A股大约3万亿元。可以说,外资是目前A股市场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外资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中长期资金,包括相当多全球知名的主权基金、养老金、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等,多年来积极参与A股市场,也对资本市场稳定发展作出了贡献。
公募基金改革稳步推进
公募基金改革持续稳步推进。在发布会上,吴清表示,受股市波动等复杂因素影响,特别是前两年,部分权益类基金出现了一定亏损,公募基金行业中也暴露出经营理念偏差、公司治理存在缺陷、投资行为短期化等问题。证监会深入检视剖析公募基金行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经过认真调研论证,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目前已形成初步改革方案。
吴清介绍,公募基金改革主要从完善基金公司的治理和定位、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以及加强监管执法等三方面入手。其中,公募基金销售费率改革最受关注,在已经降低基金管理费率、托管费率、交易费率的基础上,2025年起还将进一步降低基金销售费率,预计每年合计可以为投资者节约大概450亿元的费用。
据2023年7月证监会发布的《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全面优化公募基金费率模式,明确了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工作分“三步走”,按照“管理费用-交易费用-销售费用”的实施路径分阶段推进。
管理费、托管费是公募费率改革第一阶段的核心。第一阶段主要降低了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产品的管理费率、托管费率,优化完善公募基金交易结算模式。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产品的管理费率、托管费率统一下调至1.2%、0.2%以下。
第二阶段调降基金股票交易佣金费率,降低基金管理人证券交易佣金分配比例上限,明确基金管理人层面交易佣金信息披露内容和要求。被动股票型基金产品交易佣金费率不得超过万分之2.62,其他类型则不得超过万分之5.24,交易佣金分配比例的上限从30%调降至15%。
Wind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基金公司管理费收入总计达604.09亿元,相比2023年同期的701.16亿元,下滑13.84%。2024年上半年,基金公司共向销售机构支付客户维护费162.1亿元,比2023年上半年的193.25亿元下滑31.15亿元,降幅16.12%。目前,前两步已落地,下一阶段的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将集中在销售费用。
对于发展权益基金,吴清谈到了4方面举措:第一,推出更多适配投资者需求的产品,加大中低波动型产品创新力度,实现浮动费率产品试点转常规;第二,加快推进指数化投资发展,实施股票ETF产品的快速注册机制,原则上从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第三,提高权益类基金规模占比和长期业绩等指标在监管分类评价当中的权重,引导基金公司自购旗下的权益类基金;第四,督促提升核心投研能力,建立基金公司投研能力评价制度。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