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企坐上牌桌:成为JPM大会最活跃的参与者,“所有关于中国的论坛都爆满”
中国Biotech卷到JPM大会。
美国当地时间1月13日晚间,美国旧金山9号码头的克拉马斯号游轮上觥筹交错。1000多名来自全球的知名医药基金合伙人、医药企业的高管,以及长期关注生物医药行业,希望从中“淘金”的投资人齐聚于此。
这是由世易医健(eChinaHealth)举办的“China Night”(中国之夜)活动,一个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年会(J.P. Morgan Healthcare Conference,下称“JPM大会”)期间的非官方周边活动。
JPM大会是全球生物医药行业规模最大的投资研讨会,也是公认的行业风向标。每年1月都有无数生物医药行业从业者奔赴旧金山,在这里发掘新的机会。
时至今日,JPM大会不仅仅是一个发布行业观点的会议。对更多的参会者来说,这是难得一遇的社交场合。在JPM大会举办期间,会有更多的非官方外围活动,为参会者们提供更多的磋谈机会。像“China Night”这样的活动,在JPM大会期间还有大大小小数十个。
自2015年起,世易医健便开始举办以中国为主题的“JPMorgan Week”会议及活动,最初的活动场地多设在JPM大楼的办公室内。随着活动规模逐渐扩大,报名人数持续攀升至千余人。为了容纳更多的参会者,世易医健将今年的活动搬到了旧金山9号码头的一艘百年游轮上举行。
世易医健中国区总经理王俊艳对时代财经表示:“从参与我们活动的企业数量和在线观看人数来看,规模呈增长趋势。如‘国际生物医药创新项目路演’入选项目从2022年的8家增加到了今年的14家,在线观看人次也从1.1万增加到1.6万。”
活动规模逐年增长的“China Night”,是中国Biotech们在JPM大会期间声量渐涨的一个缩影,也是折射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在国际舞台上角色变迁的一个重要切片。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中国Biotech卷到JPM大会
旧金山一连数天的好天气。在JPM大会主会场威斯汀酒店门外,示威者们又如约而至。他们高举着反对美国医疗保健制度的标语。
在一个月前,2024年12月初,美国最大的医疗保险公司联合健康的CEO Brian Thompson在纽约街头被枪杀。这一事件,使得今年JPM大会的安保史无前例的严格。
据美国媒体报道,几家主要的医疗保健公司均缺席今年的JPM大会,包括Cigna、Humana 、CVS Health等。
不过,这些发生在会议之外的风波,丝毫没有影响到中国参会者们的热情。这是中国参会人数最多的一届JPM大会,是多位受访者对时代财经表达的共同感受。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整体的投融资环境仍然充满了挑战。医药魔方InvestGo数据库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医疗健康领域一级市场投融资事件共计630起,同比下降27.8%,融资总额达421.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
尽管如此,在王俊艳看来,这并没有降低中国Biotech们参与国际交流的热情,反而更加凸显了走向国际的必要性。
Pivotal bioVenture管理合伙人柳丹博士对时代财经表示,国内融资环境的困难反而促成了这次JPM大会的热闹景象。
“这是我参加过议程安排最满、见到参会人数最多的一届JPM大会。以往很多企业可能只是抱着社交或者行业定期更新的心态来参加这类会议,但现在情况不同了。这次很多企业是主动或被动被股东或投资人要求过来参加的,通过介绍他们的资产,以期促成与海外公司的进一步合作。”柳丹称。
动脉新医药总经理吴超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也表示:“根据我自己的观察以及和其他与会者的交流来看,大家都觉得来参加的中国Biotech变多了,凡是以华人为主组织的活动,人都是爆满的。而且我们相信,明年来的人会更多。”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至少有30家来自中国的企业在JPM大会上亮相,其中包括百济神州(06160.HK;688235.SH;ONC.NASDAQ)、药明康德(603259.SH;02359.HK)、恒瑞医药(600276.SH)、康方生物(09926.HK)等。药明康德全球论坛现场更是座无虚席,不少参会者站着听完了整场报告。
除了上述知名药企以外,JPM大会现场更多的是没有站上路演舞台的中国Biotech们。他们带着各自的“KPI”而来,希望能在这个行业盛会里,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方。
吴超告诉时代财经,中国Biotech的参会目标非常明确,NewCo和BD(商务拓展)的需求表现尤为突出。其中,NewCo主要是针对美元基金的合作,BD的合作对象则通常是跨国药企(MNC)或者其他美股上市公司。
JPM大会是定向邀请制,门票只有8000张左右,这远远不能满足行业交流的需求。王俊艳对时代财经表示,越来越多的参会者将关注度更多地放在JPM大会场外成百上千的合作机遇上,这也十分考验参会者的精力和时间分配能力。
JPM大会的会期仅短短4天,不少参会者给自己满满当当地安排了几十项行程,其中包括各种会议、讲座、商务洽谈等。
在今年JPM大会期间,吴超所在的动脉网也参与主办了一个周边的合作论坛,她能感受到在会前进行邀请时,嘉宾的反馈更加积极,“你可以明显感受到这种双向奔赴的积极态势”。
“近年来,中国Biotech企业参会身份实现转变,从早期的‘求学者’,到如今的‘分享者’。一些榜样企业在大会上向全球展示国人创新成果、讲述研发经验,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贡献者。过去中国Biotech侧重于‘引进来’,现在更注重‘走出去’。”王俊艳对时代财经指出。
MNC购买中国创新药升温
开源证券援引动脉橙数据显示,与2023年同期相比,2024年全球医疗健康产业融资额同比略有增长。2023年,全年融资额合计约574亿美元,与2022年相比下滑21.26%。2024年1-11月,全球融资额合计约540亿美元,同比微增0.2%。
2025年,这种回暖态势仍在持续。在JPM大会第一天达成的收购交易额就接近200亿元,礼来制药、强生等MNC是其中最主要的购买方。
在未来几年,“专利悬崖”是MNC们面对的一个共同威胁。
随着重磅药物的专利保护期满,MNC们的营收结构迎来挑战。在JPM大会期间,不少MNC的负责人都公开谈论了专利悬崖的话题。辉瑞 CEO Albert Bourla将其称为“LOE浪潮”(LOE指的是畅销药品独占权的丧失),他表示,LOE浪潮可能会使辉瑞的年收入损失170亿美元~180亿美元。
应对专利悬崖威胁的最好办法,是尽早找到下一款潜在的重磅药物。通过BD交易从外部引进创新药管线,成为MNC开发新候选药物的最常用做法。比如Albert Bourla就强调,辉瑞已经提前通过一系列并购交易布局了新的药物,这些药物有望在2030年为辉瑞贡献20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足以抵消LOE浪潮带来的销售损失。
而在MNC这一轮“扫货”中,中国Biotech悄然成为了主角。Stifel的一份报告显示,在2024年大型制药企业从外部购买的候选分子中,有1/3以上来自中国。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这股热潮延续到了JPM大会上。在整个JPM大会期间都充斥着对中国创新药的讨论。
柳丹观察到,近几年来,中国Biotech在JPM大会上作报告的比例在提高,此外会议设置的中国专场讨论的数量也在增加。中国创新药的数量、成果和影响力都在逐年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国际的行业活动会主动邀请中国Biotech参加,给中国Biotech一些作报告的机会。到了这一两年,情况发生了更大变化,中国企业变得更加主动,开始主动争取更多的展示机会,展现自己的数据,以提高知名度以及获得更广泛的潜在合作机会。
在JPM大会期间,吉利德首席财务官Andy Dickinson谈及中国创新药时表示,在过去的5年里,从中国出海的创新药资产的广度、深度和质量都发生了重大的根本性变化。在10年前,中国出现的类似药更多、差异化更小,但今天的情况是有根本性区别的。
“无论是美元基金还是MNC在讨论到跨境交易的时候,他们都是非常乐观的,对中国创新药资产表现出开放和合作的态度。”吴超对时代财经称。
康朴生物副总裁刘文静也感受到,MNC们对于中国的创新资产持有相对客观并且开放的态度。“大家看重的是全球范围内的创新,而不是局限于某个特定地区的创新。换句话说,创新并不会因为来自某个地区就会被认为是优秀或者不优秀。中国生物医药的创新发展速度非常快,正在紧紧追赶着世界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只要中国的创新质量和数据质量达到MNC的标准,就会受到积极关注。”刘文静对时代财经表示。
中国创新药的吸引力来自哪里?
在过去一两年里,中国创新药在国际市场“狂飙突进”,究其原因,或许还要回溯到十多年前生物医药人才的“归国热”。
动脉网一项202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40家尚未盈利的上市Biotech的创始人中,超半数创始人拥有博士学历,并且超过80%的创始人是生物医药相关或相近专业。此外,超一半的创始人都在全球TOP20制药企业有过多年的从业经历,比如罗氏、诺华、赛诺菲等。
例如,康朴生物的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戈传生博士就曾在新基等知名药企有过多年的从业经验。
刘文静对时代财经坦言,在跨境交易的沟通中,管理层具有国际视野很重要。“沟通的基础是双方的相互理解以及对彼此价值观的认同,这包括了解各自的需求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需求,以及要如何满足对方的这些需求。如果管理层具有相应的国际视野,他们对交易对方的需求逻辑会有深刻地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企业明确对方的需求,从而更精准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并思考如何满足这些需求。”
以2015年中国实施新药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为起点,到2025年的这10年间,是中国生物医药发展最快的10年。在这期间,中国制药行业完成了从仿制药到me-too(派生药)式创新,再到First-in-class(全球首创)和Best-in-class(同类最优)的跨越式发展。在国际BD市场上,中国创新药在很多靶点和技术领域都已经展现出了不逊色于跨国药企的竞争力。目前,这种竞争力优势主要集中在管线数量和研发效率上。
以当下最受关注的ADC(抗体偶联药物)为例,目前中国已经是最大的ADC管线对外授权交易国家。浦银国际指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ADC研发的核心参与者,国产ADC新药约占全球管线的40%。
“中国创新药研发效率领先且成本相对较低,汇率差也使得并购中国创新资产更具性价比,因此MNC更倾向于通过并购中国创新资产来降低研发成本,提高研发效率。合作形式也趋于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并购,还出现了授权许可、成立合资公司等多种合作形式,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王俊艳对时代财经表示。
柳丹也指出,在研发效率上,中国Biotech存在明显的优势。以抗体药物研发为例,中国从组建研发团队到IND(新药临床研究申请)申报最快可以在18个月内完成,而在美国这可能需要2~4年。在研发费用上,国内也相对较低。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知识技术无代差、CRO(合同研究组织)体系高效、人才队伍健全以及工业体系完整。此外,中国在监管和审批政策上也逐渐与国外接轨,进一步缩小了与国外的差距,多方面原因共同促成了中国研发效率和费用的优势。
2025年开年不足一个月,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已经集中涌现了多起大额的License-out(对外授权)交易。
比如,1月2日,信达生物(01801.HK)宣布将一款靶向DLL3的ADC药物的全球权益独家授予罗氏,首付款8000万美元,开发和商业化潜在里程碑付款可达到10亿美元;1月10日,先为达生物将口服伊诺格鲁肽、长效皮下注射胰淀素受体激动剂等3款产品的相关权益授予Verdiva Bio,先为达生物可以获得7000万美元的首付款以及最高24亿美元的潜在里程碑付款;1月13日,在JPM大会的第一天,先声药业(02096.HK)子公司先声再明宣布与艾伯维就一款人源化GPRC5D-BCMA-CD3三特异性抗体候选药物达成合作,先声再明可获得首付款及最高10.55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国内Biotech的诉求非常明确,出海几乎是短期内的唯一出路,基于此大家也都做了很多准备。除了积极参与国际活动,争取更多的曝光和展示以外,在实操上,一些原本只有内资架构的公司,现在开始设立海外子公司,或者把境内架构改成VIE(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可变利益实体)架构,把IP(知识产权)等资产放到海外。还有一些公司会把权益做切割,这样在进行License-out的时候,方便买家直接买走海外的权益,而不影响他们国内的业务运营。同时,这些企业也在积极招聘海外高管,或者与海外团队接触,探讨其他的可能性,比如直接把海外的权益交给其他海外团队,或者由另一个团队来单独运营等。”柳丹对时代财经表示。
本网站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转载外,均为时代在线版权所有,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 方式使用。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联系本网站丁先生:news@time-weekly.com